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时间:2021年08月21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完整的教学设计需要考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条件与方法、结果评价等问题。 笔者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方式方法的采用、教学实施途径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论述幼儿园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策略。 中华文化有着自己悠久独特的传统,孕育了自身同样

  完整的教学设计需要考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条件与方法、结果评价等问题‍‌‍‍‌‍‌‍‍‍‌‍‍‌‍‍‍‌‍‍‌‍‍‍‌‍‍‍‍‌‍‌‍‌‍‌‍‍‌‍‍‍‍‍‍‍‍‍‌‍‍‌‍‍‌‍‌‍‌‍。 笔者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方式方法的采用、教学实施途径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论述幼儿园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

  中华文化有着自己悠久独特的传统,孕育了自身同样悠久的教学传统‍‌‍‍‌‍‌‍‍‍‌‍‍‌‍‍‍‌‍‍‌‍‍‍‌‍‍‍‍‌‍‌‍‌‍‌‍‍‌‍‍‍‍‍‍‍‍‍‌‍‍‌‍‍‌‍‌‍‌‍。 教学知识体现在连续的人文精神之中,表达的对人心、人性、人文的信任和关怀。 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有利于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进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1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目标设计

  笔者将参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上述三个文件制定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知道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腊八节等。

  2)了解本土文化中的民风民俗:饮食文化、婚嫁仪式、神话传说等。

  3)了解了解家乡的传统艺术:剪纸、刺绣、年画、戏曲等。

  4)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传说、服饰、饮食、建筑等。

  5)了解中国的传统礼仪等中华优秀文化的常识。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 在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中,不能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知识、符号等外在的、物化的内容。 例如,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不仅表现在认知方面,更体现在情感方面。 小班幼儿注重对节日氛围的感受和典型性节日活动的参与; 中班幼儿注重对节日内涵的体验与初步的理解; 大班幼儿注重对节日发展过程的了解和对节日活动内容的展现。 组织大班活动“快乐的春节”时,加入欢乐的音乐,营造一种过年的氛围; 讲解“年”的由来,解释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贴对联、穿新衣、守岁; 加入拜年的环节,掌握拜年的礼节。 组织传统节日的活动,应重视幼儿内在情感的培养,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可把乐情度、冶情度和融情度确定为教学领域中的情感目标分类的三大维度,乐情度为接受、反应、兴趣、热爱,冶情度为感受、感动、感悟、感化,融情度为互动、互悦、互纳、互爱。

  2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原则及内容的设计

  幼儿园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应是幼儿喜闻乐见、能够理解的传统文化活动,可从衣、食、住、行方面开展教育。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主要从传统文化经典和技艺两个方面进行。 传统文化经典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唐诗宋词等内容。 对幼儿来说,不要求幼儿对文化经典进行死记硬背,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领会与感悟。 传统技艺包括表演皮影、剪纸、捏面人、陶泥、画脸谱等活动。 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领班幼儿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如小班幼儿可从幼儿熟悉的民族传统节日入手。 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对中大班幼儿可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茶道馆)、以布为媒的色彩对话(扎染馆)、以画为媒的工艺碰撞(版画馆)、以花为媒的自然对话(花道馆)、以影为媒的艺术表演(皮影馆)、以乐为媒的器乐表演(礼乐馆)、以纸为媒的艺术创作(纸艺馆)、以食为媒的味蕾盛宴(食俗馆)。

  3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中国传统教学方式“追求价值之源的努力是向内,向自身而不是向外、向上,不是听上帝的召唤,亦不是等外在的指令,重视其内在的力量,重内过于重外,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注意的教学特色”。

  3.1 叙事教学法

  幼儿教师将相关内容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联系起来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 例如在大班开展《西游记》的主题活动,通过故事《水帘洞》、《猪八戒吃西瓜》、《芭蕉扇》等故事让幼儿感知人物的特点。

  3.2 参观法

  对于幼儿而言,很多事物不亲眼见到很难理解和想象,通过参观、访问的方式可以增进其理解的程度。 开展博物馆考察等活动,在游历中了解历史,感知文化。 一般而言,幼儿园所处的街区往往有地方特色小吃街、民间工艺店、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祠堂等,这些都是师幼参观、学习传统文化的场所。 有的幼儿家长所从事的工作与传统文化有关,比如国画画师、传统手工艺者、传统乐器演奏者等,幼儿园可以组织师幼到他们的工作场所参观。

  3.3 直观教学法

  3-6岁幼儿的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7岁以后才逐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可以利用图示、图文、实物、绘本等直观的教具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拍一与家乡有关照片、收集一些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饮食的图片等,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组织“团圆中秋节”的活动时,可以给幼儿提供实物月饼,让幼儿观察。 组织“十二生肖”活动时,教师可以制作十二生肖的教具,在讲解十二生肖的来历时,依次呈现十二个小动物。

  3.4 活动体验法

  “知识不能被教师灌输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只能由学生自己来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让他们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不如让他们成为主动的参与者”。 “如果情感体验以情绪过程的形式多次重复,它确实可能变成对相应体验的稳定的倾向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直观性、情境性和活动性,使幼儿能够通过直接感知、亲自体验和尝试操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体育游戏中开展“丢手绢”、“炒黄豆”、“跳房子”、“吹泡泡”、“顶牛”推铁环、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等民间游戏。 在组织“快乐元宵节”的活动时,可以设计“舞龙”、扭秧歌、猜灯谜的环节,让幼儿体验热热闹闹过元宵的欢乐场景。

  4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实施的途径

  在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教学途径主要有主题活动、一日生活活动、五大领域教学活动。

  4.1 主题活动

  以传统文化内容作为主题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茶道馆)、以布为媒的色彩对话(扎染馆)、以画为媒的工艺碰撞(版画馆)、以花为媒的自然对话(花道馆)、以影为媒的艺术表演(皮影馆)、以乐为媒的器乐表演(礼乐馆)、以纸为媒的艺术创作(纸艺馆)、以食为媒的味蕾盛宴(食俗馆)。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的《新年快乐》主题活动包含了布置新年新教室、一起包饺子、新年唱大戏、新年同乐会等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一起参与、一起收获‍‌‍‍‌‍‌‍‍‍‌‍‍‌‍‍‍‌‍‍‌‍‍‍‌‍‍‍‍‌‍‌‍‌‍‌‍‍‌‍‍‍‍‍‍‍‍‍‌‍‍‌‍‍‌‍‌‍‌‍。

  4.2 一日生活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区域活动,向幼儿展示传统文化。 在幼儿入睡前和午睡起床时,播放舒缓、优美的民乐。 通过听觉环境的营造,使幼儿置身于温馨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北京有一所幼儿园利用户外活动,请武术教师教大班幼儿练武术操,一招一式都特别简单、到位。 既锻炼了身体,又了解了中华武术。 幼儿园可以把幼儿武术作为特色教学方向来开发。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凡是作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运用的、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无论是上课,还是游戏、生活活动,都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

  4.3 五大领域教学活动

  在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 例如,传统游戏活动,如跳房子、“顶牛”推铁环、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等民间游戏纳入健康领域。 经典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唐诗宋词等)纳入语言领域。 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的了解与认识纳入科学领域。

  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地方特色的了解等纳入社会领域。 脸谱的绘制和涂色、剪纸、国画、茶艺、棋艺等融入到艺术活动领域中,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儿童的发展是建立在身体、社会、情感和认知领域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孤立受某一个方面的影响,五大领域之间应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5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评价设计

  对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进行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 梅耶认为,科学评价的基本目标是开发评估工具,以便能确定学习者的学习程度,即了解学习者经过学习后产生的变化。 [6]在教学实践中要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评价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参考卢家楣教学领域的情感目标测评问卷。 从乐情度、冶情度、融情度三维度进行评价。 乐情维度包括接受、反应、兴趣、热爱; 冶情度包括感受、感动、感悟、感化; 融情度包括互动、互悦、互纳、互爱。

  儿童发展是智力与个性、身体与心理发展的整体,教学不能片面追求智力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 在幼儿园中开展适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思维观念、价值认同、个性品格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