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教随时,学无束,微行激智慧—应用微课助力学生智慧养成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0年06月1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课堂教学追求学生成为能个性化学习的智慧主体。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引进微课助力模式,通过微课将某一知识难点简化并讲透,以此帮助学生开展先学和深度思考,推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智慧养成。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智慧 学生智慧的形成跟必

  【摘要】课堂教学追求“学生成为能个性化学习的智慧主体”。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引进微课助力模式,通过微课将某一知识难点简化并讲透,以此帮助学生开展先学和深度思考,推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智慧养成。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智慧

化学教育

  学生智慧的形成跟必要的知识相互联系,但知识并不单纯的等于智慧。教师能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通过信息源自主学习,所谓智慧其实就是学生独立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并对问题解决结果进行理性思考的创造性表现。

  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是在于引导学习,最终让学生“开窍”(激发智慧,自己会学)。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在执行的还是前两步,让学生“开窍”,课堂任重而道远。

  组合8

  一、微课助力化学课堂

  微课是将某个知识难点、实验活动或者学习辅助资源剪辑成小于10分钟的短视频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用于先学,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情反复学,这样在课前就可以帮助学生走到第二步,课堂实践第三步。也就是说微课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三步骤的助推器,助其个性化智慧的形成。我借助微课教学得到一些成效。

  (一)微课是解释问题的好助手——抓住小智慧的闪光点

  学习是学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故真实的课堂远比预设要复杂的多。为了避免在有限的时间里扼杀学生的提问兴趣,对于一些在课堂上不便展开的问题,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课,课后推送解答。如在课堂上讲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时说到澄清石灰水不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而用氯化钙溶液是可以鉴别的。但有学生做了这两组实验后发现氯化钙溶液滴加到两种溶液中分别都出现了白色沉淀,与书本提法发生矛盾,这是怎么回事呢?

  面对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的现象,避而不谈肯定不行,我一方面让学生将实验再做一遍,再仔细观察一次,另一方面查阅专业文献,寻找答案。查阅资料发现HCO3-会电离出H+和CO32-,在Ca2+的作用下会促使HCO3-电离,使CaCO3白色沉淀产生,仔细观察你还可以看到实验中产生了气泡,气体是CO2。我将上述问题的现象和解释制作成微课,以QQ包形式发给学生,这样在时间上不死板,又能使课堂的遗留问题较圆满的解决,在视频中还肯定和表扬了提问的学生,告诉学生“科学实验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这是科学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科学的魅力所在,探究是科学发现的推动力。”

  (二)微课是提升学生操作兴趣的好帮手——增加小智慧的展示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还有旺盛的表现欲。在学电解饱和食盐水后,我提了两个问题:

  1.如果阳极改为铁棒,阴极改为碳棒,现象有变化吗?还能获得Cl2和NaOH吗?

  2.推销员推销净水器,将自来水和净化水分别装入仪器中,结果显示自来水是“脏的”,因为自来水出现污垢,你能分析出现“污垢”的原因吗?

  电解池阳极的选择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氯碱工艺中为什么电解池的阴极可以是任意一种导体,而阳极必须是惰性材料?我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做实验,将学生实验过程拍摄下来配上讲解制作成微课分享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电解的知识,还可以将原本只是个别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扩展,通过探究实验促进学生运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加学生实验的成就感,由于视频主角是同学,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在班级里引起连带效应,更多的学生愿意去动手实践、分享自己的小智慧、小窍门,提升班级学生的交流、合作和互助的氛围。

  (三)微课促成学习过程更完整的发生——促成学生智慧的养成

  1.助力先学

  如“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学,铝是十分常见的金属,化学性质很活泼,在一定条件下金属铝能与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书中“铝和氧气反应”用坩埚钳夹紧铝条的一端,点燃铝条上的火柴,待火柴快要燃烧完时将铝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铝条燃烧。可日常生活中铝制品在空气中却十分稳定,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将“铝和氧气反应”演示实验加入微课中,要求学生在家自己尝试做铝的燃烧实验(提示学生在家的简易做法是将一小块铝箔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微课视频中讲解一般铝制品的表面有氧化膜,阻止铝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不能燃烧。假设用砂纸仔细打磨铝箔后再做实验会怎样?因为打磨后铝箔表面又很快形成氧化膜,阻止铝的燃烧。微课中提问“怎样进行实验的改进措施”并要求提交任务。通过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先学先思,感受挑战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学情,甚至可以据此安排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促进讨论

  学生通过改进实验“用铝箔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等铝箔变红变软时用镊子撕破变红的部位,撕破的部位发生短暂的燃烧”。(学生说这是百度找到的方法,借鉴并运用的,这虽称不上智慧,却也是有效的知识累积,必先肯定之。)课堂讨论“为什么撕破后会有短暂的燃烧?”(高温下铝与氧气反应而燃烧,而铝被撕破后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氧化膜,阻止燃烧的进一步进行。)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为什么活泼的铝可以制成多种多样的日常生活用品了。接着讨论“铝箔太大,改成铝粉可不可以燃烧?”争辩不可以燃烧的理由是“铝箔表面存在氧化膜,铝粉也会有氧化膜,且铝粉接触空气的表面积比铝箔大得多”。争辩可以燃烧的理由是“铝粉接触空气的表面积比铝箔大得多,也就是说铝粉接触氧气的表面积比铝箔也大,而且铝粉颗粒小,表面不如铝箔光滑,在铝粉表面形成的氧化膜也不会比铝箔的氧化膜密,所以会燃烧。”也有认为会燃烧的原因是“铝粉颗粒小,受热膨胀更容易胀破外面的氧化膜,氧化膜破了,铝粉就和氧气反应燃烧了”。

  为了说明哪方正确,课堂进行铝粉演示实验“将少量铝粉放在一小张滤纸上,包好后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铝粉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后来又有学生在课堂提出新的改进方案“将铝粉装入盖子上面有针孔的小瓶子里,然后将瓶子倒过来,向酒精灯的火焰上喷洒铝粉,铝粉剧烈燃烧”。这样的改进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自己思考出来,是学生智慧的体现。

  鼓励复习

  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有个别学生一知半解,没有听懂的学生依靠自己幡然醒悟的可能性不大,用微课听解释和说明,一遍看不懂反复看,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二、微课实践的反思

  利用微课很好地体现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学习的理想状态。微课提供学生随想学的机会,突破时间的限制,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同等对待”原则,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消化水平进行个性化学习。

  微课中添加的演示说明或者动画展示、实践实录等形象生动、方便理解,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度和讨论的广度,增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熟练程度和创新性,提高新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智慧的形成。

  但微课需要专业教师创建,有时候做一个7、8分钟的视频要花2个多小时,可能还要改了又改。而且,微课效果展示的前提是学生自律的去点看和学,倘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怎么办?这将会造成课堂学习差异的进一步拉大。若班级仍是50人数的班额,这样的学习差距将会严重影响后续学习的进行。

  总的来说,微课应用的好处还是更明显的,因此坚持微课助学一定能帮助学生提升“机智”为“智慧”。

  参考文献:

  1.《微课,让化学教学更具个性化》陈广余化学教学2014第5期

  2.《关于铝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再探索》李小红化学教学2014第2期

  3.《从教学机智到教育智慧——关于教学机智的讨论之三》吴俊明化学教学2014第3期

  作者:朱旗红

  化学论文投稿刊物:《化学教学》借助于华东师范大学的优秀理论基础和人才,坚持为全国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优秀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化学科学前沿知识,第一个提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思想。在同类刊物中,率先和化学教学研究会联合开会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