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及提质增效措施

时间:2018年11月13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三农问题一直政府比较关注的,也相继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等措施促进农村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下面文章首先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并且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相关办法,希望能够实现

    “三农”问题一直政府比较关注的,也相继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等措施促进农村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下面文章首先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并且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相关办法,希望能够实现农产品电商发展增收,而且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

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产业的跨界融合,正在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农业”是一种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的现代农业新模式。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在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研究较早且应用较为成熟,一直以来对农村信息化服务建设的注重,使得这些国家的农村经济规范化和规模化普遍较高。当前我国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分析、发展对策、发展模式、运作机制、平台等相关技术和第三方物流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1]

  1中国农产品电商现状

  从全国来看,2014年我国涉农类电商企业有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接近4000家;农产品物流额高达3.3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1.5%。农产品电商已经成为第四个电商热潮。[3]近几年,随着我国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地发展,光纤宽带日渐进乡入村,阿里巴巴、京东等各大电商开始布局农村市场。为了实现农村电商良性发展,国家颁布了多条文件进行政策支持和规范。在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我国也已经形成了成熟便捷的电子支付系统,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让网上交易变得便利。此外,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正在逐步提升。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不同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不平衡,农民对电子商务认识和切身实践的缺乏,仓储、运输因农业物资和产品带来的复杂性带来的挑战,都成为发展我国农村电商急需解决的问题。

  2出现的问题

  2.1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难点[2]

  2.1.1安全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农产品直接入市,渠道过多,流通渠道及产品源头难以溯及,质量安全监管的困难很大。

  2.1.2产地环境污染监管有待加强

  缺乏对工业和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应监管,农药、化肥等投入品被不规范施用,土壤、灌溉水、大气等产地环境立体交叉污染严重。

  2.1.3安全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的数量较少、种类单一、制定水平低、更新慢、原则性强而操作性差。

  2.1.4质量安全监管信息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农产品生产环节多、链条长,众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亟需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体系。

  2.1.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亟需加快

  农户经营难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将区域内经营主体组织起来,使分散的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较大范围和较高层面上有效的结合,才能在组织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方面都优于传统农户。

  2.1.6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尚不健全

  经营者诚信意识淡薄,制假售假、违规使用投入品、非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质等问题仍然突出。一系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都暴露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的缺失。

  2.2农村物流网络存在的问题

  2.2.1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沟通不畅

  农产品储存环境差,仓储设施落后,机械设备配置水平低,分布不合理,是导致农产品造成很大浪费的主因。而农村的网络覆盖率低,缺乏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难实现交易主体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易导致农民错过农产品销售的最佳时期,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难追溯。

  2.2.2产业化水平低,组织方式落后

  农村物流多数属于自主物流,缺乏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的合作,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服务规范性差。

  2.2.3发展盲目,缺乏总体规划

  农村电商迅速发展以来,农村物流服务作为新兴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各大电商企业、各种社会资本迅速进入。但还处于各自为政、互相竞争的格局,各地物流设施没有形成统一的物流网络和服务体系。

  2.2.4物流人才缺乏,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

  发展农产品物流,需要有大量接受过先进物流观念、能操作先进的设备的人才来完成农产品物流业务。而农村从事农产品物流人员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化知识和专业化训练。农村物流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村物流行业的发展。

  3解决思路

  3.1以“互联网+”为抓手,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2]

  针对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以“互联网+”为抓手,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产品产供销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建设,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质量追溯信息系统、风险预警评估信息系统,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1.1“互联网+”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

  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和汇总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进行识别,并确定其质量安全信息等级,评估损失等,全面提升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3.1.2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监管

  3.1.2.1突出源头治理,加大对产地环境监测、保护、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

  3.1.2.2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建立农产品优势区域的农药产销台账,推行实名购药,实现高毒农药和违禁添加剂的可追溯管理,并加强对农户、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的安全使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技术指导。

  3.1.2.3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品生产。

  3.1.2.4发挥市场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将具备条件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服务交给市场,政府可给予一定补贴,但对于暂不具备采购条件的地区,政府要承担监管责任。

  3.1.2.5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成本,加大惩罚力度,对优质安全农产品进行适当奖励、补贴或税收优惠,形成优质产品的价格优势,构建正向的激励约束制度。

  3.1.3“互联网+”助力我国农产品产供销标准化

  推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

  3.1.3.1利用传感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管理和标准化控制。

  3.1.3.2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及智能化管理。

  3.1.4“互联网+”助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采集网络,实现监测方案在线编制、监测任务快速下达、检测结果快速上报、监测结果快速分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3.1.5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网络培训平台建设,研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在线课堂、认证考试的培训教育平台。

  3.1.6互联网+”助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建设

  利用传感网、物联网、手持溯源终端设备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档案数据库,实现对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到销售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可追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针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两个领域,完善、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对接,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系统。

  3.2农村物流网络的问题解决思路[2]

  3.2.1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沟通不畅加大对与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最直接相关乡村道路和仓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探索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提供,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3.2.2物流产业化水平低,产业组织方式落后培育和壮大从事农村物流行业的市场主体,扶持农村物流运营组织,大力支持现有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合并进行优势互补,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同时,政府要积极支持大型连锁超市、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大型农业公司进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建立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改善农村物流组织化程度低、物流主体运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强村级物流建设,打造村庄物流生态圈,建设农村综合物流服务站,完善乡镇邮政局所,构建通畅的农村快递物流中转节点,创新农村县乡镇和村级分段物流模式。

  3.2.3进行农村物流网络的顶层设计

  3.2.3.1搭建园区-综合体-门店网络体系市县级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乡镇建设综合体,村级单位则要建门店。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行业协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参与物流网络建设。村级农家店可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规范服务”来输出品牌、管理模式、商品货源等,用直营、加盟等方式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营销方式。

  3.2.3.2第三方物流综合服务商整合供应链加快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的运用,进一步健全以县域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超市为骨干、村级综合服务社为终端的三级流通网络体系,使物流配送能力得到提升。通过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整合农产品物流活动,将生产者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配送中心,然后再由物流中心统一配送到整条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从而提高配送效率,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腐损率。对整条农产品供应链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

  3.2.3.3建立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要加快建设信息化物流设施,加快一体化和网络化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展开物流跟踪定位、实时路况调整、配送路线优化等技术应用,使得公路、铁路运输能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对货物、车辆和物流服务信息进行协调。

  3.2.4物流人才缺乏,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

  电子商务的运营需要建立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加大农村专业物流人才培养力度,需要大量具备网络技术、物流技术和商务技术的人才。基层工作人员更要有较高的实践水平,需要有更强的应变能力。要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出发,批量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从业者都要进行职业资格认证,才能上岗工作。普通农民则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电商培训和自学等途径,提高自身的电商操作能力,熟练掌握电商的操作流程和营销技巧,将自家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出去。

  农民更要主动与电商人才进行交流、探讨扩大经营的方法或是可以和农村合伙人一起做大农产品生意。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针对境内交通不便,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问题,立足实际,用电商模式,探索让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通过引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苏宁易购、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进驻镇、村两级服务站,并积极与圆通、韵达、邮储等物流公司合作,依托其物流配送网络及扶贫电商平台“优帮帮”,打造武定特色产品线上专区;利用综合为民服务平台,建成国资商城农村电商营业站(点)104个,促进“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动,解决群众买难卖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县电商上行销售1569.7万多元,惠及农户2.1万户,实现户均增收0.3万元以上。

  以上文章中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电商现状的分析,力图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提质增效提供一条切之可行的思路。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企业也加入了互联网+行列。以手机、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推广形式在消费者中越来越普及,发展农产品电商已成为未来农业销售的趋势。将云南农业发展融入到这个趋势中,增强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云南每个从事农业产供销从业者的必须面对的事。

  参考文献:

  [1]曹芳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3):167

  [2]张喜才,苏驿婷,孙伟.电商时代农村物流网络存在的问题及顶层设计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07):130-132.

  [3]鲁钊阳,廖杉杉.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增收效应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6(05):86-92.

  推荐期刊:经济体制改革创刊于1983年,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经济理论刊物。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