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浅谈贵州—东盟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

时间:2020年04月26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扩大贵州对外开放、促进贵州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进展迅速,未来双方应继续扩大合作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要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更好

  摘要: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扩大贵州对外开放、促进贵州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进展迅速,未来双方应继续扩大合作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要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更好地助力贵州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与交流;贵州—东盟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民族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对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的加强,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

  一、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发展变化

  近十多年来,贵州高等教育在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08年以前,贵州与东盟高等教育交流互动极少,在贵州各高校学习的东盟国家留学生总人数仅有27人;如今,在全省各院校的4000余名外国留学生中,70%以上来自东盟各国[1-2]。十多年来,贵州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大量优惠政策和机遇纷纷青睐贵州,加快了贵州社会发展步伐,贵州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在推动社会对外开放中的巨大引领作用,全力支持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发展。2015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贵州视察指导工作时指示,贵州应大力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此外,历届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在引领和推动贵州社会扩大对外开放及推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是各种优惠和扶持政策成为推动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发展的又一重要驱动力。十多年来,«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贵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等政策、举措的颁布和实施,促进了贵州教育改革和发展,为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加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

  2008年,仅有数十名东盟学生在贵州大学留学。如今,贵州高校约4000名国际留学生中70%以上来自东盟国家[2]。目前,除贵州大学外,还有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医科大学、铜仁学院、凯里学院等20多所贵州高校招收东盟留学生,接收东盟留学生的院校已从省会贵阳拓展到其它城市。

  同时,贵州学生走向东盟的机会也在增多。过去十多年,贵州省教育厅多次组织工作团组前往东盟国家参观、考察、学习或参加教育博览会;贵大及其它贵州高校曾先后派遣200多名学生到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担任汉语教师或志愿者[3]。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启动了“贵州千人留学计划”,赴东盟国家高校留学访问的贵州学生人数不断增多[1]。

  3.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加深,贵州高校为东盟留学生开设的专业和课程越来越新颖和丰富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之初,东盟国家的学生对贵州的教育资源了解不多,大多数来黔的东盟留学生都以学习汉语为主,或学习文学、金融、法律等一些传统的专业或课程[4]。随着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越来越多能够满足东盟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应运而生,如计算机科学、土木工程、护理、医学、管理、外贸、轨道交通等。同时,除了普通教育外,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东盟学生的欢迎[5]。

  近几年来,在贵州学习的东盟学生在选择专业或课程学习内容时越来越注重实用性。因此,贵州与东盟的高职教育合作与交流也得到重视和加强,如2012年在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和2014年在贵州大学分别成立了国家—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以满足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4.支持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发展的科研机构及专项资金不断增多2008年,贵州大学被批准为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旨在进一步加强贵州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009年,在贵州大学成立东盟研究中心,2013年下半年升级为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为中国—东盟合作与发展培养人才,为社会提供信息咨询,同时也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库服务。

  此外,为加强双方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贵州高校还建立了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贵州)—东盟国际留学生示范基地、中国(贵州)—马来西亚教育服务中心等机构或平台。为吸引更多东盟国家学生来贵州留学,贵州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设立了贵州留学生奖学金,其中包含了对东盟国家留学生的专项资助。另外,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学校奖学金也为来黔东盟留学生减轻经济负担提供了帮助。

  二、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不足

  尽管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与邻省比较发展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贵州对外开放基础薄弱,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起步较晚21世纪以来,国家经济腾飞,综合国力渐强,贵州也迎来了推动跨越、后发赶超的快速发展新时期,一系列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利好陆续出台。2008年,首届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周拉开了贵州与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序幕,开启了贵州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征程。但与邻近省份广西、云南相比,贵州省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起步较晚。

  2.双方的留学生招生人数总体规模较小截至目前,在贵州留学的东盟学生还不到1万人,而广西、云南的东盟国家留学生早已过万。另外,贵州与东盟双方在互派留学生人数上并不均衡。目前,去东盟国家留学的贵州学生人数远少于来贵州留学的东盟学生人数。然而,随着2014年“贵州千人留学计划”的启动,贵州学生赴东盟留学人数开始上升。

  3.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层次和类型缺乏多样性贵州的东盟留学生主要来自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家,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留学生人数稀少。随着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贵州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也出现了从短期交流项目向学历教育转移的发展趋势。目前,贵州国际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还不尽合理。贵州高校中东盟学生本科生教育仍占绝大多数,而研究生教育仅占2%,尤其是博士生教育占比更小,甚至一些专业缺失博士生教育[6]。据了解,目前仅有贵州大学一家开展东盟留学生研究生教育。

  4.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发展不均衡由于历史原因,贵州大部分高等院校都集中在省城贵阳,导致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资源和机会分布失衡。贵州大学,作为贵州唯一一所“211”大学,是贵州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领军者,在与东盟国家开展教育合作交流上具有绝对优势。许多助力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发展的各种机构或平台大多集中在贵州大学,如中国—东盟研究所、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而其他院校赢得的支持较少。

  5.语言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力量薄弱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媒介,也是服务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持。东盟国家民族众多,语言复杂多样,仅印尼就有七百多种语言[7]。东盟语言大致可分为三类:英语、马来语和各国的地方语言[8]。然而,语言作为“民心相通”的桥梁作用在双方的交流合作中未得到发挥。一方面,贵州汉语国际教育力量薄弱。贵州虽有21所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的高校开设了汉语教学,但仅有3所学校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贵州至今仅有两所海外孔子学院,且没有一所设在东盟国家。

  而云南有48所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有7个汉语水平(HSK)考试中心及15个海外孔子学院;广西有37所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有8个汉语水平(HSK)考试中心和7个海外孔子学院,且其中大部分位于东盟国家[9]。另一方面,贵州的外语教育尚不能满足贵州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几乎所有贵州院校都开办了英语专业,但能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人才仍十分缺乏,贵州高校中英汉双语教师数量不足。贵州举办大型国际交流活动时,大量外语翻译人才主要靠外聘。此外,东盟各国“小语种”人才更是极度匮乏。

  三、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优势

  在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中,贵州具有诸多优势,应最大限度地发挥。

  1.位置优越,交通畅达贵州虽不与东盟国家陆海接壤,但毗邻东盟国家,特别是中南半岛国家,是中国西南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节点。近二十年来,贵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曾经交通落后的山区已变成全国通达性最好的省份之一:成为中国少数几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之一[10];有10个机场通航,其中一个是国际机场;有成都至贵阳、贵阳至广州、上海至昆明等四通八达的高铁贯穿贵州。

  2.留学成本低,学习和生活环境适宜对于一个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费用是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虽然中国已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活成本远低于发达国家,到贵州留学费用较低。贵州和东盟国家在文化习俗上也有不少共同之处,东盟留学生更容易适应贵州的生活。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与东盟国家文化相容[11]。贵州拥有保存完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青山绿水,夏天天气凉爽,平均温度不超过25摄氏度,森林覆盖率高达57%,空气清新,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总在97%以上[12]。

  3.中央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力度大作为欠发达省份,贵州的快速发展与中央政府的特殊关照和全力支持密不可分。事实上,今天贵州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取得的非凡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中央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为实现到2020年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贵州已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在此背景下,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于2008年在贵州正式举行。

  历经12年,该教育交流平台已成为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多元交流平台,为贵州和东盟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合作项目、交流机会和发展资金。今后,双方应加强务实合作,巩固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中国(贵州)—东盟留学生示范基地、中国(贵州)—马来西亚教育服务中心、孔子学院、留学生创新园区等现有的研究中心或基地。

  4.贵州旅游资源丰富

  贵州生态优良,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多姿多彩,食物美味可口,有机茶品质上乘,茅台酒举世闻名,贵州正在崛起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大省。2018年,贵州成为东盟国家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游客人数达到20万,而东盟国家也成为贵州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游客人数达到12万[1]。在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方面,贵州应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优势,积极举办贵州—东盟青年夏令营等国际交流活动。

  四、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未来发展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合作共赢才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加强,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发展进入了质与量并重的新阶段。因此,未来促进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贵州—东盟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截至目前,贵州的东盟留学生总数尚未达到1万人,而中国—东盟双方留学生人数近年来均已超过10万人。2009年交流周推出的中国—东盟互派留学生“双十万计划”,约定双方到2020年前国际留学生人数将分别达到10万人[13-14]。因此,继续扩大贵州—东盟国际留学生的招生规模,仍然是当前促进双方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点。

  2.提高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质量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国际教育的质量也应同步提高。无论是“从东盟招收学生”还是“派遣学生到东盟”,都必须坚持教育质量标准。否则,就无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3.突出双边和多边合作的特点由于全球化的巨大冲击,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倾向于同质化。面对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激烈竞争,贵州不仅要向广西、云南学习,更要突出自身特色。例如,贵州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交流中,应注重利用和发掘自身独特的教育资源,如旅游、少数民族中医药、大数据科技、民族文化等。全球化时代,特色即优势。

  4.针对东盟各国的具体需要开展合作交流东盟国家具有民族、文化、宗教和语言的多样性,在政治和经济上彼此不同。如在经济上,东盟国家至少可分为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不发达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的经济比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等国更为繁荣。不同的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不同的情况和需求,为此,贵州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以满足他们各自的经济社会需求。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促进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随着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巩固与发展,后发赶超的贵州在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带动下,必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王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今日在贵阳开幕,开放的多彩贵州喜迎八方宾客———山海携手共享务实合作发展成果[N].贵州日报,2019-07-22(1).

  [2]任启鑫.当好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桥梁[N].贵州日报,2019-07-25(6).

  [3]张成霞,杨蕴希,周斌,等.贵州教育融入东盟教育圈的SWOT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2015,10(6):88-94.

  [4]张成霞,胡彦如.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与实践———以高校国际合作学位项目调查为例[J].东南亚纵横,2016(2):87-93.

  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论新工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手段,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当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文章在对当前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有利条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信息技术,高等教育,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