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11月2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作为一名影响海峡两岸的知名教育家,王广亚先生在古稀之年从祖国的宝岛台湾返回故土,秉承“为家乡做点实事”的愿望和“处处为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信念,尽自己毕生之力,为河南教育事业的发展投资兴业,投资创办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反哺故土。 这正是踏实能干、吃苦耐劳、低调内敛、诚实厚道的豫商精神的真实写照。 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中,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王广亚先生怀着教育复兴的光荣与梦想,为两岸文化交流的真诚付出令人敬仰,增强了民族统一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谱写了新时代教育华章。
一、王广亚先生的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存在过的、在今天仍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规范、行为等的总和。 王广亚先生先后提出了“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升达校训,“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升达精神,已成为升达人汲取奋斗力量的精神源泉及实践源泉。 围绕办学治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师生人文素养,王广亚先生将家国情怀渗透到办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中。 他的一生都在不断追求,以办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相融合的特色大学为己任,用爱书写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
(一)爱国爱家是本分
在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价值观里,国与家紧密相连,“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我的心中,最爱的是故园、最美的是家乡、最浓的是乡情、最熟的是乡音”。 王广亚先生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他先后为家乡捐资修建了道路、学校、文化广场等,把升达艺术馆无偿捐赠给郑州市人民政府。 在创办教育机构过程中,从传统文化和家风传承中总结提炼出校风、学风内涵,逐步形成了“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升达精神和以此为基础的人格特质,不断增强师生爱党爱国、爱校爱家意识。
(二)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政治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好学力行才能行稳致远。 王广亚先生说:“教育的正常做法应该是‘温故知新’以从事‘教’,顺理释说以执行‘训’,引之以法度来指示学生上道。 ‘导’应该是教导学生明白是非,指导学生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督导学生守法崇纪。 ”此乃治学之风,亦是做人之风。
(三)勤俭节约办教育
“勤俭朴实,自力更生”,源于王广亚先生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成为他治校的方略和一生立身行事的准则。 “勤俭朴实,自力更生”是校训,更是做人之本。 王广亚先生不仅自己时时处处厉行勤俭节约,还教育子女和师生勤俭持家、廉洁治校。 一方面传承了王家“治家惟勤,用度惟俭”的家风,另一方面传承了革命年代的红色基因,激励师生自立自强、拼搏有为。 中华传统美德中勤俭持家的优良品质,正是王广亚先生倾其毕生、奉献教育事业的印证和实践。
(四)礼敬传统文化
王广亚先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精神,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有力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从办学理念到教育实践,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再到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无不体现出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
例如,“成功感谢他人,失败反省自己”“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想办法”“少年重学习,青年重修养,壮年讲功力,老年讲境界”“会几个有见识的人谈文论道,做几件可流传的事震古烁今”等,这些箴言以楹联文化的形式镌刻在校园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建筑上,彰显了一位教育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成为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一面旗帜。
二、弘扬家国情怀,传承中华美德
(一)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把爱国主义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主动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同祖国前途,把师生理想、信念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培养有家国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爱国爱校”是一种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校园,把升国旗、唱国歌作为学校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特色教育,一方面能够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报效祖国的决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于心、显于行,更好地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师生热爱校园、热爱家庭、热爱社会,提振师生自强不息的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爱国精神转化成务实行动、奋斗动力,提高德育实效性。
(二)提升立德树人教育新境界,回归教育初心
高校是弘扬和培育家国情怀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同志强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饱满的热情教书育人,立德于心,传道于行,争做“四有”好老师,以党建工作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融入课堂教学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在《 诫子书 》中告诫学生,宁静可以涵养心性、助育美德,好学力行造就良材。
师者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更需要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扎实推进校园教风、班风、学风“三风”建设; 打通思政课程、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位一体”育人新格局,实现“三全育人”协同育人机制,将治学的优良传统代代传递,推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培育师生厚德明礼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礼让整洁是指整洁有序,方能有礼。 中国历代政治思想家都将“礼”视为治国安邦的根本。 《 周易 》提出“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礼记 》认为“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教师是办好人民教育的关键,教师的政治信仰是否坚定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为使校园始终保持整洁有序、和谐安宁的校园育人环境,应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全面推进文明校园创建。 坚持把文明校园建设与国家文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党建和日常工作、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文明创建紧密结合。 以文明礼仪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师生明德、敬贤、守礼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和谐的育人环境。
(四)弘扬勤俭节约传统,建设节约型校园
勤俭节约是持家治业、立家兴国的传家宝,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彰显出勤俭节约的美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让勤俭节约成为师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坚持勤俭节约办教育,致力于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品牌化建设,促成勤俭节约新风尚。 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节约型校园,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营造师生共同关心校园文化的氛围。
(五)践行劳动教育,强化实践养成
清早起扫庭院,惜晨光勤读书。 热爱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新中国成立71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新时期,面对教育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要坚持把劳动教育纳入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注重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精神,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和养成教育。
教育论文范例: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及方法思考
三、结语
教育是兴国之本,王广亚先生秉承爱国传统美德,热爱家乡,情系教育,支持家乡教育事业,通过教育项目的建设与实践架起了海峡两岸沟通桥梁,铸就了他超越地域的思想情怀,有力地串起海峡两岸情结,将修身和齐家落到实处。 王广亚先生的家国情怀既是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帜,也是豫商文化的一面旗帜。
当前,在培养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当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培育家国情怀的实践中势在必行。 以党建为引领,以好作风、好家风、好教风、好校风、好学风推动好民风、好社风、好乡风、好国风建设,只有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教育的未来才更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王广亚.王广亚文集(全四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
[2]万丽华,蓝旭.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2):30-31.
[4]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
作者:汪俊枝 李长栓 马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