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探析气象装备保障社会化工作

时间:2020年09月05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气象设备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技术和设备虽然更新速度较快,现有的技术设备保障管理体系却达不到新形势、新业务的需求,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气象现代化建设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新的气象装备技术保障体系的建

  【摘要】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气象设备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技术和设备虽然更新速度较快,现有的技术设备保障管理体系却达不到新形势、新业务的需求,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气象现代化建设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新的气象装备技术保障体系的建立已刻不容缓。而对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化的探讨也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气象装备;保障;社会化

气象装备

  引言:

  随着社会化保障工作的不断推进,气象部门从以往对各个探测终端的分散管理,转变成为对社会化保障公司的统筹管理,理念在改变,思路也在改变。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完善流程,改进技术,真正实现社会化保障的内涵,用先进的技术和严谨的规则将基层气象保障人员从复杂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气象设备运行的高可靠性。才能搭建起科学合理的现代化自动站保障体系,从而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一、气象装备保障的基础条件

  首先,应满足气象观测中对各个观测仪器设备的工作保障要求,采取的气象设备需要适时更新,与现代化气象业务保持一致,以较好的适应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确保气象台站和观测仪器设备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其次,在气象观测业务中,为了尽可能使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与连续性,必须以气象观测业务中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行作为重要保障。最后,应及时更新业务运行中的仪器设备和补充各个材料的备用库存,及时解决设备故障,确保观测仪器设备可以稳定运行。

  二、气象装备保障社会化工作

  1.全国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现状

  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将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完全社会化,尤其是自动站维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观测质量。技术装备保障工作按照保障主体可划分为社会服务企业、装备生产厂家和以部门内科技服务为单位的3种主体模式。

  一般情况下,由装备保障主体承担自动站的日常维护工作,保障经费主要来源于部门下达的业务维持经费。以气象装备技术保障社会化的身份来分析保障成效,其主要存在保障主体反应及时性差、费用高、技术水平低和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服务工作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2.气象装备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气象装备种类和功能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呈现出了规模大、细节多和任务重等特点。这样,就使得部分区域自动站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在经费维持、技术能力和台站管理运行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具体表现为当前的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气象建设的发展。

  因此,必须要转变发展模式,探索新的运行装备保障机制和较为全面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部分执政权力等建立较为完善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体系,弥补当前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体系存在的技术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在设备运行管理逐步稳定的情况下,建立一支强劲的技术保障队伍,提高气象装备技术保障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区域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服务工作将成为日后气象事业发展的重点和必然趋势。

  三、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化不够彻底

  大部分社会化保障依靠设备生产厂商的技术力量或气象部门下属公司,保障人员熟知设备性能和业务流程,保障工作效率较高。由于没有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竞争力不够,保障成本居高不下,容易出现“一家独大”的状况。而且,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导致保障积极性无法长期持续。

  2.相关机构设置不合理

  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后发现,相关机构机制的设置还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有的虽然设置有相应气象技术保障机构,但这些机构不完善,相关机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在合作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有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机构表面看较合理完善,但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有效作用,机构设置不合理性给气象技术保障工作带来影响较大。

  3.经费短缺,维修时效性低

  自气象台站引入新型现代化观测仪器设备以来,国家并没有相关配套的经费投入,部分观测仪器设备重复消耗以及双轨运行的现象较为严重,即使将基本业务上的经费用在了设备维修检测上,经费不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严重阻碍观测仪器设备维修和检测,器材零件缺乏。在维修仪器设备时,即使找出了故障部位,因缺少库存,也不能立即解决,降低了维修的速率,不利于气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提高气象装备保障社会化工作的对策

  1.发挥“三种”服务模式各自的优势

  现代化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化服务从高到低可划分为社会服务企业、装备生产厂家和以部门内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化保障。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化即是充分利用部门外各种人力、物力、技术、管理、资金、设备等社会资源实现对气象技术装备的保障。

  在这“三种”社会化保障模式中,社会服务企业的保障模式则充分利用了资金、设备、技术、人力和管理等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属于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资源的模式,有利于推进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的社会化进程;装备生产厂家是气象社会售后服务职责的延续部分,它主要利用部门外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整体效益;部门内科技服务保障是利用社会资金和资源调整气象部门内部装备的保障工作。

  2.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具体确定装备保障社会化模式。实行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的社会化至少须具备如下条件,即:数量规模大或技术要求特殊的装备;具备技术条件的明确的保障主体;一定的能够用于装备保障的资金;科学规范的技术标准和严格的监管。由于各地观测网的规模、社会化保障力量强弱有别,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决定的社会服务业发展程度、社会化分工精细程度、政府管理理念和资金筹措难度明显不同,不同地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实行装备保障社会化的模式必然要因地制宜,必须以有利于装备运行为标准来科学确定。

  3.完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部门建设

  确保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尤其是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全面分析这一因素,对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的相关机构不断进行完善。从建设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的机构出发,推动整个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定期巡检

  根据区域气象设备的运行状态定期巡检,组织重大疑难故障的维修、维护工作。在此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重要设备巡检,并进行全面的系统检测,详细记录各测试参数,并详细测试重点记录的内容,熟练掌握各种故障原理和应急处理方案,使各气象设备能尽快正常运行,有效提高我市气象技术装备的保障能力,顺应其发展需求。

  5.加大装备保障经费的投入力度

  对于气象部门来说,因一部气象观测仪器设备投入使用的时间较长,零部件老化以及整体性能下降的问题较为严重,在维修检测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投入较大的预算。可结合现有装备技术现状,加大观测仪器设备的维修检测费用,积极争取省局财政转款,将技术准备检测维修项目积极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中来

  6.提高维护人员综合能力

  加强技术装备队伍的投入,是更好的完成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基础。首先,在技术装备保障的资金上面要合理调配,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硬件水平。其次,对于保障队伍,技术水平一定要达到要求,所以对于人员的选取上要重视起来。对于工作要进行统一调配,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保障工作顺利完成。对于技术比较差的人员要组织定期的培训,并且设立激励考核制度,这样才能促进员工不断进步,更好的适应工作需求。

  气象人员评职知识:气象人员可以评什么职称

  五、结语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是现代化气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力度建设适应气象现代化发展趋势的技术装备保障体系。通过培养专业技术装备保障队伍,探索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保障工作管理,完善相关保障机制等措施逐步建成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规范标准的基层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后盾,为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房岩松,高林.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化问题的初步探讨[J].山东气象,2013(2):45

  [2]宋方超,徐建文,赵莉.关于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5(7):12

  [3]曹兴锋,高岩.市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化探讨与展望[J].信息技术与应用,2013(04) .

  [4]王新清.提升气象技术装备保障能力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11) : 64.

  作者:刘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