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7月24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研究的理论基础
笔者梳理我国语文教育者对读写关系的理论探讨,发现大都囿于一种宏观视野的讨论,未触及根本,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都把“读写结合”当作一种阅读教学的附庸。 同时,“以传授写作知识为主要内容、把提高写作能力作为教学旨归的写作阅读教学法”的这种认识也亟待改变。 写作是一门学问,阅读也是一门学问,研究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都需要遵循它们各自的学习规律。 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读写结合”作为一种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方法,需要重新审视,将其融入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
寻找“读写结合”与新课程理念的融合点,首先应改变过去“读写结合”多作为课后训练的情况,将其安排在课堂学习之前,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前“读写结合”的任务,充分保障学生的独立阅读体验。 其次,基于学生关于篇章读写的具体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阅读活动,开展有效的课堂阅读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实现“读写结合”的可能性
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的必要性后,还需要进一步探寻“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在恰当处理“读”与“写”关系的基础上,理清活动设计思路,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反思,激发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发展的可能性。
立足阅读教学研究,“读写结合”怎样成为阅读教学的切入,怎样融入阅读教学过程,又怎样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思考这些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我进一步梳理总结得出:
1. 建立课前开展读写活动的模式
基于阅读的“读写结合”实践研究,笔者借鉴传统的“读写结合”策略,在内容、形式、目的等方面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着意改变在阅读教学之后开展“读写结合”活动的常规模式,将其提到课堂阅读学习之前,改变了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堂后以“读写结合”为拓展训练的教学习惯。 课前,学生有充分的独立阅读文章的时间,能够相对深入地感受文本内容,并把自己的阅读收获用较为规范的书面语表达出来。 这个过程是学生实实在在自主体验阅读的过程,他们带着独立阅读文章的感受进入课堂学习,改变了被动学习语文的状况。
2. 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活动的平台
基于阅读的“读写结合”遵循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设计读写活动任务,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活动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中,学生阅读文章,完成“读写结合”任务,并结合任务完成情况深入交流学习。 这一举措实质上为言语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经验,在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思维品质、文化审美情趣等多方面获得提升。 “读写结合”活动设计依托文本内容与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言语实践活动平台,凸显了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 转变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
“基于阅读的读写结合”研究是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背景下展开的,其中,以“读写结合”为把手转变教师的“教”,是实践研究的关键目标之一。 因“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学生获得了言语实践活动的平台,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感悟文本,也实实在在地转变了“学”的方式。 “读写结合”活动以学生的读写资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融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根据学生读写活动生成的资源设计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 教师开展“基于阅读的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要精熟文本内容,更要清楚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可见,阅读教学中“教”是基于学生“学”的“教”,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独立阅读能力的“教”。
4. 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开展学习活动
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开展实践研究,梳理了“基于阅读的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一般路径:课前学习,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篇写作任务→课堂学习前,教师认真阅读学生习作(了解学生阅读写作的一般情况,选择课堂学习可用的习作)→根据学生习作的情况设计具体的课堂学习活动→课堂上,读课文和读学生习作,两相交融,意在读懂课文的内容(写了什么)、课文的表达(怎样写的),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实践的路径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教师应以学生为阅读学习的主体设计读写活动,基于学生读写活动的资源设计课堂学习活动。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帮助者,学生先独立阅读文章,谈阅读感受,然后带着阅读感受参加集体阅读学习,与同学、教师等展开多重对话,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小学语文恰当处理“读”与“写”的有效策略
“基于阅读的读写结合”是将学生的“读写结合”活动前置,放在课堂学习之前。 首先,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设计出驱动学生阅读的写作活动。 然后,学生阅读文章,完成课前基于阅读的写作任务。 接下来,教师从学生读写活动完成的文字出发,分析学生阅读文章的具体情况,据此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阅读写作”,因文本阅读而起,文本阅读的收获限制着写作,写出的文章反映着学生的阅读质量。 因此,这里所说的“阅读写作”,不等于阅读加写作。
过去,教师借助“读写结合”策略开展教学,多是将读写活动置于课后,目的在于拓展反馈,而“基于阅读的读写结合”将学生的读写活动前置,着意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 学生课外在读写活动中体验文章,表达自己的个性阅读感受。 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则用于集中探讨感兴趣的、具有深度的问题。 这恰好暗合了“翻转课堂”的理念:“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因此,“基于阅读的读写结合”中的读写活动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研究中教师们的思路灵动多样,一篇文章的读写活动往往可以有多种设想。
下面是《巨人的花园》一课的读写活动设计:
1. 阅读童话,梳理故事情节,可以用表格等形式呈现。
2. 阅读童话,了解人物身份,完成一张人物对话图。
3. 阅读其中的自然段,在你认为最有意味的对话旁边做批注。
4. 选择喜爱的角色,为其台词写表演说明。
5. 结合人物身份,抓住其个性化的语言,以“我的秘密小花园”为题,写一篇短文。
6. 体会童话语言的特点,自拟题目写一篇鉴赏文字。
7. 查找王尔德其他童话故事《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的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评说,提出自己对《巨人的花园》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概括能力的多途径培养策略研究
这些读写活动的设计有的结合全文,有的针对句段; 有的考虑对文本内容的基本理解,有的强调对文本内容的深入领会; 有的要求用旁批来表现,有的要求用图表来表现……无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选择运用哪一种读写活动设计,学生都会在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中,明白阅读对话的多重丰富性,领略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作者:姚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