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四个自信”视域下抗疫精神的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

时间:2021年07月3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成就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成就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凝聚、中国社会制度优势的写照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积淀,具有思想内核的人民性、实践品质的先进性、具体内涵的民族性、价值视角的时代性等鲜明特征。弘扬抗疫精神,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凝练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启迪和实践引导意义。

  关键词:四个自信;抗疫精神;抗疫行动;基本特征;时代价值

教育理论与实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勇克时艰,在战疫实践中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为抗疫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目前,学者们围绕抗疫精神五个向度的具体内涵,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形成脉络、价值渊源、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认为抗疫精神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2],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3],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外在标识[4],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5]。

  综合而言,现有成果侧重于从微观视角分析抗疫精神涉及的某一具体内容,整体性研究成果和关于抗疫精神特质的探讨尚属少见。为此,本文从“四个自信”的综合视角出发,分析抗疫精神的形成渊源和基本特征,揭示后疫情时代传承与弘扬抗疫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整体性呈现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抗疫精神充分彰显“四个自信”

  “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任何一种精神的形成都有相应的文化渊源和实践支撑。抗疫精神深植于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和中国文化的价值规范,有赖于中国道路的强力支撑与制度优势的有力保障,充分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抗疫精神是中国道路巨大成就的体现

  道路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道路选择往往基于科学的历史依据[6]。鸦片战争以后,面对河山破碎、长夜难明的惨痛现实,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奋起自救。最终,经过对各种理论和方案的甄别与检验,中国人民从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实际国情出发,选择以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根本标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锲而不舍地团结和领导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砥砺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国发生了“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深刻变化,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工厂的巨大跨越,取得了从独立自主站起来到全面小康富起来的沧桑巨变,积淀了化解风险、攻坚克难的雄厚底气,为抗疫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蔓延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雄厚的国力积淀是党领导人民战胜疫病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GDP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工业产能利用率保持良好上升态势;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加强,“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正是依托强大的经济动能和厚实的物质基础,党和政府统筹部署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各项工作,及时按下暂停键、重启键和快进键,充分保障医院救死扶伤阵地和社区防控阵地的物资供应,不但在新冠肺炎病毒传染国内人口不到0.006%时有效控制了疫情,还为国际战疫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宝贵支持。抗疫精神是道路自信的最佳注解,其间蕴含的各种具体价值指向无不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辉煌成就。战疫行动中,无论是生命至上、命运与共的价值追求,还是举国同心、尊重科学的斗争实践,全都以中国道路培育的强大国力作为坚实支撑。

  例如2020年2月疫情暴发伊始,全国口罩日产能和日产量就分别提速5.2倍和12倍,到2月底日产量已达1.16亿只,到3月初湖北以外省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已经超过90%,这样的强大产能是党和政府有效防控疫情并支援国际战疫的根本依恃。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孕育了当今中国的雄厚国力与物质基础,孕生了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

  (二)抗疫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瑰宝

  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熔铸而成的精神形态,属于党的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抗疫精神映射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向度和真理光芒,是理论自信的充分展示。

  第一,抗疫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写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行动准则。毛泽东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7]和“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8]等精辟论断,深刻诠释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者定位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抗疫斗争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民本位的价值立场和群众路线的工作原则,浸染着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无论是壮士断腕的封城闭省,还是循序渐进的复工复产,无不彰显着党和政府充分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生命安全的宗旨意识,无不体现出举国动员、全民参与的无穷生力。这种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战疫行动和价值指向,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鲜活写照。

  第二,抗疫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特征的彰显。历史唯物主义以具体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作为逻辑起点,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前提[9]。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0]马克思主义从唯物主义的实践立场观察问题,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方法遵循。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袭击,党和政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联系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运用到从决策指挥、临床救治到常态管控、后期预防的各个环节,坚持全国统筹、依法防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从“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策略调整,从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到实行分级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有机结合,其间体现的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特性的生动诠释。

  第三,抗疫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时代特点的体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正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1]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随着实践的深化与时代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回答时代重大课题,谋求人类共同福祉。当今世界呼吸相通,各国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人类社会的命运休戚与共。习近平同志从马克思主义的类视域角度和共同体思想出发,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和政府主动履行大党责任与大国担当,尽己所能支援国际战疫行动,对中国人民负责也对全球战疫尽责,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这种命运与共的宽广胸怀和使命意识正是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充分体现。

  (三)抗疫精神是中国国家制度优越性的写照制度是治国之纲、安民之本,是遏制疫情、守护民生的重要保障。新中国一系列消灭疫病虫患的斗争,无不显现出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核心表征的国家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之初,各种疫病肆虐全国,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淡景象和30%人口死亡的严重后果。党和政府围绕毛泽东“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号召,把疫病防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领导全国人民开展防疫斗争,仅数年就使鼠疫病例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2.7万余人锐减为1955年的39人,有效控制了长期肆虐的斑疹伤寒、寄生虫病等传染顽疾[12]。

  二、“四个自信”视域下抗疫精神的基本特征

  抗疫精神深刻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浸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中的优秀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人道主义精神凝铸在一起,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民性、时代性、先进性、民族性。

  三、“四个自信”视域下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

  抗疫精神将中国文化的传统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熔于一炉,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国际主义的人道情怀聚为一体,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耀眼夺目的璀璨明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对于坚定“四个自信”、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教育理论与实践》于1981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以繁荣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倡导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服务教育学学科建设及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办刊宗旨。

  四、结语

  抗疫精神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显著优势,传递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文化的价值向度。大力弘扬抗疫精神蕴含的价值导向和思想理念,能够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构建共享共赢的地球家园提供重要的借鉴启示。本文主要从“四个自信”视角入手分析了抗疫精神的生成、特征和价值等问题,尚不能完整呈现抗疫精神的历史地位与价值意义,今后还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承继、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等视角探究抗疫精神的价值意蕴与重要意义,促进抗疫精神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02).

  [2]邹德文,李静.伟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J].湖北社会科学,2021(1):21-26.

  [3]陶倩,曾琰.弘扬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J].中国高等教育,2020(18):30-32.

  [4]李亮亮.抗疫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逻辑构建与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4):50-55.

  [5]冯刚,朱宏强.抗疫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113-117.

  [6]陈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及其实践的伟大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8):53-58.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作者:杨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