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范文的熟读成诵策略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0年07月24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以精心挑选的范文为切入口,粗读文本,通过圈划叙事脉络和情感脉络来整体把握文章框架结构,理清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细读文本,聚焦文段内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储备,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范文叙事

  【摘要】以精心挑选的范文为切入口,粗读文本,通过圈划叙事脉络和情感脉络来整体把握文章框架结构,理清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细读文本,聚焦文段内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储备,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范文叙事脉络情感脉络圈划诵读

范文朗读

  一、概念的提出及研究的现实意义

  “范文”是指典型的能够作为学生写作范例的优秀文章。“范文引领”即学生通过学习这样的范文,提升发现生活的意义、进行文章的逻辑建构、对材料进行剪裁与处理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的学习方法。学习迁移理论认为: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中的学习影响他在其他情境中的学习。一般来说,迁移是由两种学习的刺激和反应的类似性而产生的。反应相同时两种学习的刺激越相似,越容易发生正迁移。阅读与写作都属于语言方面的刺激,不同的是,阅读是语言文字的输入,而写作则是语言文字的输出。根据学习迁移理论,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两种学习在一起很容易产生正向的迁移。换言之,阅读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写作也可以帮助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实践证明,有效的“范文引领”下的写作,能更快捷、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鉴于此,写作前大量范文的输入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功夫就相当于“砍柴”前的“磨刀”。但是,如果不教给学生技巧和方法,只要求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一方面给学生额外增加了很多负担,另一方面,机械记性的效果也是很难有保障的。而且,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课内的教学任务本就繁重,如果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来让学生进行范文的记诵,这很不现实。因此,一种对学生来说轻松无负担,对老师来说简单易操作的范文记诵方法就成为迫切需要的。熟读成诵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二、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般情况下,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但是,这种方法可能更适合短小精悍的文章。对于长文,这样的方法将会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且不加理解的熟读成诵对于写作的帮助效果并不明显。那么,对于篇幅较长的“范文”,我们究竟应该怎样高效引领学生熟读成诵呢?接下来我以《钓鱼的启示》为范文,具体解说这种教学策略。

  【范文】

  钓鱼的启示

  詹姆斯·勒菲斯特(美)

  ①那年,我刚满十一岁。

  ②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③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④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⑤“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⑥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⑦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⑧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⑨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⑩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这是美国短篇小说家兼建筑家詹姆斯·勒菲斯特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写人叙事的范文来诵读。本文写从一件生活小事——钓鱼得到的启示,以小见大,其主旨是想告诉人们面对生活中的诱惑,要依道德的标准进行抉择。这一点可以引领学生在结尾升华文章主题,另外,“月光”这一景物的描写贯穿全文始终,又可以作为“一线串珠”法的范例。因前次作文以进行过结尾升华主题方面的训练,我把本次作文训练点点定为:继续巩固落实结尾处升华或深化主题的写法;学习并运用“一线串珠”法,借景抒情。

  确定教学目标,接下来便可以引领学生诵读这篇文章了。

  第一步:初读文本,画叙事脉络和情感脉络,诵记文章的整体框架。

  记叙文中,总会有提示行文思路的句子。一篇优秀的的记叙文,常常还会有叙事和情感两条脉络,而且两条线是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

  一般来说,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交代记叙要素的词句,文中过渡性的句子,能够体现文章的叙事脉络,使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部分句子我们可用“”画出。文中表达人物情感态度、景物特点的词句,抒情和议论性的句子,能够体现行文中情感的变化,主体的深化或升华,使文章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这部分句子我们可用“”画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画文章的叙事脉络和情感脉络吧!

  首先是叙事脉络。我们用单横线在文本中画出相关句子。

  ①那年,我刚满十一岁。②有一天,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③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个大家伙上钩了。//④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让我把鱼放回湖里。⑤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⑥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再次乞求。//⑦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⑧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⑨我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⑩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读这些句子,我们看到的就是完整的一段叙事,浑然天成。再看看话题转换,就很容易知道第一个转换在⑦⑩段后面。前面部分为叙事,后面部分为事件对我的影响。其次是中段话提的转换:①②③段为钓鱼,④⑤⑥段为争鱼,⑦段为放鱼。这样文章的叙事框架就可以粗略地呈现了。

  让学生用心诵读这些句子,5分钟背诵下来。然后默写这篇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文章写作思路。

  其次是情感脉络。我们用双横线在文本中画出相关句子。

  ②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③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⑤我急切地问道。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⑥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⑦在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里。⑧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⑨一个人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⑩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依着顺序读着这些句子,很快就能明白情感脉络为:去钓鱼的轻松愉悦——钓到大鲈鱼的得意与喜悦——父亲让我放走鲈鱼的急切和不解——看到四处无人时侥幸地再次乞求——被迫放鱼时的沮丧和不舍——成长为著名建筑师的自豪——从“我”的经历悟出面对生活中的诱惑,要依道德的标准进行抉择——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学生读这些句子,不难发现:文章中“月色”不但贯穿全文,而且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也明白文章的主题是在叙事的基础上自然升华的。

  接下来,就鼓励学生把体现情感脉络的词语添加到文章的叙事脉络中去。第二步:细读文本,理清段内思维过程,聚焦个性语言表达。

  我们以③段为例。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首先用单横线和单斜线理清段的思维过程:鱼上钩了//我把鱼拉上岸//我和父亲欣赏大鲈鱼//

  接下来用圈圈出本段中特色语言形式。动词精准:一收一放、摆脱、甩动、跳跃、溅起、挣扎、拉、翕动。这一系列动词的使用,生动地再现了我钓鱼的全过程。叠词运用巧妙:小心翼翼,啪啪的,轻轻。感叹句“啊,好大的鱼!”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很贴切的表达了我当时钓到大鲈鱼时的喜悦之情,为下文我与父亲争辩,舍不得放鱼作铺垫。

  分析一遍后,让学生专心诵读5遍,然后尝试口头表达。其他段落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让学生熟读而不是背诵。学生的语感自然形成。

  第三步:再现文本,重视行文脉络,允许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叙事和情感脉络,也理清了文章每个段落内部的思维过程,初步感受了文段的个性化的语言的表达的魅力,接下来要做的是再现文本。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把文本以篇章的形式再现出来。要求文章的框架结构不能改变,情感脉络要清楚明晰。至于文段内的个性化的语言,可以原文再现,也可以根据主题框架自己发挥,不必拘泥于文本。整个过程,限定时间,不能参考原文,规范书写,跟考场作文形式一样。

  在记诵的基础上再现文本,一方面是为积累语言的需要;更重的是,在再现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文章的谋篇布局的艺术,习得一些谋篇布局的技巧;允许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是因为内化的吸收最终要转化外化的表达,这是实现自主创作的过渡阶段。

  小学语文评职知识:小学语文课题值得研究的题目

  以上就是范文的熟读成诵具体策略,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或多或少能够看到范文的影子,但是又绝不拘泥于范文,这就是这种熟读成诵策略的独到之处。

  总之,基于文本圈划的粗读,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从而形成自身的谋篇布局的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不仅能丰富词汇,还能自然形成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自主的作文创作,则是学生范文内化后的外化的表达。整个过程灵活而不呆板,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圈画批注”式墨香语文学堂》罗时敏

  作者:周雪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