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6月03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广西拖网渔场主要分布于南海北部陆架区,年产量约占南海三省区拖网总渔获量的31%。文章统计2015-2019年广西拖网渔船1376个航次的渔获记录和逐月、年计算渔船渔获率及渔获中带鱼、蓝圆鲹、蛇鲻、二长棘鲷、金线鱼、枪乌贼、小杂鱼的渔获率和渔获比例,在此基础上分析南海北部陆架区渔业资源的状况。结果表明,2017年以后渔船渔获率增加明显,2017-2019年平均值比2015-2016年增长24.45%;6种经济鱼类渔获合计占比自2016年来持续下降,2019年比2016年减少16.33个百分点;2019年带鱼、蛇鲻、二长棘鲷、金线鱼、枪乌贼渔获率处于5年最低值;2016年后小杂鱼的渔获率和渔获比例明显增加。文章认为,2017年伏季休渔制度调整促进了南海渔业资源总量增加,当前南海渔业资源突出问题是重要经济鱼类资源持续衰退、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不合理情况加剧。
关键词:南海北部;渔业资源;经济鱼类;拖网渔业;生产统计
拖网是南海北部的主要捕捞渔具,近年来产量约占南海年捕捞总产量的40%,广西拖网渔船年产量约占南海三省区拖网年捕捞产量的31%[1-4]。广西拖网渔船具有生产范围广、渔获种类多的特点,作业场所分布于南海北部陆架区的主要渔场,捕捞对象以底层和近底层种类为主,包括中上层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和贝类[5-6]。
养殖论文投稿刊物:《海洋与渔业》ocean and fishery(月刊)创刊于2000年,是全国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是水产行业内具有实用性、权威性的科普与资讯的期刊。以传播价值资讯、聚集行业热点、交流实用技术、共享创富智慧为己任,受到水产养殖户、技术员、合作社、协会及企业管理者等专业人员的热烈欢迎。
拖网渔船的渔获指标,如渔获率、渔获比例等的变动可以较完整地反映渔场渔业资源的状况。同时,大范围利用生产渔船开展渔捞信息调查以评估渔业资源状况具有调查范围广、调查品种多、数据代表性和时效性好的优势[7-12]。广西2009年起持续开展南海捕捞信息动态采集工作,数据资料连贯、稳定。
本研究整理南海捕捞信息动态采集数据资料,统计2015-2019年广西拖网渔船在南海北部陆架区的渔获记录,并重点研究了带鱼、蓝圆鲹、蛇鲻、二长棘鲷、金线鱼、枪乌贼等6种南海重要经济鱼类[13]及渔获物中小杂鱼的渔获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南海北部陆架区渔业资源状况和变动态势。研究结果可为南海海洋捕捞生产和管理、产业结构调整、渔业资源养护和修复等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渔船范围生产信息调查的渔船对象为主机功率≥44.1kW的广西拖网渔船(简称“拖网渔船”),根据2017年12月31日的广西渔船数据库统计,拖网渔船数量为1275艘[14]。
(二)渔场范围和划分南海北部陆架区渔场范围:南海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外侧至北纬17°N的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15]。考虑广西渔船单个航次的生产传统,本研究将拖网渔船在南海北部陆架区渔场分为“粤琼区域”和“北部湾区域”两部分[16]。
(三)调查方法
1.渔船抽样调查:面上调查、随机抽样,每年调查渔船数量≥拖网渔船总数的5%[17],即64艘。2.调查内容:渔船出航和返航时间、生产区域、渔获总重量、渔获中分鱼种及重量(共登记78种)等。3.调查时间:调查时间为2015-2019年,期间逐月采集信息录入计算机进行汇总统计。
(四)计算公式计算捕捞努力量、渔获率、渔获比例等指标,通过比较指标值的月度及年度变化,分析拖网渔船生产区域分布和渔业资源状况。
二、结果与分析
(一)渔船调查结果
1.渔船生产调查情况采集了2015-2019年拖网渔船1376航次的生产信息,5个年度渔船捕捞努力量的中位数为1294257kW·d,年度间波动幅度<10%;各年度调查渔船数量占广西拖网渔船总数的6.51%-11.53%,均大于5%的抽样统计要求。
2.生产区域组成2015-2019年,北部湾区域占渔船捕捞努力量的56.69%,粤琼区域占43.31%。统计结果表明,拖网渔船的生产区域分布较为全面,渔获信息用于分析南海北部陆架区渔业资源的状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渔船渔获率变化
逐月统计2015-2019年拖网渔船渔获率,并汇总计算了渔获率年平均值。统计表明:①渔船渔获率总体增加趋势明显,2015-2018年,渔船渔获率年平均增长8.37%,2018年达到峰值7.06kg/(kW·d),2019年略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2015-2017年水平。②伏季休渔后,渔船渔获率普遍达到年度最大值(2019年渔船渔获率月度最大值出现在2月,但8月的渔获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伏季休渔制度调整促进了南海渔业资源恢复
2017年农业部发出通告,对伏季休渔制度作出调整,主要调整内容有: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8月16日12时,为期3个半月,比原来增加1个月;休渔作业类型为除钓具以外的所有捕捞类型[18]。该休渔制度自2017年生效后一直执行至今。拖网渔船渔获率统计结果:①2017、2018、2019年三年平均值比2015、2016年两年的平均值增长24.45%;②2017-2019年休渔后月度渔获率比休渔前平均增长65.63%,2015-2016年同期平均增长32.05%。研究认为,伏季休渔制度调整后,2017年及其后南海渔业资源总量增加明显,伏季休渔制度调整促进了南海渔业资源恢复。
2.南海重要经济鱼类资源持续衰退
2015-2019年,带鱼、蓝圆鲹、蛇鲻、二长棘鲷、金线鱼、枪乌贼等6种南海重要经济鱼类的渔获比例合计自2017年来持续下降,2019年比2016年减少16.33个百分点。渔获率统计结果:①蛇鲻、枪乌贼的渔获率自2016年以来持续下降,二长棘鲷自2016年以来持续下降,带鱼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降;②2019年带鱼、蛇鲻、二长棘鲷、金线鱼、枪乌贼渔获率处于5年最低值,带鱼渔获率仅为峰值(2017年)的15.22%。这6种鱼类资源均为5年来较低水平,部分种类处于5年来最低水平。由此推断,南海重要经济鱼类资源总体呈持续衰退趋势。
3.南海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不合理情况加剧
重要经济鱼类及低值鱼类的渔获比例是评估渔场资源群落结构的重要参考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重要经济鱼类的渔获比例持续下降,半数以上的调查种类处于或接近5年来最差水平;另一方面低值鱼类的渔获率和渔获比例自2016年以来持续上升,2017-2019年低值鱼类的渔获比例升至49.67%。目前,南海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不合理情况严重,渔业资源低值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二)建议
1.提高南海渔业资源养护和恢复工作的针对性
2017年伏季休渔制度调整后,南海渔业资源总量明显增加,但重要经济鱼类资源持续衰退,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不合理情况加剧。因此,南海渔业资源养护和恢复应加强工作针对性,重点考虑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的恢复[19-20]。2017年,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下达了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21],建议南海区深入领会通知精神,结合南海实际情况,选择对捕捞生产影响大的南海重要经济鱼类,如带鱼、蓝圆鰺等品种开展限额捕捞试点,达成控制捕捞总量、改善渔业资源质量、提高捕捞生产效益的目标[5,12,22]。
2.加强南海渔业资源调查评估
当前南海重要经济鱼类资源持续衰退,其成因既有南海捕捞强度过大、渔场自然环境受损等人为因素,也存在渔业资源周期性波动、海洋环境变动等自然因素,有待进一步调查评估[23-27]。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南海渔业资源调查评估的组织实施,渔业资源专业调查与大范围捕捞生产调查相结合,重点开展中长期的渔业资源调查,及时摸清南海渔业资源变动规律,准确评估资源状况,为捕捞渔业开发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推进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23,28]。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7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农业出版社,2017:42-44.
[2]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8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农业出版社,2018:42-44.
[3]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9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农业出版社,2019:42-44.
[4]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农业出版社,2020:42-44.
[5]唐启升.中国专属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102,1155.
作者:邹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