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6月29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和社会意识到传统教学当中的弊端。传统教学当中的大量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学生整天忙于完成作业而无暇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这样导致学生能力发展变得不均衡。小学语文应当减少作业量,通过优化语文作业来提高作业的效率。作业设计要能充分考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和应用,通过典型例题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当中的重难点。本文从减负体制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的角度出发,旨在因材施教解决传统作业设计问题,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减负体制;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自主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在作业布置和完成上面教师需要一改以往的专横和严厉的态度,取而代之的是给予学生自由,教师应当把做作业的选择权交还给学生,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完成作业。而这一切也完全凭借幼儿自觉性。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之后,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同类型诗句的不同表达形式。教师可以布置一道课下作业。即学生在课下收集和寻找与本节课主题和题材都相似的几首古诗词。这种作业设计方式比起让学生抄写课本当中的诗句要更有效果。这种作业设计方式给予了学生更多选择,这也让原本接受作业安排的学生们具有了选择作业内容的权利。
多层次、多类型作业
作业的存在是为了巩固学生课堂学习过的知识点。基于这个问题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内容。单一的书面形式的作业会让学生失去做作业的动力,学生经常采取同一种作业完成形式也会对此感到厌烦。兴趣是支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学生只有先对作业设计形式产生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为了达成这个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在进行的作业设计之前不能拘泥于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而是大胆突破、敢于创新的通过设计多类型的作业形式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爱好都各不相同。在作业设计时除了要考虑作业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投入到作业学习探索当中去。
实践性作业
作业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教学计划,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因语文教学就有实践性的特点,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该作业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自身理解能力。语文作业设计要打破传统书面作业的束缚,转而采取实践教学与理论化教学促进的作业设计形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和复杂的语文知识点。在进行作文设计时,要求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点时,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学习各种广告词和宣传标语的用法,这类构建实践性语文作业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点,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
探究性作业
自新课程政策理念推行和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材重视学生情感的表达和培养,同时小学语文也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某单元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里的问题主要是围绕本单元主题的内容和情感,这项作业十分考验学生的归纳概括以及总结能力。在学习语文知识点时,教师要用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又如在学习春联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计划,在保留春联知识点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模仿去自己编写春联。除此之外,在分析文章感情色彩时,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哪些语句,之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让学生说出句子当中哪个词语是情感的体现,并让学生在练习作文时尝试着使用学过的情感表达的词语或者句子。
分层性作业
面对需要背诵的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对于记忆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在学有余力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任务量,而对于基础薄弱、记忆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重点的段落。分层作业模式让整个语文教学变的更加高效。
学生参与作业批改
传统作业批改方式都是由老师执笔,这种作业批改方法没有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可以联合学生,带领学生共同批改,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知道标准答案,通过教师的要求批改自己的作业,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可以采取学生互改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和同学易犯的错误。
语文教育论文:小学语文概括能力的多途径培养策略研究
结语:总的来说,采取正确且科学作业设计方式和作业量能够显著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作业量大导致学生没有功夫发展其他的能力,教师需要通过简化作业设计来提高作业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逯香林. 优化语文作业设计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 基础教育论坛,2020(19):39-40.
[2]王海蓉.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反思与优化策略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6):1-2.
[3]魏永良. 浅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123.
作者:邵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