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04月08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受到更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肯定,许多教师在课堂中遵循语文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切实贯彻生活化理念。基于此,笔者对语文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受到更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肯定,许多教师在课堂中遵循语文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切实贯彻生活化理念。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一直是教师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教学目标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制定,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但在当下的语文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功利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在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强调知识与技能,将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每天做练习、背诵,学习枯燥,学生越学越呆滞,导致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被消磨殆尽。这类教学目标不重视学生主体,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不能结合学生的情感、审美与精神生活需求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以至于学生生活一直局限在阅读理解与写作中,脱离生活实际,让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固定化,忽视开发生活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指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元素,如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网络资源等。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是重要的却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教师要在以教材为基础的前提下跳出教材,以更宽广的视野,在生活中探寻教学资源。但是据调查发现,70%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只讲解教材知识,不能或者很少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只有7%的教师在课堂中能联系生活实际,又能运用好教材进行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教师要充分利用与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多种语文活动,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意识,切实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实际教学中,因受时间与教学能力的限制,教师没有精力开发新的生活教学资源,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程序化,缺少生活体验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的程序化指课堂形式固定化,即固定的文本讲解与作文的方法讲解。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往往都会采用类似的教学环节:1.破解题目,分析课文题目;2.讲述作者创作与时代背景;3.学生阅读课文;4.解释生字生词;5.划分文章段落,总结课文框架;6.概括文章创作思想感情;7.归纳文章创作特点与艺术表现手法;8.总结全文、布置课后作业。所有文章的讲解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无论哪种文体都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思维僵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受限。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技巧,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体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偏离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1.结合文本的生活设置教学目标
文本生活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生活内容,这些可以从文本内容、思想与环境中挖掘。在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时。教师可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实施。例如《边城》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以下两点:第一,掌握文章的关键情节,了解湘西边城淳朴的风土人情,请你将此与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做对比。第二,掌握文章主旨,感受其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亲情与人性美。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设置依附文本,将文本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教学目标生活化。让学生能更好地感知《边城》中表达的优美人性内涵,并以此批判金钱至上的腐败社会。
2.结合学生生活设置教学目标
一方面,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文本阅读中,学生往往会无意识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体会,以自己的标准对文本中的事件或者人物做出价值判断。但是有些文章创作时间久远,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在了解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如《边城》中有很多描写节日习俗的段落,如“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两个信念虽照例可看到……”等,依据这些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文本中节日场景的描写,进而更好地体会湘西特有的风俗。
所以在制定《边城》教学目标时,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补充与文本内容相近的生活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设计“通过阅读感悟小说中边城风土人情的描述,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等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课堂内外与生活的沟通。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将课中学习与课外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迈向生活。在加强学生对课外生活连接的同时,加深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1.基于文本的生活选择教学内容
教材作为语文教学重要资源,教师要挖掘教材文本的生活内涵,扩展学生视野,因为文本中描绘的很多生活事件都是学生不曾经历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探知文章内容,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让学生与作者和文本进行生活对接。例如《小狗包弟》一文主要描写了作家和他养的小狗包弟的故事,并在文中分别表达了对包弟的喜爱、忧虑、怀念与歉疚等感情。但是为什么在文章中呈现这么多情感变化呢?学生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呢?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究竟是怎样的?
这就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了解创作背景,作品描绘的时代是文革十年动荡时期,很多无辜知识分子遭受迫害,人性被扭曲,人的生命也变得一文不值。因此,作者以小狗包弟的遭遇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残酷,就连作者为了自保也放弃了原则,送走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小狗。文革结束后,作者反省自己,并以此表达自己对文革的反思。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敢于反省、勇于剖析自己的勇气,进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
2.基于学生的生活选择教学内容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不能只关注文本知识而忽视学生的自身生活。因此,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家庭是学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其第一任老师。学生的很多情感与生活体验都来自于家庭,而这些正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宝贵经验。因此教师要积极运用家庭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同学间的相处,师生间的交流、学校活动等都是学生生活体验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学校生活经验相联系。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其教学内容是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例如一些学科的教师会抱怨学生读不懂问题,其实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问题,只有将其他课程的学习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三,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方向,这也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教师要在与学生品鉴文本时,引导学生感知并学习教材中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养成健全的人格。例如苏轼《水调歌头》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将事物的发展规律将自然与现实世界结合起来,认识到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也不可能一直总是挫折,就像月亮一样,有阴晴、有圆缺,以此让学生明白,正确地认识人生的挫折和困难,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人生的困境。
(三)教学形式生活化
1.创建生活情境感悟真情
语文文本的深度阅读是很有难度的,但是若将文本内容做一些生活化的处理就简单得多了,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与生活体验的联系,以情境的形式再现生活画面,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知文本。常见的情境创建法有音乐渲染、图片展示和角色扮演等。以音乐渲染为例,高中学生一般都喜欢听音乐,教师可使用他们熟知的音乐创建情境,带领学生阅读赏析文本,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在教授《归园田居(其一)》时,教师可以引入不同版本的《归园田居》曲目进行比较鉴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内容,让学生更主动地探究古诗词,从而深入地分析与鉴赏文本。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不是很喜欢庞岩版的《归园田居》,认为歌曲无新意,大家比较喜欢茶师的《归园田居》,认为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很好。
在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认为茶师的曲目歌词更好?以此引导让学生深入探究歌词,学生会发现这首歌词就是依据原诗词的内容进行的扩写,如在“耕云布雨,荷锄早归阡陌间”之上扩展出“倚马挥毫待月圆,煮茗引来堂前燕。”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归园田居的真谛。教师还可以引入羽泉的《归园田居》让学生分析欣赏,感受“袅袅炊烟,一朵野菊”的意境,通过对曲目的欣赏,让学生联系现实,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让人们放下不安与狂躁,感受田园的静谧,享受陶渊明式的快乐。借助这三首歌曲,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理解古代知识分子的归隐之情,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文本的深刻内涵和内在情感。
2.注重不同类型文本的生活化联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在实际教学中,要对不同类型文体的教学分别有所侧重。所以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依据不同类型的文本,使用不同的指导方法,以此处理好不同文本与教学生活化的关系。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本类型有: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等。以文学类散文文体为例,这个部分的教学要先让学生明白这类文章是作者对生活事物的分享与情感的表达,以精彩生动的语言文字为读者呈现出来。
学生在阅读这类作品时,往往会产生生活的亲切感,就会自然联想到与自己有关的生活经历。但同时,学生也容易被文本的生活经验所吸引,忽视了对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的认知,所以在散文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还要站在作者的角度,从他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发展的角度感悟生活,即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贴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世界。
总而言之,要做好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师就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认真的探讨,要在渗透生活化内容的时候不能过度使用,也不能用教师的生活经验替代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创建围绕学生生活的高中语文课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