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9月13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发展语言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过渡语作为课堂教学中的辅助语言,它能够串联课堂上的教学环节,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低年级是语言启蒙的黄金阶段,过渡语作为课堂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尤为重要。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过渡语的设计可以从“简语、趣语、巧语”三个方面入手,力求设计出“简明、有趣、巧妙”的过渡语,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关键词:语文过渡语设计课堂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非常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常常忽略串联教学内容的过渡语的设计,类似“课文读好了,接下来我们学习生字词……”这样的过渡语频繁出现,语言苍白,毫无新意,教学内容的转换生硬无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课堂,这样的过渡方式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分散注意力,学生很难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最终可能导致整堂课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
小学语文: 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单的设计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过渡语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发展语言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而过渡语作为课堂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串联课堂,提高效率。高效率的课堂是一堂好课的标准。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简洁明确的过渡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就像一条“线”,串联起整个课堂,使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自然流畅,课堂行云流水,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2.师生互动,促进交流。生动有趣的过渡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会随之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能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思维能力也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提升。
3.渗透语言,培养语感。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应重点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优美的过渡语让课堂充满艺术感,巧妙设计的过渡语让课堂自然流畅,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熏陶下能够培养出艺术的语感,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过渡语的设计要求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过渡语的设计可以从“简语、趣语、巧语”三个方面入手,力求设计出“简明、有趣、巧妙”的过渡语,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1.“简”语:简洁明确之语。在低段语文课堂上,教师担心学生听不懂或听不清楚,有时候一句话或一个问题会重复说。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没有突出重点,虽然说的多,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理解。
有时候,因为教师没有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的过渡语超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果学生不理解,思维跟不上,学习积极性降低,最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过渡语时,要基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尽量简洁明确。首先,教师要“少说”,减少重复的语言和问题,过渡语言要简练干净,突出重点。其次,过渡语言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问题设计要浅显易懂,指向明确。比如说,从导入环节到初读课文时,教师往往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有时候会设计这样的过渡问题: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低年级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是有困惑的,大部分学生不理解“主要内容”的意思,这样的问题设计也比较笼统,指向不明确,导致学生毫无头绪,无从下手。【案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教学时,没有使用千篇一律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而是根据课后提示,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过渡:小猴子下山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然后在黑板上简单板书:看到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分析】这样一来,问题过渡变得简洁明确,指向清楚,学生马上就理解了,能够真正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做标记,并结合插图回答出问题,在自主思考中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趣”语:生动有趣之语。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课堂。课堂上幽默的语言和动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过渡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效果就可能大相径庭。可想而知,语言在课堂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课的识字环节中,A和B两位教师都采用了分类识字的办法,但他们的过渡语言设计不同。【案例一】A老师的识字教学片段:师: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课件出示三行词语)学生自由读词语。师:谁来读第一组词语?学生认读词语。师:谁来挑战第二组词语?学生认读词语。师:第三组词语会难倒你吗?学生认读词语。
【案例二】B老师的识字教学片段:师:你们觉得小喜鹊搭窝容易吗?生:不容易。师:那我们一起帮帮它吧!如果你能读准这些词语,就能用枯树枝帮小喜鹊搭一个简单的窝了。(课件出示词语和喜鹊搭窝的枯树枝)学生认读第一组词语。师:看,我们已经用枯树枝帮喜鹊搭了一个简单的窝了,但是这个窝四处漏风,我们再给这个窝添一些枯叶和泥土好不好?(课件出示词语和图片)学生认读第二组含多音字的词语。师:看,我们把小喜鹊的窝搭得很牢固了,下面我们给它的窝铺上羽毛,让小喜鹊的窝变得更暖和好不好?(课件出示词语和相应的图片)学生认读第三组四字词语。
【分析】A老师在词语教学时,每组词语之间的过渡虽然很简明,但是缺少趣味性,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学生一开始读的起劲,但越到后面越没有兴趣,甚至个别同学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效果不佳。相反,B老师的整个识字环节用生动有趣的过渡语言串联起来,词语自然分类,层层递进,再配合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效果显著。由此及彼,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下册《青蛙写诗》一课,结合文本内容,设计了富有趣味的过渡语,还加入了“小小魔术师”的趣味活动。
【案例】《青蛙写诗》教学片段:师: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它们在帮助青蛙写诗时会大变身哦!今天,我们来当小魔术师,帮它们变身吧!读对“魔术口诀”,魔术就成功啦!(课件出示三句“魔术口诀”,学生读对一句,呈现相应的标点符号)课件展示三句“魔术口诀”师:这三句“魔术口诀”中藏着一个神奇的字,有了它,魔术才能成功。猜一猜是哪个字?学生猜出后,教师出示“当”字。师:小魔术师们,让我们一起用“当”来变魔术吧!看我变,我当蝌蚪游呀游呀 (配动作);我当水泡飘呀飘呀(配动作);我当水珠滚呀滚呀(配动作)学生起立跟着老师边做边说。师:是不是用上“当”字,我们就变成新的朋友啦!现在请你们自己变,看看谁做的最好,最会变!学生自己边说边做。师:还有一个最有趣的魔术,我当青蛙写啊写啊,青蛙的诗写成了(课件出示),一起读读。学生大声读青蛙的诗。
……【分析】这个教学片段通过“小小魔术师”的活动,先由句子朗读过渡到生字学习,接着在学习生字“当”时,加入动作,设计了“变魔术”表演,最后又过渡到课文朗读。不仅如此,整个教学片段刚好在课堂中间,正好是学生开始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的时间点。此时,加入这样趣味的活动,能使学生的兴趣大增,也为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提供保障。而且,这样的过渡设计结合文本,有“说”有“动”,趣味十足。学生和老师劳逸结合,在课堂上快乐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综上所述,教师在设计过渡语时应以课文为本,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有趣、有效的过渡语。
3.“巧”语:巧妙绝伦之语。课堂过渡语串联各个教学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帮助学生自然地进入到下一个学习活动中。这里的“巧”语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而是根据课文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学习新的内容。在教学识字课《动物儿歌》时,结合文本主题,创设了“动物王国本领大比拼”这样的趣味情境,把整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巧妙串联起来。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比一比:谁的本领大!(2)初读儿歌,情境识字。师:瞧!小动物们整齐地排好队等着裁判员来点名呢!赶紧大声地念念这些名字吧!(课件出示动物名单: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学生自由读词语。师:比赛马上要开始了,小裁判们,让我们给小动物们贴上名片吧!学生给黑板上的小动物贴名片。
(3)结合文本,巩固识字。师:比赛开始了,小动物们开始比本领啦!小裁判们,我们一起瞧瞧它们都有什么本领吧!学生再读儿歌,了解动物本领。师: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动物王国的比赛也结束了,你认为谁的本领大?学生自由发言。师:大家一致认为小动物们都很努力,都有各自的本领,所以今天的获胜者是——引读全部的名字。让我们用掌声恭喜他们!【分析】这堂课上,过渡语的设计非常巧妙,每一个环节都切合“动物王国本领大比拼”这个情境,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自然顺畅,首尾呼应。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读文识字中,在趣味情境中学习、思考和表达,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三、总结
综上所诉,小学语文课堂过渡语既是串联课堂教学环节的“线”,又是课堂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心设计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过渡语的巧妙设计和运用,并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简明、有趣、巧妙的课堂过渡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35-136.
[3]宗海霞.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魅力[J].文学教育,2019(09).
作者:徐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