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时间:2020年07月04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并且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相对应的教学难度和目标也在不断增大。在当今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当今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了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并且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相对应的教学难度和目标也在不断增大。在当今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当今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和质量。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就如何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性思维、较高抽象性、应用性广泛特征的基础教育学科。初中数学是我国初中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性作用,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内容。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已经是初中教育工程的日程内容。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是当今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内容。

  初中数学老师评职:初中教学课题怎么做

  一、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在创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过程中,不仅要创新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且还包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树立教师的创新思维教学精神。虽然数学知识中的定律、知识、概念等经过千年流传没有变化,但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改变教学的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促进教学的发展。当今社会发展飞速,每天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因此,作为未来时代主人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适应、应变能力,从而才可以在未来的社会生产、生活中,从容面对激烈的竞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和精神是一项长期工程,可以让学生受用终身,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创新并丰富教学课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相比较,创新教学具有明显差异。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占有主导的地位,一般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只能被动进行机械式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解课前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不仅单一而且枯燥乏味,教师也不关心是否学生能够理解或者是否有兴趣。部分教师虽然执教多年,但教学方法却千篇一律没有变化,从而也无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引导学生喜爱上数学课。

  二、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

  (一)实践教育方法

  所謂实践教育方法,主要是可以根据学生所了解的实际生活内容以及学生有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事物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而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在积极动脑,以实践的方式促使学生可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更为良好的操作、实践。

  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展开与折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钢笔墨水盒引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展开和折叠实验,通过引导学生对折叠问题的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求得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而对于部分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同学来说,教师就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亲身的动手实验,例如,可以用手中的白纸、纸条等进行折叠,在折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形成的线条、形状个数等方面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教学法,是从感性认知到理性高度认知的提升,通过实践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教学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而就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生活教育法

  所谓生活教育方法,主要是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现象的教学方法。其实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完全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内容引出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可以产生亲身感受的感觉,并且可以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

  例如在进行《一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场景,以学生了解的方式引出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先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计算平时和家人一起做出租车的费用和所行使的路程?学生自然会不知道该如何计算,并对计算的方式充满好奇心。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比如出租车的起步价为5元钱,起步价费用可以行驶2公里,2公里之外10公里之内每公里收费标准为1.5元,而如果行驶超过10公里则每公里需要加收1元钱,并且还要收取30%的空车返程费用。根据这些收费标准,如果小明每天从家里坐出租车到学校总计需要花费20元钱,那么请问小明家距离学校有多少公里?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事情,但这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函数问题,利用这种方式引入教学内容,更加方便与学生理解,同时学生也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探究性教育法

  在我国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当今教学应该积极采取探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不仅是当今教学过程中科学的学习目标,也是科学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性教学,主要是在教学中,主要以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对知识的获取、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包含很多教学方法,例如实验教学法、验证教学法、推理教学法、观察教学法等等。采用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可以亲自去感受,从某方面来说,前文所述的实践教学法、生活教学法也属于探究性教学的一种方式。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观察,才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相似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验证和推理等,促使学生学习掌握《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判定》等相关知识内容。

  (四)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新知识学习

  数学知识内容具有非常严谨的逻辑,以及非常高度的抽象特征,从而才会呈现出数学教学过程的精炼,同时数学教学的精炼的前提是准确性、科学性。例如在《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内容中,通过精炼的一句话就可以清楚将直线与射线的区别明确界定;例如在九年级下册《圆》的教学内容中,定义“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叫做圆”,仅仅是一句话就非常清晰的阐述了圆的特征和圆的本质,不仅准确严谨,而且简明扼要的表述了数学概念、定理。

  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过程的简明性还在公式化、符号化、表格化等多方面有体现。例如,通过一些数学公式配以一系列符号就充分表达了概念定力、步骤、算法。通过图标、图形等应用,较比文字叙述可以更为系统、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教学的内容,从而可以方便学生进行运用、记忆,不仅简化了数学教学内容和难度,还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五)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很多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年来都在反复使用一种教学方式或一套教学方案,而对于教学创新则丝毫没有兴趣,很多教师害怕改革教学方式后,就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并且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工资、薪水、职称评定等,并且很多学校教师的薪水、职称评定等都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挂钩,这种以学生成绩为基础来激励教师的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创新,而且还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和手脚,促使教师不愿意进行教学创新。

  长久以来,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卖力的讲解,而学生只需要被动的記忆,教师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学生应付教师的安排和任务,这种被动的课堂组织形式严重阻碍了当今新时期初中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创新教学方式具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所有学生都可以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测验分数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维持在4到6人之间,在分组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保证每个小组都有相近的竞争实力。以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自觉意识,促使学生可以产生良好的自主能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学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以新课改的要求为基础,在教学中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扎实基础性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创新能力、数学素养,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而对教学实践可以形成良好的指导性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理论基础。积极改革落后的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完成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最终将初中数学“教”与“学”形成相互促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茂江.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C]∥广西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70-272.

  作者:克日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