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漳盐文化在漳县职业学校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时间:2021年12月3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 要】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特的盐文化,包罗万象。其主要包含盐泉文化、盐井文化、盐法文化、盐商文化、盐税文化,以及产、销、供、管理等衍生的盐文化。漳盐文化作为该地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的教育融合起来,促进其传承和保护,已经成为

  【摘 要】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特的盐文化,包罗万象。其主要包含盐泉文化、盐井文化、盐法文化、盐商文化、盐税文化,以及产、销、供、管理等衍生的盐文化。漳盐文化作为该地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的教育融合起来,促进其传承和保护,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 漳县;盐文化;职业院校;保护;传承

职业文化论文

  作为一个产盐大国,我国的产盐历史十分悠久,种类非常多,包括池盐、海盐、矿盐、井盐。与此同时,盐文化产生。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盐仅仅作为一种物质产品,内部含有的文化因素并未受到重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盐文化,加大了盐文化的研究力度。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是中国历史上发现最早的井矿盐产地之一,其井盐的手工熬制技术也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探求该地区文化历史、振兴该地区经济、打造地域特色产业名片的关键途径。本论文以此作为研究切入点,针对漳盐文化走进职业学校教育的路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是实现漳盐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有力途径。

  一、漳盐文化遗产特征研究

  顾名思义,盐文化遗产就是以盐元素为主的文化资源,属于盐文化的结合体。漳盐文化则是以漳县地区的盐井作为中心,针对井盐开发、产制、运销、管理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财富总和,主要包括盐泉文化、盐井文化、盐法文化、盐商文化、盐税文化,以及产、销、供、管理等衍生的盐文化。漳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主要分为物质类文化遗产、非物质类文化遗产。

  物质类文化遗产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遗址类盐文化遗产、馆藏类盐文化遗产,以古盐神庙为代表,该庙又被称为盐昌阁,寺内端坐盐神爷,且每年10月15日会举办庙会,人们都会来祭奠盐神爷;非物质类的盐文化主要包括一些无形的文化遗产,例如:盐文化衍生出来的表演艺术、手工艺、娱乐活动等。总体来说,漳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独特性。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悠久历史的沉淀,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由当时社会、环境、文化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产物,主要对该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文化信仰进行了映射。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漳盐文化具有极强的独特性,反映了当地历史风貌、艺术特点,以及当地居民的思想、文化、情感等,具有不可复制性。

  第二,地域性。漳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环境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漳盐文化依托漳县独特的生存环境,伴随特定的环境产生,也会随着特定环境而传承和发展。另外,漳盐文化的地域性不仅体现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中,还体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民俗生活环境中。

  第三,不可再生性。文化遗产是在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中遗留下来的一种历史产物,决定了其文化的不可再生、不可复制性。同时,漳盐文化作为历史的产物,也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发生转变,无法脱离当时的社会形态而凭空捏造出来,只能在历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1]。

  二、漳盐文化走进漳县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

  漳盐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加强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当前,漳县关于漳盐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但是针对漳盐文化走进学校教育层面的挖掘明显不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上,注重形式模仿,忽视了漳盐文化内核的传承正所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学校亦是如此。从漳盐文化的内涵来说,其核心、根本内涵是精神特质,是漳县地区的智慧、价值观念、地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同时,漳盐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积淀逐渐形成。因此,在促进漳盐文化走进职业院校、走进校园的时候,不能停留在形式的模仿上,忽视漳盐文化的内核。但就目前而言,职业院校由于对漳盐文化研究和关注度不够,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漳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缺乏匹配的教材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漳盐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中职院校必须关注校本教材的开发,全面加强与漳盐文化相关的教材建设工作,并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安排教学计划、开展课堂教学等。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职业院校在开展漳盐文化教育时,基本上没有依据学校和漳盐文化的特点,积极开发配套的校本教材,致使学生在学习时缺乏教材,出现了“无本可依”“无书可读”等现象。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选择的资料缺乏系统化,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无法通过漳盐文化校本课程,获得更加全面、系统的知识,难以实现漳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师资力量匮乏,缺乏合格的漳盐文化教师

  正所谓“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师资力量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同时,在推进漳盐文化走进职业院校的过程中,师资团队的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调查中发现,漳盐文化走进职业院校的过程中,缺乏合格的师资力量是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职业院校没有合格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漳盐文化教育,学校只能借助外界的力量。而邀请的外界人员,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在对漳盐文化进行讲解的时候,常常出现内容表述不清晰、时间把握不精准等现象,致使职业院校漳盐文化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外界力量走进职业院校开展漳盐文化教育,这些外界力量的成分比较复杂,包括漳盐文化手艺传承人,也包含一些民间艺人等,给师资团队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院校漳盐文化教育的发展。

  (四)教育体系上,没有形成系统化、连贯的漳盐文化教育体系

  推进漳盐文化走进职业院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目的:其一,逐渐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从众多职业教育中脱颖而出;其二,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展开漳盐文化教育,可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其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掌握一两门非遗技能。但是要想达到这三个方面目的,职业院校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化、连贯的教育。但就目前而言,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漳盐文化教育时,缺乏一个系统的、连贯的教育体系,而呈现出断裂式、分离型特点,基本上都属于短期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2]。

  三、漳盐文化在漳县职业学校的保护与传承路径分析

  (一)转变理念,树立漳盐文化保护意识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漳盐文化作为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以及广大人民的智慧、民族精神,新时代下将其融入学校教育,对于增进学生的文化知识、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漳盐文化保护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首先,作为教育部门,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漳盐文化走进职业院校。

  例如,教育部门可通过下发文件、举办“漳盐文化走进校园”活动等方式,促进漳盐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使其在校园中能够便于开发;其次,作为职业院校的领导,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理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关注综合素质,积极引进“漳盐文化”项目,并通过政策、资金支持等,加强与漳盐文化契合的校本课程开发,确保职业院校能够开展漳盐文化教育;最后,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必须不断提升对“漳盐文化”的认知程度,配合学校做好与“漳盐文化”相关的宣传工作、活动。还应在教学之余,通过进修、网络学习等多种途径,学习与“漳盐文化”相关的知识,不断丰富知识体系,以便传授给学生[3]。

  (二)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漳盐文化教育

  漳盐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正确的导向,使得学生在“漳盐文化”学习中,产生心理认同感、对家乡的自豪感,最终促使其自觉承担“漳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职业院校在强化“漳盐文化”教育时,必须立足缺乏教材的现状,全面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

  以广州市某中学为例,为了促进广东客家人的麒麟舞走进校园,该中学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了《麒麟舞的传承与发展》这一校本教材;广州市为了促进粤语走进课堂教学,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开发了《粤读羊城》这一校本教材,将粤语知识系统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焦作在促进当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了《我的家乡焦作》这一校本课程,将焦作地区的历史、地理、本土文化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化的讲解。基于这些成功的案例,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在促进漳盐文化走进职业院校时,应全力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

  一方面,可积极鼓励本地教育局,或者学校的教师,围绕“漳盐文化”展开调查、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编写读物,以便教师教学、学生自主阅读;另一方面,还可组织当地“漳盐文化”宣传工作人员到学校展开讲座,或者开设兴趣班等,以便学生对漳盐文化形成更加全面、系统化的理解[4]。

  (三)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漳盐文化”教育效果

  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教师则是重要载体,是进行“漳盐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可以说,强大的师资力量是保障“漳盐文化”在职业院校传播的关键因素。基于当前职业院校缺乏“漳盐文化”教师团队,应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全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职业院校可组建“漳盐文化”专业师资队伍,教育部门应定期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漳盐文化”师资团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面临的困境等,还可通过小组研讨会,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中,寻找解决办法,总结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一支多元化、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其次,职业院校还可定期聘请一些“漳盐文化”的研究人员、传承人等到学校展开讲解,将“原汁原味”的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在原生态的“漳盐文化”中,感悟其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培训班,聘请“漳盐文化”的传承人、手艺人进行技能传授,实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相传。例如,职业院校聘请漳县民间手工艺人汪航到学校开展盐画制作,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了解了制作工艺,也对“漳盐文化”形成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5]。

  (四)营造“漳盐文化”走进校园的传承氛围

  在促进“漳盐文化”走进职业院校的过程中,还应关注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漳盐文化”的魅力,并对其产生亲近感,使其自觉承担传承和保护“漳盐文化”的重任。而要实现这一点,职业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积极开展活动。具体来说,职业院校可邀请“漳盐文化”传承人进行专场演出,也可以对“漳盐文化”进行展示,或者在特定的节假日开展“漳盐文化”知识讲座等,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对其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其次,职业院校还可以设立一个负责“漳盐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岗位,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化地进行传承;再次,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增加“漳盐文化”图书馆藏,建立数字化信息资源库,以便师生阅读,促使学生对“漳盐文化”全面、系统了解;最后,还应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社团,定期举办与“漳盐文化”相关的社团活动,或者组织社团在学校开展“漳盐文化”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师生的认知,才能实现“漳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6]。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漳盐文化”历史悠久,是富有地域特色、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漳盐文化”走进职业院校,与学校教育融合起来,是加强保护与传承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立足“漳盐文化”走进职业院校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升重视程度,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漳盐文化”走进校园传承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包彦龙,石莉萍.“一带一路”背景下漳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文化产业,2020(33).

  [2]徐静.漳盐及其文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3]樊靓.甘肃井盐文化遗址的调查与保护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4]赵小平.对做好盐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几点思考[C]//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七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2014.

  [5]张广玲.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传承保护路径[J].参花:下,2021(07).

  作者:包怀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