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0年12月3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同时培养自学能力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而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同时培养自学能力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而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本文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切入点,阐述了新课程中自学能力的意义,探讨了自学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教学;自学能力

新课程研究

  一、教学的思想变革

  在六十年代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我们称为“终身教育”它成为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在教育教学思想上的主导思想。推动了教育方式上的改变,一九八九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强调“学习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并由学习者推动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创新、技术、发明日新月异,如果学生仅仅只吸收学校的那点基础知识将完全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所以必须让学生掌握自学、自强,由学生自己去套索新的知识及科学。综上,新的课程改革是必然的趋势,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既要结合实际更要放眼国际。

  新课程理念

  “一切围绕学生,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是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不能再将教材的改编作为课程改革的标志,其阶段性也不再是以时间为依据来划分,而是将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持续的工程,在课程上不断的发展和创新,通过这样的新课程,营造一种探究与交流协作的课程文化。其中所谓的探究文化主要说的就是科学选择后合适的课程。什么样的课程是合适的课程,首先从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确定到课程评价需要努力探究,科学决策。探究文化是新课程主要提倡的,它指出了课程的创新需要分别在不同的方面进行。

  自学的意义

  (一)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自学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保证学生除在课堂上学习基础知识以外,还能通过自学去学习其他的进阶知识,并反馈到课堂学习生活中。以前我们中认为老师讲课时讲得越多越仔细,学生学到的知识就越多,学起来就越容易,其实并非如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课堂只能让学生学习到教师说讲的一部分内容,且学习方式很被动,即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行为,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缺少了主观能动性。而没有内部动力的支撑,学习的持久性就不可能太长。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条哲理在教学中同样实用,只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充分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发展才能更健全。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自学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而预习在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鼓励学生提出学习的问题,前提就是学生在经过预习后,初步理解和领会知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提出自己在预习中的疑惑、不解和自己的见解,在课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一般来讲,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中尝试提出问题,或是在理论与实际知识接轨处深入思考提出问题。

  有这些问题提出才能看到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必须保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新课程实施以来,“探讨性教学”的方式得到发扬,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角色体验,看清楚自己的欠缺从而引发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没有反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更是影响着学生整体的一个人生,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及能力。

  (三)有助于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一个人从学校学习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工作的需要,必须随时更新。自我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将成为一个新时代不可或缺的品质,在基础教育中不仅要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为学生打下自我学习能力的基础。

  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该从改革课堂开始,许多教师几乎都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而无法真正而有计划的去实施,其原因我认为是没有将自学能力纳入隐形课程中,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无序、散乱、没有意识也没有目标的。隐性课程又被称为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是相对正式课程和现性课程提出的说法。在教学实践中怎么,在学校的隐性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它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推动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诱导启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兴趣是对所学材料发生兴趣”,兴趣越浓求知欲愈强,参与意识就愈高。求知欲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内在动力,是参与学习的前提。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客观因素,融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或通过“自学生疑”、“认知冲突”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以趣生疑,由疑点燃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学生就会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投入到新的探索活动中。

  (二)引导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怎样学”,并潜移默化地授予学法。同时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求全责备。从而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按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意向地尝试学习,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当学习的主人。为了让学生真正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发挥主动性,要让学生各抒己见,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索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选择的方法去主动探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多种形式去主动完成探索知识的实践,最后得出知识。由于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而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这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结论。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增强了获得知识的深刻性,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了这种先猜想后验证的学习方法,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整个探索过程,学生不受教师的束缚,自由发挥、尽情体验,充分给学生创造的空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新课程研究》是一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集学术性、理论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术期刊,系湖北省优秀期刊。所刊发的学术论文被中国知网(CNKI)、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集团、重庆维普公司等知名网络媒体全文收录,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刊物以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宗旨,突出新理论、新观点、新课程、新实践,促进教学教研、课程建设,推动教改,是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及关心教育发展者了解、研究、助推课改的平台。

  (三)合作交流,产生互动发展自我。

  学生在探索学习活动中既要充分表现自主性,又要体现合作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讨论不同做法,交流个人设想,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结论。这样既能增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适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倾听、相互质疑、相互挑剔。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取长补短,不断使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更加严谨有效,不断使对知识的理解趋于内化。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中必然的结果, 注重课堂教学的自主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是教师们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只有在平时多研究,多思考,多实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作者:廖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