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09月28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 要: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时期,较高的毛入学率是令人欣喜的指标,它意味着国民素质与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也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但高校的定位与分类,以及多样化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分类政策,从高校的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向、资源分配方式、层次定位四个方面提供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和多样化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明确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等教育;分类;方法论
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高等教育分类政策的问题也在此之列。下面在理清我国高校发展定位中存在的误区与盲区之后,结合一流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分类政策的解析与评述,规划我国今后高等教育与各大高校发展的脉络与走向。
1.高等教育分类与多样化发展的必要性
1.1能够有力推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根据大部分的意见得出总结,分类管理不能够影响到社会人士对于教育资金投入的积极性,相反这一举措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进步。依据有关国家对于公益事业无偿捐赠的法规,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自身享有税收优惠。与此同时,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能够获得国家政府在财政方面的支持。在中国,投资教育是有一定的营利空间的,即其具备一定的营利可能性。对于中国现在的教育资源而言,仍不能够满足现代人们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教育的需要,更满足不了人们对于优质教育以及多样化教育的需要。
对于营利性的教育机构,其中也存在一部分由于管理、经营不佳而选择退出的人士。社会上反对对教育进行分类管理的人士则担心其会影响到教育自身的教学质量,担心教育投资方只顾营利,忽视教育教学的质量。现如今,高等教育面临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多种因素都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但是监管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加之教育竞争力较大,这对于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管理工作,能够提高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质量。
1.2促进高校稳定发展
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也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总结。由于过去的各种分类办法没有准确地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和关键点,不能有效地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所以才要及时地更新和扩展现有的分类体系。高等教育分类研究必须以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研究为基础和前提,如此,才能找到最符合现实的“具体目的”。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坐等高等教育和高校的自然发展、自然分化,而应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强调分类的目的性,有所“预期”、“人为设计”,通过合理分类,为高等教育和高校的自觉、自主发展提供适切的视角、背景和基点,从而引导其合理分工、科学发展。
1.3促进利润最大化
在办学自主权上,严格分类后,营利性高校应该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以真正实现按照市场的需求提供教育服务,并争取利润最大化。在招生政策上,严格分类后,非营利性高校会得到政府更多的青睐,而营利性高校则必须更贴近市场;营利性高校的学费将随行就市,而非营利性高校则必须以成本为基础,并按要求进行公示;营利性高校的融资渠道将得以拓宽,除了银行贷款外,还可以上市融资,而非营利性高校则只能依靠银行贷款;在治理模式上,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高校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这一制度在操作过程中的内涵是不同的。
在严格分类前,所有的高校都具备“非营利”的身份,但他们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目标是不同的,有的在追求回报,有的在谋求生存,有的则已决定走公益性办学之路。而在严格分类后,追求利润的和追求社会声誉的高校将更加泾渭分明,并且享受不同的社会和政策待遇。
2.对于高等教育分类与多样化发展的建议
2.1可以从高校的职能层面和办学质量进行分类
可以以研究型大学为主,综合型、技能型大学为辅,同时提高各个高等专业院校或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技术,培养出综合实力较高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各个层面的不同需求。此外,可以从各个高校的层面进行分类。学术研究型院校应当注重理论与知识创新,外化表现是新知识的创造。
这类院校培养的应该是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等高级知识分子;技术应用型院校,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这类院校培养的人才的身份指向应该是律师、建筑师、药剂师、会计师、教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职业技术型院校应当注重培养的学生是服务型人才,除具有专业知识以外,更应当满足第三产业的人员需求,同时提高综合素养,其身份指向应是高级技师。
在此分类模式中,将高校分为三类,即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每一类院校都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在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专科生教育的学费呈现逆向增长的情形,但从人才质量的角度来说,研究生的工作能力应该高于低一级的学生,遵循“谁获益谁付费”的原则。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可适当向本科生与专科生方向倾斜。在管理制度上,应对学术研究型大学实行宏观调控原则,将微观调控更多用于专科生的教学与管理上。管理制度与评聘制度可借鉴一些发达国家教授评聘制度,评估标准应该多样化。
2.2注重加强师资队伍以及科研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师队伍主要由两批次人才组成,即教学型与研究型。应当反思的是,教授评聘制度应该适当做出修改。此外,某些有才华的青年教师由于缺少资源或教学经验不足,在教授职称的评选中仍不占优势。所以,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更新科学技术的同时,必然会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将更多的新知识放置在教学环节中,也可引发学生与教师的更多思考。科技的进步,需要不断地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登。
因而,可以将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请”来,为学生与教师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与更加广博的思路,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产学研并重。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每所学校都在加大扩招力度,但优质的教育资源有限,因此精英教育或学术研究型大学仍需被保留,指引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加强内涵式管理,注重高等教育的内延式发展,打造属于我国教育的品牌形象,加强创新式教育。创新式教育内容与方法从何处来?答案是:与精英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必要的招生指标、稳定的规模、自由宽松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2.3适当拓宽其他类型的发展空间
可以适当给予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生存空间,加强对于此类学校的管控,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出更多具有过硬专业知识与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级技术人员,同时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精准贴合社会需求,设置具有高含金量的证书与职业技能考试制度,对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中国研究生》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创刊于2002年10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唯一主要服务于研究生群体的综合性平面媒体。
3.结束语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仍然充满困难与挑战,各大高校的精准定位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我国的高等学校真正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府,成为世界各地的学子们向往的学术殿堂,需要我辈不断坚守,并为之努力奋斗。为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推动高校教育机构的未来发展,需要对高校教育进行分类管理,使分类管理真正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促进教育机构的稳步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诺斯,张德祥.制度创新视域下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现实困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2):14-18.
[2]王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几个重大问题[J].教育经济评论,2016,(2):7-12.
作者: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