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以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柘沟镇矿山项目为例

时间:2020年09月03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维护矿区的生态安全环境,提升自然生态景观功能,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保护体系,促进泗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转型,创建绿色矿山的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泗水县柘沟镇 景观式开采、生态修复、景区综合性规划设计 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摘要】维护矿区的生态安全环境,提升自然生态景观功能,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保护体系,促进泗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转型,创建绿色矿山的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泗水县柘沟镇 景观式开采、生态修复、景区综合性规划设计

安徽农业科学

  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及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理念和要求发生了变化。在尊重自然环境、秉承矿山景观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科学、先进和艺术相结合的多样化手段,将矿山露采边坡及废弃场地营造成为对人类具有实用价值的空间环境和富有生态、文化、历史等多重含义的景观环境,以达到矿区和周边区域的生态恢复、环境改善、文化重建和经济发展的多重目标。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柘沟镇,泗水县柘沟镇是一个享有“建材之乡”美誉的千年古镇,花岗岩储量丰富。本项目现为柘沟镇采石场,总面积约为70.9公顷,北依凤仙山。

  维护矿区的生态安全环境,提升自然生态景观功能,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保护体系,促进泗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转型,创建绿色矿山的发展新模式是本案规划的重点。以矿山规划为基础,通过新旧动能转换的途径,由传统矿山开采业向旅游景区进行过渡,实现矿山的转型升级,打造具有生态活力、运动休闲的矿山特色区,形成旅游景区的基底,为将来与周边旅游资源联动发展做好铺垫。

  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有效遏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认真贯彻实行“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2、科学开发:在进行矿产开采与利用之前要做好科学的规划,科学规划必须要求进行实地的勘测和勘察,主要对矿区的地形、交通状况、土质甚至是天气情况进行勘探。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扩大矿产资源特别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使矿产资源开发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科技型转变。

  3、因地制宜: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经营性生产与景观式开采相结合,要本着因地制宜和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以取得最佳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4、文化重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景观营造要结合矿山的空间格局、生态安全和景观特征,充分利用地域人文特点,将园林景观的建设和地域文化相融合,创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体现地域文化和艺术性。

  依据《济宁市非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 年)、《柘沟镇矿产资源开发保护规划》,根据矿山目前的实际情况,本方案从矿山的景观式开采、生态修复、区域景观规划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分期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以达到绿色、生态矿山的基本要求。

  一、以景观式开采: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在保障部分经营性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满足景观空间营造及功能需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采的一种方式。实现矿山开采、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的目标,在矿区开采的基础上,运用景观设计手段,通过开敞空间环境重塑,使矿山废弃地得以重新利用,恢复该地段活力,并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公共设施、一定规模自然生态基底和人文内涵、秉承矿业景观特色的多重含义的城市公共空间。

  景观式开采原则:矿山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景观的破坏, 景观式开采、生态恢复与现代景观设计是解决景观重建的重要手段。在尊重自然环境、秉承矿山景观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科学、先进和艺术相结合的多样化手段,实现生态与景观并重,尊重并科学分析矿山场地的景观特征,采用保留、利用和改造等手段,将矿山露采边坡及废弃场地营造成为对人类具有实用价值的空间环境和富有生态、文化、历史等多重含义的景观环境,以达到矿区和周边区域的生态恢复、环境改善、文化重建和经济发展的多重目标。

  生态修复:以生态修复、自然恢复为目的进行植被选择,结合周边的植被种类,以原有植被种类为主,减少后期的养护成本。以原有植物种类为基本框架,采用先锋物种,能较快的适应环境,具备较高的扩散能力,并通过植物改造环境,引入更多的植物种类。

  1、生态修复的目标与指标:

  (1)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0%以上。

  (2)地质灾害:防止滑坡、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发生,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达到行业相关要求。

  (3)植被覆盖:以草本植被覆盖为主,多品种混播,草灌乔结合,形成不同空间防护体系,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

  (4)空气环境:生态修复区、产业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二级标准的要求。

  (5)生态环境:以主矿区域为中心,边界外2.5km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内的生态系统。

  (6)环境风险:保护尾矿下游的重要道路、水库、工矿企业和城镇居民区,防止山体地址灾害造成人员和生命财产损失。

  (7)地下水源:保护区内的地下水,使其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类标准。

  2、矿山开采的生态保护方案:

  (1)构建健全的生态保护机制。在开采矿山时,为了实现预期目标,要提出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创造优质的生态保护机制,提升工作者的关注程度,强化生态环保的意识,以此提升实践工作效率和质量。

  (2)加大对矿产开采工作的管理。若想达到对矿山开采工作的全面保护,设计有效的施工方案和图纸,此时就需要工作人员自主进入现场进行调研,多考虑地形、地貌等问题,研究环保与生态的关系,以期在施工中控制生态成本支出。

  (3)设计科学的生物处理方案。为了减少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控制生态成本支出,在开采和爆破区设计隔离带,此隔离带要以绿化带为中心,多种植生长快的植物,以此平衡周边生态环境。

  三、景观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景观营造要考虑其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结合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及“矿山复绿行动”等相关规划和要求,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等多重修复造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景观营造模式主要有:植被恢复单一绿化模式、城市道路沿线及居民区周边园林景观模式、结合地质遗迹保护的地质公园模式、结合矿业遗迹保护的矿山公园模式、采煤塌陷地湿地公园模式及绿色矿山模式。

  1、景观规划原则:

  (1)园林景观规划突出矿山地质公园主题,从公园整体到局部都应围绕公园主题安排。

  (2)景点必须以地质自然景观为主,突出科技情趣、自然野趣,以人文景观做必要的点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矿山环境治理及设置人造景点应以不破坏地质自然景观与总体相协调为前提条件。

  (3)静态空间布局与动态序列布局紧密结合,处理好动与静之间的关系,使之协调,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4)景点的连续序列布局应沿山势、河流水系、道路、疏林、草地等自然地形、地物设置展开。正确运用“断续”、“起伏曲折”、“反复”、“空间开合”等手法,构成多样统一的鲜明连续的风景节奏。

  2、矿山综合规划的环境治理景观营造的方法:

  (1)地形整治及利用:矿山景观营造前需先结合边坡及废弃地地形地貌特征进行地形整治,以便更好地满足工程安全与综合利用的需要。边坡的地形整治一是要满足边坡稳定条件;二是要满足边坡绿化或摩岩石刻等美化工程的需要。三是边坡绿化坡度的确定必须保证在边坡稳定的基础上,满足植被的生长需要,一般不宜超过50°。边坡绿化或摩岩石刻等美化工程,同样必须确保在边坡稳定的基础上,保持岩体的整体性,保证岩面平整。

  (2)植被选择与景观绿化:正确选择植物种类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功与否和标准高低的关键。针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恶劣、边坡岩石裸露、废弃地凹凸不平、石渣成堆、土壤贫瘠等特点,可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岩土特性,一般选取耐旱、耐瘠薄、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乡土植物种类,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边坡绿化技术工艺一般采用喷播、鱼鳞坑(种植槽)穴植、植生袋、藤蔓植物攀爬、苗木补植等方法。废弃地一般采用混播、混种、分期分片栽植、铺草坪等多种形式。

  (3)场地特色景观营造:矿山是感受和认知工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场地历史变迁和人类活动带来的改变、人的情感寄托等。场地特色营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进行景观营造,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优美环境和场所;二是结合地质遗迹保护,建设地质公园,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充分挖掘地质遗迹科学价值,发挥其科普宣传功能,寓教于游,使之成为科研和野外地质教学的良好场所,成为具有科学品位和文化内涵的观光地.

  农业论文投稿刊物:《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34-1076/S;国际刊号ISSN:0517-6611,邮发代号26-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也因其“低碳”、“绿色”、“生态”、“健康”、“生命力强”、“带动面大”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受到政府、投资商和当地居民的欢迎。结合国家宏观政策背景,以“旅游+”理念指导矿山转型,实现由二产向三产的完美转型。水、石、林构成了区域独特的景观基底,在山东乃至周边区域,将成为稀有的景观特色。旅游的发展,景观是基础,文化是灵魂。通过文脉梳理,将中国儒家文化作为文化核心,同时融合矿山文化、生态文化与景区旅游开发紧密结合,提升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张维.矿山地质环境—景观修复工程规划思路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5年第08期

  薛建 胡国长 王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景观营造及其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3期

  作者:徐伟 1 张佰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