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05月30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在语文教学中,论文是重要内容,而在论文中理性思维是主题,通过理性分析可以明确问题,讲明道理,从而有很大的说服力。教师在论文中也应指导学生利用概念分析法讲述观点中的核心概念,采用批判性思维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进行判断,从而更好的论文,阐明自己的观点,让论文开头写的更好。
关键词:思辨,概念分析法,批判性思维,归纳与演绎
元代乔梦符说作文的开头如“凤头”,这种形象说法要求文章开篇小巧、精致,那如何雕饰议论文的“凤头”呢?大多数教师在外在技巧方面指导得比较多,如开门见山式、释题入篇式、比喻生辉式、排比点题式、引用名言式、对比引入式、设问开篇式,等等。但是再完美的技巧,如果思辨能力跟不上,那议论文开篇的逻辑性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理性思辨主要是通过概念分析、判断、推理的形式,就问题发表看法,阐明道理,从而说服人。为了提高议论文开篇的思辨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概念分析法诠释观点中的核心概念,从而确定论域;通过批判性思维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进行批判、质疑,从而寻求观点的正当性;通过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推理方式,从而使开篇语言显得更加缜密。
一、诠释概念,确定论域
一般议论文的观点要求醒目,最好放在开头段。每一个观点中都有一两个核心概念,而核心概念决定着这篇文章的论域。概念本身有很多意义,所以需要用概念分析法明确核心概念在该语境下的内涵和外延,使观点更明确、集中。如“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中的“自由”就是核心概念,据统计,众多思想家对“自由”的界定竟有两百余种,如果在开头段不明确它的概念,那么下文演绎核心概念就会出现多个义项,无法集中笔力去写。
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中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而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所有事物。比如,人的内涵是“人是社会性动物”,外延就是“古往今来一切人所组成的那个类”。按性别来说,人分为男人和女人;按时间来说,人分为古人和今人;按地域来说,人分为外国人和本国人。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肯定是否知道文中核心概念的准确内涵,但我们可以用外延来阐释,对外延进行分类,取其中一个。再如“空间”:有大的空间,如宇宙空间、社会空间;也有小的空间,如校园空间、个人空间;有相对形象的空间,如住房空间、地域空间;也有抽象的空间,如情感空间、心灵空间。如果我们选取心灵空间,那么文章的观点就明确、集中,而且心灵空间会涉及人生哲学,文章也会更加深刻。
另外,如果能够选出自己对这一个概念独特的理解,那么观点就会显得更有新意。如2015年上海高考材料作文:“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这里的核心概念是“坚硬”和“柔软”。这两个词的外延按照性格来说,可以阐释为刚强和温柔;从处世原则来说,可以阐释为讲原则和宽容;从思考方式来说,可以阐释为理性和感性。更多学生会想到性格方面,想到处世原则和思考方式就比较独特、有新意了。当阅卷老师看到一篇独特的,可能会特别青睐。
下面笔者以一些优秀的开头段为例,总结核心概念的一些分析方法。
1. 用同义词、近义词解释核心概念。2017年浙江优秀作文中有这样一个开头段:“人生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即最一般意义上的书;‘无字之书’,代指生活中的经验;‘心灵之书’,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追求与省思。如我所言,三本书各有侧重,但首要的是读好‘心灵之书’。”这里用一般意义上的书阐释有字之书,生活中的经验阐释无字之书,对生命的思考阐释心灵之书,内容指向明确。
2. 用具体的场景来描述概念。例如:“宽容是刺客刺死甘地前,甘地打出的祝福手势;宽容是孩子在学校做了错事,母亲做的一桌丰盛的晚餐;宽容是外卖小哥送餐迟了后,给出的一如既往的好评。宽容是一种博爱境界。”用三个小场景来描述宽容的境界,这样使立论更形象、更有新意,使读者印象深刻。
3. 用具体的物品比喻核心概念。例如:“一滴水是小的,一块石是硬的。但一滴滴的水不断地滴在石头的同一地方,天长日久,水滴竟可穿石。同样,一个人一次努力的作用是渺小的,但是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日后就会成功。”这段论述由“滴水穿石”联系到“贵在坚持”的道理,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使论点更深刻,使读者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4. 用相邻、相关、相反概念比较核心概念。作比較就是区分与核心概念相似、相近概念的异与同,或者用相对、相反的概念进行对比,达到不直接说也能使人理解的目的。例如:“孤单不是孤僻、孤冷、孤傲,不是旁若无人的自恃清高,也不是心灵封闭的孤芳自赏。我们追求的孤单,应当是超凡脱俗的豁达、心如止水的意境。”(《守住孤单》)这里采用“不是……也不是……应当是(而是)”这一句式,先排除与自己观点相悖的内容,再进一步明确概念范围,这样写论域更准确,因而论点立得更稳。
阐释观点核心概念的方法很多,但要注意观点句需要明确的判断,最好不要用描述句、比喻修辞句、疑问句来表达。
二、批判质疑、思辨周密
一般的议论文观点要求明确、集中、深刻、有新意,还要注意有没有漏洞。经得起推敲的观点才能站得住脚,立得更稳。就像经典名句“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句话有没有问题呢?如果说有人深陷苦难而不能超越,那么苦难就成了地狱,只有超越了苦难,那苦难可能成为人生的财富。法国大思想家卢梭说:“苦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这句话辩证地看待苦难,无懈可击。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质疑。
批判性思维是为了作出判断而进行的言之有据的反省思维,那是一种辨明或判断的能力,是一种思辨思维,不是否定、颠覆的思维。它的实质是为了寻求观点的正当性,也就是对自己所提出的观点作辩证分析。例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就是”属于过头话,说得太绝对,可以说“一个好校长往往会有一个好学校”,所以说话要掌握分寸。再如:“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属于一头话,可以改成“没有教不会的优秀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待问题。为了避免说过头话、一头话,可以加个条件、划个范围、限个对象,这样使语言更思辨周密。
有些学生在自我精神领域里欣然自得,这不仅是思维惰性的表现,也是滋生狭隘、偏激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对立思维的温床,而写出来的议论文毫无说服力与生命力。比如下面这道材料作文题:
近年来,中国的家长们让子女出国留学的潮流一波接一波,从最早的富二代、星二代、官二代演变到如今的贫二代,都竞相以出国留学为傲;从最初的研究生、本科生出国留学演变到如今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小学生也加入留学大军。对这一现象,国内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有的点赞,认为出国留学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也有不少人则忧心忡忡,认为为赶潮流而出国留学弊多利少。对这一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笔者总结了一下,学生的观点有“同意、反对、辩证看待”这三种:“出国留学对学生是有利的、出国留学对学生是有弊的、出国留学对学生是有利有弊。”材料中说出国留学出现低龄化,富二代、官二代到贫二代的现象,这批学生中有心智不成熟的,还有一些没有一定财力支持的,如果他们都出国留学,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说出国留学对学生是有利的,这种观点是有漏洞的。那么,出国留学对学生是有弊的,那也不一定,对于心智成熟并且有一定财力支持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利的。结合材料分析前两种观点很明显属于过头话。
我们可以改成“出国留学对心智成熟并且有一定财力支持的优秀学生是有利的” “出国留学对心智不成熟并且没有一定财力支持的学生是有弊的”。那第三种观点是否很辩证呢?其实仔细推敲,这句话可以说是正确的废话。在下文论证时很容易泛泛而谈,很难深挖。材料中说“有人认为,为赶潮流而出国留学弊多利少”,“赶潮流”是一种盲目的态度,所以可以立这样的观点:“盲目出国留学弊大于利”,这样表达就显得辩证多了。
因此,为了使观点思辨周密,教師要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自我校准。
三、归纳演绎,推理严密
一般议论文的观点如果不是用单刀直入直接亮出的方式,大多会放在“凤头”的最后一句,那么导出观点句就需要一个推理的过程。世上千般道理,万般议论都离不开“归纳与演绎”推理形式,虽然说这两种推理形式比较适合整篇文章的论证过程,但也可以运用到开篇,从而使开篇的语言逻辑更具严密性。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作归纳推理(简称归纳)。归纳在议论文中就像图1所示“分论点+分论据”平行排列的推理形式,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分支,归纳就是完整的;如果论点、论据和谐一致,归纳就是严密的。在开篇我们可以采用三个具有同一类性质的分支引出观点,如《自由》的开篇:“自由是鹰在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是鱼儿在水中优哉游哉地游动,是脱缰的马儿在草原上疾驰。自由就是能够不被外界干扰,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前面三个分支同是在表达自由不被外界干扰,做自己想做的事,分支与论点内核一致,那么语言的内在逻辑就比较严密。
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在议论文中就像图2所示“一环扣一环”的推理形式。如果有三个以上“环”相连,演绎就是完整的;如果各环的事实和理论确凿,演绎就是完整的。
演绎法运用在开篇可以使语言前后衔接紧凑严密,我们可以采用一环追问一环的方式去写。如《自由》的开篇:“自由是人们一直所追求的,但要适度。当自由的微风轻柔拂过,我们自然心旷神怡;当自由如狂风恣肆刮过,我们难免深受灾难。因此我们应该在适度的自由下,追求存在的意义。”这话段第一句说自由要适度,那么可以追问为什么要适度呢?第二句回答自由适度的好处和过度的坏处,在知道了适度自由的好处,可以再追问那怎么做呢?第三句回答在适度的自由下追求存在的意义。这样环环相扣,语言的内在逻辑严谨而有序。
议论文开篇写得好,文章可以说成功了一半。具有思辨性的“凤头”能体现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而思辨能力较为抽象且复杂,是长期训练所形成的。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读一点思辨性的作品,以读促写。另外,教师要进行一些理性思辨技巧的指导,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会批判质疑,运用演绎与归纳作抽象的推理,让学生多推演自己所写的议论文,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缜密。
参考文献:
[1] 王伟娟.关于思辨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习,2015,(6):4-5.
[2] 钟斌.基于反方立场的自我校准:提升论证的思辨性与周密性的有效策略[J].语文学习,2015,(2):68-72.
[3] 郑桂华.议论文中核心概念的“展开”[J].中学语文教学,2014,(2A):29.
[4] 胡勤.文类、文体与作文评价[J].语文学习,2015,(7-8):51-56.
推荐期刊:新语文学习创刊于1985年,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辅刊物。读者对象:初一~初三年级(7年级~9年级)学生;主要特点:新锐视角、快捷资讯、体验快乐、包罗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