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09月17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这篇气象局评高工职称论文主要描述了在公用气象服务中的气象科普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的持续快速进步,气象与国计民生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气象服务,论文从气象科普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作用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气象局评高工论文,气象科普,公共气象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的持续快速进步,气象与国计民生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气象服务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地方领导干部以及广大公众对气象服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毫不夸张地说,从古到今,气象工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心。随着全社会气象意识、气象观念的不断提升和加强,在天气预报等基本资讯类服务受到人们重视的同时,气象服务也从辅助性的、被动的气象信息服务快速转变为主动性的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社会生产力,并在国民经济建设、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进步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随着气象服务需要涉及到的内容越来越多、需要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多样化、需要说清楚的科学原理越来越复杂,气象科普工作作为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需要担负起其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赋予的新的使命。
1 气象科普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先导性作用
气象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天气、气候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预报预测的一门科学。气象科学涉及到大气圈、岩石圈、冰雪圈、生物圈和水圈五大圈层,涵盖的专业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生态等多门学科,是一门抽象、复杂的科学。而目前的公共气象服务划分的非常精细,几乎包括了气象行业和气象业务的各个部分,如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为农服务、灾害风险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风能太阳能资源利用、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防雷检测等。这些工作中都蕴含着复杂的气象科学原理和科技含量,实现起来都存在很多的技术难度,并且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在开展这些服务的最初阶段,如何能让包括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负责人、种粮大户以及普通公众在内的服务对象对这些服务的重要性、科技性以及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困难有比较直观、深刻的理解,对今后更好地开展这些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气象科普可以发挥先导性和先行性作用。
比如对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气象部门由于不是政府组成部门,单靠自身去推动的话,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开展这项工作必须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那么气象科普在哪些方面能够发挥先导性作用呢?第一,防灾减灾是政府的职责和任务,气象部门是在协助政府工作;第二,气象灾害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第三,防灾减灾,以防为主,气象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政府的小投入能够换来大回报。气象科普使决策者对不同的气象灾害、可能影响灾情的气象因素,以及相应的气象预警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更清晰、更全面的理解,为决策提供参考,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先导性作用。
再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天气预报的例子,自从1956年6月1日,中央气象台第一次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向公众提供天气预报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目前公众对天气预报的认知还是非常少的,这也导致了气象部门在为大的、特别引人关注的天气气候事件服务时面临巨大的压力。天气预报到底是怎么回事?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是否所有的灾害都能预报出来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气象科普,气象科普可以让公众能够以更客观的态度去认识气象、理解气象和更好的利用气象,同时也能让气象行业的从业者能够在一个更宽松、更优越的环境下开展工作。气象科普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发挥先导性作用的例子还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总之,发挥气象科普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先导性作用无论对于气象行业的服务对象还是气象行业本身的从业人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气象科普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2016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普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2]。”中国气象局原局长郑国光在2016年全国气象科技创新大会上也明确要求要把推广气象科技作为气象科普的重点工作来完成[3]。科普工作对于科技成果的传播具有非凡的意义大家基本都能理解,但对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过程中的意义理解地还不是特别深,在这里,我们就以气象科普为例,说明其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气象行业是一个集科研、业务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部门,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科研、业务和服务之间的联系不如想象的那么顺畅,甚至是彼此孤立的,还存在科研和业务“两张皮”、业务和服务脱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三者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一项科研成果被研究出来以后,对于大多数的研究人员来说,发表了论文,项目结了题,任务就完成了。但这些专业的内容有多少人有机会看到,即便有机会看到又有多少人能看懂?如果把这些专业的内容通过科普的方式转化为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的内容,那么它被转化为业务或被业务工作所利用的几率就会更高,能够应用于服务的概率也会越大,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把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因此,发挥气象科普在气象业务和公共气象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是气象科普能够融入主流气象业务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是气象科普未来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并由单纯的公益属性向兼具公益和商业属性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是提高气象科普工作者在气象科研工作者心中地位和话语权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3 气象科普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补充作用
除了气象科普要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发挥先导性作用,在推动气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外,气象科普在公共气象服务中还可以发挥补充性作用,在这里我们把它理解为应急科普的概念,就是当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在最热的时间点是做气象科普,这个效果在当前表现出来是最好的。比如2016年鹽城阜宁龙卷风发生后2个小时内,笔者所在的团队完成题为《龙卷风能被预报出来吗》的科普文章,其在科普中国网站的点击量在一周内达到近(下转第114页)(上接第219页)1500万,在图文类作品中排名第一。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应急科普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实际产生的效果却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比如我们在收获了点击量的同时是否挽救了更多的生命?为什么等事情发生了我们才做这样的科普?因此,气象科普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发挥补充性作用是在已经发挥了先导性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之后的应急补救措施。
总之,科普并不是简单的科学知识或是科研成果的形式转变,而且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理念,要把它融入到其他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其他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气象科普也是一样,要真正成为气象业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公共气象服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应该不断强化气象科普自身能力,加强专职气象科普人才的培养,提高气象工作者的科普业务能力和科普思维,这些都是能够发挥气象科普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先导性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补充性作用的坚实基础和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许小峰,等编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理论方法与分析研究. 2009,北京,气象出版社.
[2]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
[3]郑国光: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推进新时期气象现代化全国气象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9月22日.
[责任编辑:朱丽娜]
推荐阅读:《陕西气象》是陕西省气象行业唯一的科技型期刊,是以气象科学技术为主,融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