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11月22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学生感到恐惧的事情,如何让学生勤于练习,激发兴趣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问题。在作文中正确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述出真实感受是语文教学探究的重点,本文作者认为只有让学生更加走进生活,将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应用到作文中,这样才会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情感,也才能够提高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情感体验
一、溯源:怎一个“难”字了得?
1、无米下锅
面对每学期要求的固定篇数,有些老师为了图省事,常常定下题目就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完成习作。例如在描写石榴这种水果时,曾有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石榴的图片,就当即要求学生描写石榴的外形、味道。这可让学生怎么写呢?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充实的生活体验。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1)缺乏体验,丧失素材,让学生在面对时常常“无米下锅”。
2、杜撰拼凑
《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有这样的要求:“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然而在批改作文时,越是“假、大、空”的文章,得分也越高。究其原因,为了批阅方便,老师总是会给出相应习作指导,学生也摸透了老师的心理,虚浮的文字似乎更能“打动”老师。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的“失真”问题亟须教师们认真对待了。
3、兴味索然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他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地探索,乐意地去从事与此事有关的活动。”(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一旦丧失了的兴趣,便再难在文字中寄寓真情实感,再难写出优秀的文章来。也因此我们在批阅习作时,总有不少同学语言直白,好似新闻播报一般,缺乏了文字的美感。学生绞尽脑汁拼凑字数,老师批阅时各种不满。长期下来,学生面对种种“文字坎儿”,兴味索然,甚至会不自觉地产生恐惧感。
综上所述,学生“难”不仅仅在于观察习惯、兴趣的丧失,教师的习作教学策略是否适当也值得认真反思。架空了生活体验的,是无法打动人心的。可见,在习作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必然方向。
二、追本:体验,的活泉
1、体验,更贴近心灵
‘体验’必须是从生活着的个体的内在感受出发的,它不是由个体通过间接知识的学习从外部而得来的,体验性的认知只能从人的内在性的感受中得来。”(3)可见,“体验”源于内心,只有经过充分的体验,其感情表达才更能贴近真实心灵。
2、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2011版新课标强调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由此可见, 尊重学生主体体验, 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为学生创设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用心观察和感受,并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既是为学生创设情境,其主体必然就是学生,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也就不言而喻了。
3、体验,重塑热情
作文来源于生活,而体验是积淀生活并构成文字的手段。体验式作文教学通过游戏、讨论、实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想方设法拓展了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感受,带他们去情境中体验生活,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从而自然地书写自己的真实感受。体验式的自由、尊重势必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看一看、玩一玩、笑一笑中文字自然流露,让学生有话想说。
三、探寻:“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有效运用
鉴于以上认识,笔者以《水墨幻影》的习作教学为例,初步探讨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情境创设:有新意、重感染
(1)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和电视节目有关系,是一个电视节目的片头宣传片,想不想看啊?来了!(课件播放视频)
师:大家觉得我这个礼物怎么样?喜欢吗?喜欢在那里?
生1:我觉得这画面特别奇妙,一滴墨能变出这么多东西来。
生2:真是变化无穷啊,我看到了好多东西,真是丰富多彩。
……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老师的见面礼。老师刚才看到好多同学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都不眨,有的同学还指指点点呢。说实话,老师第一次看到这段电视片,我也非常惊叹啊!小小一滴墨汁,加上水,竟然有这么多千变万化,这可真像魔术一样啊!
这是笔者教学中的导入部分,我尝试用一段富有感染力的水墨视频先声夺人,抓住学生的眼球。这一环节也确实达到了笔者的教学目的,学生们一个个看得非常专注,因此在交流中,我尝试将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感受,逐步营造轻松、自由的体验环境。
(2)反思教学:这样的导入环节轻松、自由,非常富有感染力。学生虽然看得很认真,但在交流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着眼点较为单一。他们虽然参与了体验,却感受平平,印象肤浅。因此,在体验活动中,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观察方法的渗透,逐步达到体验的成效。
2、教师引导:有目的,重启发
(1)教学片断:
师:(动作:把水放到展台上,用筷子蘸上墨汁轻轻点到水中)同学们,刚刚老师做了什么?
生1:您刚刚把筷子蘸到墨汁中,又点到了水中。
生2:您给筷子蘸上墨汁,轻轻点到了水中。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你真是个好观众!
师:那你们看到水面有了什么变化吗?
生1:水面出现了许多小圆圈。
生2:那是黑色的小圆晕,还会慢慢扩散开来。
……
师:同学们真会奇思妙想,老师都没想到呢!
这是本次实验作文课的第一步实验,笔者有效运用了学生在导入时调动的兴奋点,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我的“魔术棒”上。因这一步过程较为简单,因此在交流中,我特别注意了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有部分学生也确实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这一环节我所做的实验动作。例如学生习作中这样写道:“老师用蘸了墨汁的魔术棒轻轻在水面上点了几下,顿时,墨汁在水面散开,扩散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反思教学: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不露痕迹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们的追求。虽然是引导要“无形”,但教师心中却一定要“有形”。教师的引导要有其目的性。在教学中,因平时对学生观察力和表达力的训练还不足,而我的引导语言还不够准确,让许多同学不知如何表达,只有少数同学能够达到我的预设要求。这也启发我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把握好学生思维的发散点。
3、体验表达:多样化,重积累
(1)教学片断:
师:下面我就要来变咯,大家和我一起合作,高喊三声“变变变”,你们喊得越响亮,这变化就越精彩!来咯!(轻轻把纸放入水中,在迅速拿出)
师:(巡回展示)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图案?
生1:那一片一片的,好像天上的彩云啊!
生2:我觉得像是云雾中的庐山,让我想到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
作为本次实验最激动人心的第三个环节——印画,我在教学中再一次把语言表达的“绣球”抛给学生,师生角色转换,让学生来介绍印出的这幅画。大部分学生能够联想到“彩云”“云雾”等形象上与之有比拟性的事物,达到了该教学环节的预设目标。学生在习作中这样描述:“现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老师拿出一张普通的宣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水印印在了宣纸上,呈现出奇妙的图形。我看着看着,仿佛来到了云雾缠绕的庐山,炉烟升起,此时站在庐山上恍如置身于仙境一般!啊,多么美丽的水墨画啊,真是令人惊叹!”
(2)反思教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为学生的自主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我的这一教学环节正是谨遵的新课标的要求。但是在交流中发现了以下问题:1、想象偏差大。有同学说这幅画像“大脑”等,不是说好不可比性,只是这样的比喻似乎缺乏了一种美感。2、思维单一。交流中,学生的答案不外乎就是“彩云”“云雾”,思维缺乏发散性。究其原因,平时的积累不足是学生语言、观点不够丰富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重在积累,与好书为伴,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4、体验评价:多元化,重激励
(1)评价语摘录:
“真有点像呢,老师都没想到,你真是善于想象啊!”
“每个人眼里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风景啊,你真是个小哈姆雷特!”
“真厉害,你可真是魔术解密高手呢!”
这是笔者在执教过程中的部分评价语。在教学中,我关注了评价语言的趣味化、针对性,这些“美言”学生们也似乎很受用,本节课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高。
(2)反思教学:作为体验式习作教学,课堂也更为自由了。若是往大了看,笔者认为体验的评价也可以更多元化。在体验中,不仅可以口头点评,更可以邀请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而在中,可以创设多媒体平台,如网站发表、正文投稿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更好地激励学生爱上。在评价中也要特别注意不可教师主观化,要带着宽容之心,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结语
体验式作文作为习作教学中的新理念,既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习作教学的要求,更是始终坚守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验式作文教学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践行,开启学生习作的新天地。
学生作文内容,您还可以阅读《作文成功之路期刊论文发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