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中国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交错区

时间:2021年07月07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在中国南部热带北缘,热带森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变过渡,它们之间存在群落交错区.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热带北缘地区的4个永久样地植被的群落结构、生态外貌和植物区系组成分析,论证了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交错区的存在和其识别特征.由于中国南部西高

  摘要在中国南部热带北缘,热带森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变过渡,它们之间存在群落交错区.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热带北缘地区的4个永久样地植被的群落结构、生态外貌和植物区系组成分析,论证了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交错区的存在和其识别特征.由于中国南部西高东低的地势,西南部群落交错区主要体现在沿海拔的转变过渡,东南部则是沿纬度的转变过渡.西南部热带北缘存在两个明显的群落交错区.在海拔800~1200m,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与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森林群落的外貌、结构和林冠层树种明显改变:由具有3个乔木亚层和散生巨树、典型混交热带树种组成林冠层的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转变为具有2个乔木亚层、缺乏散生巨树、林冠趋于平整、主要由热带山地分布的壳斗科和茶科植物为林冠层优势树种的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在海拔1800~2100(2200)m,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林冠层树种发生了替换,群落的植物区系性质也发生了改变,由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变成亚热带-暖温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在中国东南部低地,约22°30′N及两侧附近,存在一个明显的常绿森林群落交错区:热带北缘低地季节性雨林向(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群落的外貌、结构和林冠层树种明显改变.我们认为,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交错区与霜冻情况有关,霜冻对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的林冠树种是致命的.我们建议,西南部的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交错区和东南部的低地热带季节性雨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交错区为热带森林分布的北界.超越热带北界,林冠树种在西南部替换为亚热带-温带分布的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种,在东南部替换为主要是亚热带分布的中国特有种.中国东南部的亚热带气候地区存在热带植物区系成分,本文也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热带北缘,群落交错区,热带-亚热带森林过渡,中国南部

亚热带植物

  东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大体上从北回归线向北,在中国分布到31°~32°N的秦岭南坡,在日本和朝鲜最南部可达36°N[1],经度上从尼泊尔中东部85°E向东连续分布到中国东南部的台湾省[2].这个广袤地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东亚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和特有的森林植被[2~6].这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日本被称为“照叶林”(因树种叶片浓绿而有光泽),在欧洲被称为“温带常绿阔叶林”.

  但它们发生在东亚热带、亚热带潮湿的夏季和干燥的冬季交替的季风气候下,在亚林冠层和林下具有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在世界上是独特的.在北半球,一般认为热带植物区系的边缘大致可到北回归线,即23°26′N;但在喜马拉雅南坡,无霜的气候因青藏高原阻挡了北来的冷气流而能进一步向北延伸,在印度北部可达32°N,在尼泊尔中部可达27°N,在中国西藏可到29°N[2].在中国西南部,一般在海拔约2000m以下的地区,向南和向较低海拔,冬季通常无霜,具有一个热带低山气候和以热带成分占主要比例的热带植物区系;而在海拔2000m以上山地,则过渡到以温带成分为主的植物区系[2].

  在中国东南部低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典型热带分布的林冠树种消失,但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广袤分布的区域,一些热带物种仍可在林下生存,并可分布到秦岭南坡,即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越过此南北分界线,植物区系整体转变为温带植物区系.中国(东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其南部向亚洲热带森林直接过渡,由于其西高东低的地势,在西南部主要体现在海拔上转变过渡,在东南部则是在纬度上的转变过渡.这样,中国的热带森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存在群落交错区.我们曾探讨了在中国西南部的热带北缘地区海拔800~1200m地段,可能是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向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转变的群落交错区,而在海拔1800~2100(2200)m是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向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转变的群落交错区.

  在中国东南部,热带北缘低地季节性雨林向低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变的群落交错区可能大约在22°30′N一线及两侧地带[2,7].本文依据对中国热带北缘地区的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和东南部的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的研究资料[2,8~20],从群落的结构、生态外貌和树种组成上对中国热带北缘植被类型的转变过渡,即群落交错区进行进一步的论述.为理解气候变化将可能对这些热带-亚热带群落交错区,特别是相邻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之间产生的影响提供一些思路.

  1中国南部热带北缘地区森林的比较

  利用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建立,并与全球森林监测网络(CTFS-ForestGEO)共享的云南勐腊永久样地(21°36′N,20ha(1ha=1×104cm2),海拔709~869m)、广西弄岗(22°25′N,15ha,海拔194~374m)、广东鼎湖山(23°25′N,20ha,海拔230~470m)[15~18,21~23],以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建立的云南普洱样地(22°58′N,30ha,海拔1523m)的资料[24]和对云南的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研究[8~10,13,14,23,25],对中国南部热带北缘地区森林植被的群落结构、外貌和物种组成进行了比较.所比较的4个永久样地均在地理上的热带北缘(北回归线及附近),其中,云南勐腊和广西弄岗样地的植被为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云南普洱样地为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广东鼎湖山样地为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

  勐腊永久样地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勐腊片区.根据对西双版纳地区的植被和植物区系的研究[8,25~29]得出,西双版纳地区虽已处在热带季节性雨林发育的年平均温度下限,但仍在热带雨林分布的热量范围内.由于该地区干季有浓雾及局部地形下的湿润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降水的不足,在局部仍能形成较地区性气候更为湿润的小气候,发育了低地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热带季节性雨林.

  而在较开阔的盆地和受季风影响强烈的河谷,发育了热带落叶季雨林,由它们构成该地区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在水平地带性植被热带季节性雨林和季雨林之上的山地,发育有大面积的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故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位于热带北缘的低地季节性雨林和季雨林与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的群落交错区.西双版纳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

  在植物区系地理上,热带季节性雨林中90%的属和多于90%的种均为热带成分,其中约40%的属和70%的种为热带亚洲成分,属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其上部的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在群落外貌、结构和植物区系组成上类似于东南亚的低山常绿阔叶林.勐腊永久样地位本身处在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与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群落交错区,根据无人机照片从群落外貌上的判读,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在样地里约占4成(分布在样地的3个山脊及其下方),季节性雨林约占6成.普洱样地位于云南菜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海拔980~1698m.

  根据我们对该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和植物区系的研究[9,30,31],该自然保护区最低海拔的沟箐980~1200m底部,尽管缺乏热带季节性雨林的标识树种龙脑香科植物,但在其他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上具有热带季节性雨林的特征[30],是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缘.菜阳河自然保护区的主体是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该保护区也是处在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与低山常绿阔叶林的一个群落交错区.保护区低山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83.26%,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77.33%,其中热带亚洲分布种占64.64%,明显是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并具有热带亚洲亲缘[31].

  普洱样地位于保护区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典型地段,它的林冠层优势种主要是壳斗科和茶科植物,几乎都为东南亚山地至中国热带北缘分布的种类,代表了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树种组成.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也称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是作为云南常绿阔叶林植被型下的一个植被亚型.由于它与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直接交错过渡,植物区系为热带性质,是一种热带低山植被,并非亚热带性质,我们建议给予新名称——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13,14].

  它与中国东南部低地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群落结构和外貌上类似,但在植物区系成分上有明显差异,特别是林冠层树种差异更大.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层主要是东南亚至中国热带北缘地区分布的树种,而东南部低地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冠层树种更多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的特有种.

  从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勐腊和弄岗样地)到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普洱样地)和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鼎湖山样地),群落的外貌、结构和林冠层树种发生了显著变化.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的乔木层具有典型热带分布的散生巨树,林冠高低起伏,而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的乔木层无散生巨树,林冠层趋于平整(图1).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的林冠层主要由中国(东亚)特有(或准特有)的壳斗科树种占优势,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层则由东南亚和中国热带北缘分布的壳斗科和茶科树种占优势.

  这些特征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群落交错区.西南部的群落交错区主要体现在沿海拔高度变化,是热带低地到热带低山森林的交错,再向上则热带低山向亚热带森林交错过渡.东南部的群落交错区主要体现在沿纬度的变化,由热带低地森林到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

  2中国西南热带-亚热带森林群落交错区

  以云南的研究资料来探讨这个问题.云南勐腊永久样地海拔在709~869m,该地气候资料(勐腊县城)是:≥10℃的年积温7632℃、年均温21℃、最冷月均温12.3℃、极端最低气温记录0.5℃、年降雨量1532mm、终年无霜[36].样地的主体是龙脑香热带季节性雨林,但在样地的山脊部分包含了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样地本身就处在一个群落交错区.在该样地的低平地段和沟箐具有散生巨树龙脑香科植物望天树和无患子科植物绒毛番龙眼(Pometiatomentosa)构成林冠层优势树种的季节性雨林群落,在山坡上部和山脊上,为缺乏散生巨树、林冠趋于平整、以壳斗科树种在林冠层占优势的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群落[23].

  云南普洱样地为典型的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海拔在1467~1587m.该地气候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17.7℃、≥10℃的积温为6353.5℃、最冷月均温7.3℃、极端最低气温记录−2.5℃、年降水量1547.6mm,偶有霜冻[36].在该样地里,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的标识性散生巨树消失了,季节性雨林林冠层的典型热带分布科肉豆蔻科的风吹楠属(Horsfieldia)、红光树属(Knema)、肉豆蔻属(Myristica))及典型热带分布的玉蕊科植物也消失了,而壳斗科植物短刺錐(Castanopsisechidnocarpa,中国西南部至东南亚分布)、枹丝锥(Castanopsiscalathiformis,中国西南部至东南亚分布)、泥柯(Lithocarpusfenestratus,中国西南部至东南亚分布)、截果柯(Lithocarpustruncates,中国西南部至东南亚分布)和茶科植物西南木荷(Schimawallichii,中国西南部至东南亚分布)、茶梨(Annesleafragrans,中国南部至东南亚分布)成为林冠层优势物种[24],林冠也趋于平整.

  在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的比较上,勐腊样地龙脑香热带季节性雨林的大高位芽植物(>30m),如望天树、绒毛番龙眼等,是群落的散生巨树,约占样地乔木树种的16%;在叶级谱上,中叶占乔木树种的74.1%,小叶占16.1%[23].普洱样地未作群落生活型和叶级谱的分析,但根据我们对云南南部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的分析,大高位芽植物占树种的2%~3%,无明显散生巨树;小叶占乔木树种的22.7%~29.7%[13,14].

  显然,从热带低地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到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外貌、结构和林冠层树种发生了明显变化.最突出的是林冠层的变化:从由多种典型热带分布的散生巨树构成乔木上层的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转变为散生巨树消失、林冠趋于平整、林冠层树种以壳斗科和茶科植物占优势的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根据我们的研究,这种转变,也就是群落交错区,发生在海拔800~1200m的热带低山地带.

  3中国东南部低地热带-亚热带森林群落交错区

  广西弄岗永久样地和广东鼎湖山永久样地分别代表了中国东南部的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和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这两个样地位于理论上的热带生物地理北界及其附近[7].从这两个样地的群落外貌、结构和树种组成来探讨中国东南部低地热带-亚热带群落交错区.弄岗样地设置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典型喀斯特地区,海拔在194~374m.

  该保护区的气候资料是:≥10℃的年积温7400~7834℃、年均温22℃、最冷月(1月)均温13℃、极端低温−2~−3℃、年降雨量1200~1550mm.弄岗样地记录的植被为热带季节性雨林[17,18].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偶有霜的记录[40],这反映了弄岗样地是处在热带边缘.该样地所在地区年降雨量不高,又是在喀斯特地区,从弄岗样地具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可以反映这个情况.弄岗样地在林冠层记录了3个热带散生巨树: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木棉(Bombaxceiba)和顶果木(Acrocarpusfraxinifolius),其中的木棉和顶果木为热带落叶树种.因此,弄岗样地的热带季节性雨林是一种喀斯特地区的半常绿季节性雨林,具有向热带季雨林过渡的一些特征.

  弄岗自然保护区具有低地热带季节性雨林的特征种——望天树和肉豆蔻科植物滇南风吹楠.弄岗样地里虽没记录到望天树,但其他树种体现了热带低地石灰岩季节性雨林特色.例如,记录了与云南热带季节性雨林一样的番荔枝科乔木石密(Alphonseamollis)、藤春(A.monogyna)、田方骨(Goniothalamusdonnaiensis)、山焦(Mitrephoramaingayi)等,大风子科植物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hainanensis)、藤黄科植物大苞藤黄(Garciniabracteata)、云实科中国无忧花(Saracadives)、山榄科植物金叶树(Chrysophyllumlanceolatum)、紫荆木(Madhucapasquieri)以及热带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专有或适宜种闭花木(Cleistanthussumatranus)、蚬木(Excentrodendrontonkinense)、金丝李(Garciniapaucinervis)等[18],这足以证明弄岗样地的植被是热带季节性雨林.

  4讨论

  弄岗样地(代表了热带北缘低地季节性雨林)与鼎湖山样地(代表了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生态外貌和林冠树种的比较显示了在这两个样地之间的地带存在一个热带-亚热带群落交错区.这与我们提出的中国南部生物地理热带北界大约在22°30′N是一致的,也与中国南部低地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分布的北界和低地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南界基本一致[20,35].

  我们认为,这个群落交错区是一个无霜气候向有霜气候过渡转变的地带[2].鼎湖山样地每年有1~2d的0℃以下低温,平均每年有4次霜冻[15].弄岗样地没有记录是否有霜冻,但弄岗自然保护区记录了极端低温−2℃[40],偶尔出现霜冻现象.我们发现,在中国东南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冠层占优势的中国(东亚)特有树种,没有出现在广西弄岗和云南勐腊的热带北缘低地季节性雨林样地,但有高比例的热带植物存在于中国东南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亚林冠和林下层,尽管纬度越北它们越少.

  我们假设,具有1或多天0℃以下的低温对热带-亚热带群落交错区的典型热带林冠树种是致命的.弄岗样地未记录到热带北缘低地季节性雨林的林冠树种望天树,但记录到了其他的林冠散生巨树.该样地虽未明确是否有霜冻,但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极端低温−2℃,样地的位置显然已处在低地季节性雨林的温度极限条件下了,这可能制约了 望天树在样地里的存在.弄岗样地的植被虽在群落外貌、结构和林冠层树种组成上显示为一个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群落,但已是在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分布的极限条件了.

  鼎湖山样地每年有1~2d的0℃以下低温,平均每年有4次霜冻[15],这限制了热带林冠散生巨树的存在.样地的植被已具有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外貌和结构特征,林冠层以亚热带分布的壳斗科树种占优势,已是一个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群落.在中国西南部,由于其山地地貌特征,从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到亚热带(暖温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是随海拔上升而发生转变过渡.

  这个转变过渡存在两个明显的群落交错区:在海拔800~1200m,由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向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在海拔1800~ 2100(2200)m,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向亚热带(暖温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转变过渡.在海拔800~1200m的群落交错区,森林群落的外貌、结构和林冠层树种组成明显改变,但它们的热带植物区系性质未变;在海拔1800~2100(2200)m的群落交错区,林冠树种替换,植物区系整体上也从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变成亚热带-温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在西南部海拔800~1200m的群落交错区,终年无霜冻记录,对严格热带分布的林冠树种无致命影响,热带散生巨树存在.

  在1200m以上的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域,有偶尔霜冻现象,林冠散生巨树消失了,但对非严格热带分布的物种并未造成实质性影响,其植物区系总体上仍保持热带性质.直到超越海拔1800~2100(2200)m的热带-亚热带群落交错区,气候上已有严重的霜降,热带林冠树种被完全替换为亚热带-温带分布的树种,其热带植物区系在短距离迅速转变为亚热带-温带性质的植物区系.仅有少量林下层的热带物种仍可存在,但它们只能沿海拔进一步上延400~500m,之后便消失.原因可能是在海拔2700m以下的亚热带(暖温带)常绿阔叶林,在林冠庇护下能形成无霜或弱霜的小生境,这些林下的热带植物得以保留[2]。

  5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于中国热带北缘的热带-亚热带群落交错区,有以下问题仍需讨论和进一步研究:

  (1)根据我们的研究资料,中国西南部(云南)在海拔1800~2100(2200)m的是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向亚热带(暖温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群落交错区,但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与滇中高原的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群落交错区的海拔范围仍未被确定.依据野外考察和经验,半湿润绿阔叶林在云南东南部可以下降到海拔1800m以下,甚至可到1500m海拔,它与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交错区的具体情况仍需进一步研究.

  (2)中国西南部的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润绿阔叶林的群落交错区,意味着它是西南部的热带边界.在该边界以上山地,存在热带植物不能幸免的空气霜冻,或者地面霜冻,典型的热带植物不能生存,植物区系整体上从热带迅速转变成亚热带-温带性质的植物区系.但是在中国东南部,亚林冠和林下层的热带木本植物可超越热带-亚热带群落交错区甚至分布到秦岭南坡,这是否主要因为低地热带雨林在这些地区曾经存在(历史生物地理原因),还是因为在东亚季风气候所到达的亚热带区域存在“热带气候孤岛”,或是因林冠庇护在林内和林下能形成无霜小气候环境.这几个方面对热带植物在中国亚热带地区能广泛存在的贡献各是多大,值得深入研究.

  (3)根据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布格局的研究,在东南部22°30′N以南的低地,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占到80%.我们认为,这些地区原始植被应是热带季节性雨林,并具有在中国分布的典型热带植物科.由此建议,中国东南部22°30′N是生物地理热带北界.这个界线对应的气候数值是:≥10℃的年积温≥7500℃,最冷月平均温度≥15℃,年绝对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5℃.在这条界线以南,我们认为,热带作物,例如椰子、橡胶、咖啡、菠萝密、胡椒、菠萝等,在冬季应可以无需保护而生存[7],但这仍需实验证实.要说明的是,我们建议的这个生物地理热带北界,并不是热带植物分布的最北边界,因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下和亚林冠层,一些热带植物可以分布到秦岭南坡,它应是一个热带-亚热带群落交错区.在此界线以南,一般不会出现霜冻天气,原生的森林植被应为热带季节性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严格热带分布的物种能够生存.

  (4)在中国西南的热带山地随海拔变化而出现的群落交错区,包括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到低山常绿阔叶林及低山常绿阔叶林到亚热带(暖温带)性质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交错区.前者林冠层的树种及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发生了变化,后者是冠层的树种和植物区系整体发生了变化,从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转变为亚热带-温带性质的植物区系.这种在群落交错区林冠层的树种、群落结构、生态外貌直到植物区系整体的变化,与气候,如空气温度、湿度、季节性干旱条件下低温的强度和频度是如何关联的?

  6结论

  中国南部热带北缘地区在西南部山地和东南部低地,森林植被均发生了结构、生态外貌和植物区系的变化,发生最显著变化的地方存在群落交错区.在西南部热带北缘,海拔800~1200m是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向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群落交错区.森林群落从具有3个乔木亚层、由严格热带分布的树种形成散生巨树的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转变为具有2个乔木亚层、缺乏散生巨树、主要由壳斗科和茶科树种占优势并有趋于平整的林冠层的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向亚热带(暖温带)常绿阔叶林在海拔1800~2100(2200)m交错过渡,森林群落的结构和外貌虽未明显改变,但林冠层树种改变明显.

  由主要是热带分布的树种变为亚热带-温带分布的树种,群落的植物区系主体也从热带植物区系转变成亚热带(暖温带)植物区系.在中国东南部低地,在约22°30′N及两侧附近,热带北缘低地季节性雨林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植被由低地热带季节性雨林转变为具有2个乔木亚层、缺乏散生巨树、林冠趋于平整及主要由中国(东亚)特有的壳斗科树种在林冠层占优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从该群落交错区向北直到秦岭南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持续延伸了超过10个纬度,它们的群落结构、外貌和林冠树种几乎未改变,但林下层的热带成分随纬度增加趋于减少.我们提出,热带北缘的群落交错区与霜冻情况有关.因为对于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的林冠树种,即使偶然发生的低温霜冻都会成为其制约因素.中国东南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亚林冠层和林下,存在热带植物区系成分,这也是中国(东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一个特征.

  植物论文范例:水生植物凤眼莲入侵对湖泊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

  我们认为,在历史上中国的东南部热带北缘曾经北移,为这些热带植物成分来源提供了基础;在现今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可能主要由于林冠的庇护,在林内会形成无霜的小气候,林下的热带植物仍能够幸存,随着霜冻的增强,林下幸存的热带植物也就越少.许多热带木本植物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多样化,但中国的亚热带植物却很少在热带亚洲多样化,原因需进一步探讨.中国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是独特的,它具有丰富的地区或地方特有种,这个特有现象向南增加,直到热带北缘群落交错区.

  参考文献

  1LiCH.Thedistributionofevergreenbroad-leavedforestsinEastAsia(inChinese).NatResour,1997,(2):37–45[李昌华.亚洲东部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自然资源,1997,(2):37–45]

  2AshtonP,ZhuH.Thetropical-subtropicalevergreenforesttransitioninEastAsia:Anexploration.PlantDiversity,2020,42:255–280

  3WuZY,WuSG.Aproposalforanewfloristickingdom(realm)—TheAsiatickingdom,itsdelineation,andcharacteristics.In:ZhangAL,WuSG,eds.FloristicCharacteristicsandDiversityofEastAsianPlants.Beijing:ChinaHigherEducation&SpringerPress,1996.3–42

  4AxelrodDI,AlShehbazI,RavenPH.HistoryofthemodernfloraofChina.In:ZhengA,WuS,eds.FloristicCharacteristicsandDiversityofSouth-EastAsianPlants.Beijing:ChinaHigherEducation&SpringerPress,1996.43–55

  5QianH,RicklefsRE.AcomparisonofthetaxonomicrichnessofvascularplantsinChinaandtheUnitedStates.AmerNat,1999,154:160–181

  6ZhuH.GeographicalelementsofseedplantssuggesttheboundaryofthetropicalzoneinChina.PalaeogeogrPalaeoclimatolPalaeoecol,2013,386:16–22

  作者: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