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8月2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名著导读和课文教学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都是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统编本的名著导读教学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阻碍了名著导读教学的发展,无法完成名著导读教学任务,也难以达成教材编者的意图。
为更好地改进名著导读教学,我们需要再次重新审视编写体例,实施“双线并进,梯度实施”策略,引领阅读教学真发生,让学生真阅读、深阅读、阅读整本书,进而实现“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阅读体系的建构。
一、“双线并进,梯度实施”策略
名著导读编写体例由6个版块组成:①名家或作者相关评价,这一版块主要作用是设疑激趣; ②整体介绍,包括主要内容事件、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以及作品主题等,这一版块目的是想从宏观上引领学生整体把握名著; ③读书方法指导,这一版块主要是介绍读书方法并指导学生怎样在阅读“这一本”时去运用; ④专题探究,这一版块目的是指导开展主题阅读,将阅读引向纵深; ⑤精彩选篇,这一版块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精读,进而引领学生的阅读由“这一段”到“这一本”; ⑥自主阅读推荐,这一版块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课内导读的方法实行课外自读,引导阅读由“这一本”到“这一类”。 六个板块有关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让导读有了强有力的抓手,以此实现编者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阅读体系的建构。
通过研读这一编写体例,我们发现:在“读书方法指导”这一版块,对“这一本”名著针对性地介绍一种读书方法,如在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的导读体例中,编者介绍的读书方法是“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在七年级下册《西游记》的导读体例中,编者介绍的读书方法是“精读与跳读”; 在八年级下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导读体例中,编者介绍的读书方法是“摘抄和做笔记”。
同样,在“专题探究”这一版块,编者都针对性地设计了3-4个探究的专题,如在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导读中,编者设计了3个专题,分别是“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关于长征”和“信仰与精神”; 在九年级上册《水浒传》导读中,编者也设计了3个专题,分别是“探究《水浒传》中的情节”“为《水浒传》人物立传”和“分析章回体小说的艺术特点”; 而在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导读中,编者则设计了4个专题,依次是“给祥子写小传”“探寻悲剧原因”“话说‘洋车夫’”和“独特的‘京味儿’”。 审视分析每一本名著导读的几个专题,我们不难发现专题的排列先是内容情节类的,其次是形象情感类的,最后的专题则有的是主题艺术类的,有的是阅读借鉴与拓展类的。 编者期待教师围绕这3-4个探究专题,进行导读教学设计,实现整本书的深度阅读。
基于以上分析,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运用“双线并进,梯度实施”这一策略实施教学。 所谓“双线”,一是指阅读方法,将指导名著导读编写体例中所推荐的阅读方法的运用贯穿在名著导读教学中; 二是指阅读专题,围绕编者确定的“这一本”名著的3—4个阅读专题,指导学生进行名著专题阅读活动。 “双线推进”指的就是根据导读体例确定的导读教学重点,以读书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专题的实施为主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对整本名著的文本进行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
“梯度实施”也是针对阅读方法和专题的实施而言的。 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将学生已学习的阅读方法和“这一本”名著的阅读方法结合进行,阶梯实施。 如进行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导读时,将编者要求掌握的七年级上册《西游记》的“精读与跳读”作为第一阶梯进行巩固,将编者要求运用《骆驼祥子》的“圈点与批注”方法作为第二阶梯进行学习,实现阅读方法的进阶提升。 在阅读专题的实施上,则遵循编者的编排规律,按照由浅层的了解认知到深层理解感悟的顺序将文本内容情节的把握作为第一阶梯,艺术形象的分析作为第二阶梯,主题的理解、艺术特色的借鉴作为第三阶梯,使导读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引导学生的阅读向纵深发展。
“双线推进,梯度实施”兼顾到阅读方法的学习运用和导读专题的开展实施。 在导读中,指导学生在运用“这一本”的读书方法的同时,兼顾运用“其他本”的阅读方法,围绕编者的3-4个专题循序渐进地深入阅读名著,梳理内容情节,赏析艺术形象,理解情感主题,学习、借鉴艺术特色,能够引导学生真阅读,有效实现编者的真实意图。
二、“双线并进,梯度实施”策略的运用
在九年级上册《水浒传》导读体例中,编者推荐的读书方法是“古典小说阅读”,具体为:一是把握宏大的社会历史题材特点; 二是抓住白话小说的艺术手法,如单线结构,运用悬念、误会和巧合,全知全能的视角; 三是分析人物形象; 四是体会生活化语言和白描式的叙事、描写语言; 设计的三个专题则为“探究《水浒传》中的情节”“为《水浒传》人物立传”“分析章回体小说的艺术特点”。 下面就以《水浒传》导读为例,简谈紧扣阅读方法和阅读专题,实施“双线推进,梯度实施”这一策略。
1.指导运用“抓单线结构”和“跳读”的方法,进行“探究《水浒传》中的情节”专题阅读。
教材中在“探究《水浒传》中的情节”这一专题后设置了提示语:《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像“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精彩篇章,往往集中了很多人物,有着精彩的场面描写,令人难忘。 还有很多情节环环相扣,如描写武松的就有“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深入刻画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发展史。 选择你最喜欢的章节或人物,梳理其中的情节,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
这一提示语中“很多情节环环相扣”则是对“单线结构”的一个形象诠释,并结合写武松的相关情节让学生明确:单线结构,即用一条线索把若干个故事连缀起来,顺时叙述,小说中有些情节就是以武松这个人物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同时考虑到围绕这一专题进行阅读不需要按照章回逐页进行,学生在七年级阅读《骆驼祥子》时已经学习过“跳读”的方法,因此在导读时,我设计了“理清线索,梳理鲁智深情节”这一环节,对鲁智深的相关情节进行梳理。 从“拳打镇关西”开始,我引领学生依据单线结构连缀情节的原理,采用跳读的方法,跳过与鲁智深无关的情节进行阅读,完成概括梳理:“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解脱缘缠井”“六和塔坐化”,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画出相应的思维导图。
学生在这一方法的引领下,也从李逵、宋江、杨志等单个人物入手,梳理其有关情节。 也较快的完成了相关人物的情节梳理。 在这一导读中,学生既掌握了借助叙事线索梳理故事情节的阅读方法,同时也对跳读的方法进行了巩固,更完成了专题一的学习。
2.指导运用“精读”“圈点与批注”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为《水浒传》人物立传”专题阅读。
这一专题导读,是以林冲为例进行的设计。 设计的环节分别为“抓住叙事线索,梳理林冲故事情节”“精读五个情节,圈点批注写感悟”“分析人物形象,认知林冲性格”“把握人物性格,为林冲立传”,四个环节紧扣阅读方法和阅读专题,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在“抓住线索,梳理林冲故事情节”这一环节的实施中,再次使用“抓单线结构”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梳理情节。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梳理出的情节,要求学生重点精读“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进行圈点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分析人物形象,认知林冲性格”这一环节则在学生精读语段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描写,从林冲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描写进行形象的分析,以求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林冲的形象。
三个环节的实施,既进行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又结合情节分析了人物形象,更为主题阅读的实施作了铺垫。 第四个环节的实施也就水到渠成,于是有了下面的小传:
林冲小传
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外号“豹子头”,人送“林教头”。 他武艺非凡,仗义疏财,救弱济贫,有儒义侠风; 但他却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不敢反抗。
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他隐忍负重; 自己被高俅陷害,他甘愿接受; 野猪林险遭毒手,他委曲求全……沧州遭陆谦等暗算,终忍无可忍,手刃仇敌,雪夜上梁山。 投奔梁山得不到重用,仗义火并了王伦,推晁盖为首领。 征方腊,他勇往直前,战无不胜,后不幸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养病,半年后病故。
这一导读课的设计,同样指导运用针对性的读书方法,让学生领会到怎样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去分析人物,实现了授之以渔的目标。 以此为例,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完成了“为武松立传”“为鲁智深立传”“为李逵立传”……
3.指导运用“选择性阅读”“圈点批注”和“摘抄”的方法,进行“分析章回体小说的艺术特点”专题阅读。
小说艺术特点的赏析是阅读的难点,需要通过篇章结构的分析、语言的品味赏析等去感悟和理解,学生阅读时往往不去涉及,因此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
指导运用选择性阅读时,要紧扣一定的阅读目的,对于本设计则要关注针对性的语段进行,如白描式的叙事性、描写性语言。 在确定后可以进行圈点批注,并摘抄下来,以积累语言和素材,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设计时,明确的阅读任务是赏析精彩的描写,带着这个任务,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确定赏析的语段。 我从学生的选择中确定了“景阳冈打虎”的精彩片段进行导读,引领学生分析小说的艺术特点。
课前,首先要求学生针对精彩的语言进行圈点批注,完成自我赏析。 课堂导读时,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圈点批注,如:“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一闪,闪在一边; 一闪,又闪在一边”,批注为武松面临锋芒毕露的猛虎而机智避让; “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批注为“揪”字看似平常,实则意蕴极深,富含精神和文字意味,意思是“紧紧地抓住、用力地拉住”,折射出武松超人力量和过人胆识。
结合学生的交流展示,我引导学生感悟归纳小说的语言艺术:明快、洗练,同时又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基于此,我顺势引申到主问题上:通读小说,思考这部古典小说在结构、人物刻画方面具有哪些特点,写一点赏析文字。
学生迅速选择性阅读后,结合自己确定的文本内容进行思考表达,各自写出自己的赏析。
如:“《水浒传》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 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 结构单纯而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
又如:“《水浒传》的人物是传奇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结合。 这里的人物大都是草莽英雄,他们又多带有传奇色彩,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景阳冈打虎等。 但作者在写这些时,又将传奇行为置于真实的基础之上,不给人以虚假之感。 比如写武松打虎,先写他因醉酒而壮着胆子上冈,又写他得知有虎后碍于面子硬着头皮上山,再写他发现老虎后慌乱中打折梢棒而不得不徒手搏虎,最后写他打死老虎后用尽力气而又遇“两虎”时失声惊叫等等,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
紧扣“选择性阅读”“圈点批注”和“摘抄”三种读书方法,聚焦精彩语段进行品读感悟,领会小说“这一段”的艺术魅力,进而运用所掌握的方法延伸到对整本名著艺术特色的赏析中,实现了对小说的深读,也为学生的写作借鉴奠定了基础。
初中语文论文范例: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根据编者意图,统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是一个方法引领、深度阅读、思维提升的过程,教师应该摒弃单一的对名著文本进行导读的策略,采用双线兼顾,梯度实施的策略,从阅读方法的学习和专题的实施两个方面进行导读,以课堂为导读平台,以生成与建构为导读成果,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实现对名著文本的真读、真悟,从而达成名著导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3]杨伟.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8(03).
[4]冯大舟.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体会[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08).
[5]余党绪.我的阅读教学改进之道——思辨性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4(10).
作者:董淑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