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当代如何更好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时间:2018年09月21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下面这篇哲学论文主要探究的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也是因为其博大源于对人类优秀思想的批判继承,其生命力源自对时代问题的积极应答,其感召力来自对人类解放和自由价值的承诺和追求,其力量源自把人民大众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拥有着鲜明的人民立

  下面这篇哲学论文主要探究的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也是因为其博大源于对人类优秀思想的批判继承,其生命力源自对时代问题的积极应答,其感召力来自对人类解放和自由价值的承诺和追求,其力量源自把人民大众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拥有着鲜明的人民立场、强烈的问题意识、自觉的批判精神、坚定的解放旨趣和开放的理论胸襟,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品质。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和民族复兴提供深刻持久的哲学智慧和价值航标。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立场,问题导向,批判精神,解放旨趣,开放意识

哲学论文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题中要义。那么,如何推进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理论任务和现实课题。

  哲学作为“现世的智慧”,往往以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世界观来呈现世界图景和意义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及其建构的意义图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和人类思想史上的辉煌日出,它的博大源于对人类优秀思想的批判继承,它的生命力源自对时代问题的积极应答,它的感召力来自对人类解放和自由价值的捍卫和追求,它的力量在于把人民大众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植根人类历史活动的实践哲学,是深度关切人民生存境遇的大众哲学,是直面时代苦难和矛盾的问题哲学,是充满革命向度的批判哲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自由的解放哲学,是具有宽广胸襟的开放性哲学。鲜明的人民立场、强烈的问题意识、自觉的批判精神、深切的解放旨趣和开放的理论胸襟,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品质。

  在今天,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任务。为此,我们必须自觉立足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在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立场、问题导向、批判精神、解放旨趣和开放意识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为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深刻持久的哲学智慧和价值航标。

  一、在阐发人民立场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表达,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把坚持人民立场、彰显人民主体地位、守护人民利益需求、实现人民自由和幸福作为自己的根本理论旨趣和行动目标。在《莱茵报》工作时期,马克思坚定站在贫苦大众的立场,批判国家沦为有产者工具的颠倒现实,揭示普鲁士管理机关和国家治理的贫困是摩泽尔河沿岸地区人民贫困的真实根源。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抽象自我意识的唯心主义哲学,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观点,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从而把人民群众视为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直接表明了自己哲学的立脚点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2]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从而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目的是为了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所未有地凸显了无产阶级的主体地位,深度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人民立场,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主体立场。

  主体,在其首要而根本的意义上,具有自主、能动、基础、中心等意涵。譬如,在逻辑学上,主体就是主词,是宾词的基础。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在实体的意义上把主体视为某些属性、性质、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黑格尔则在绝对精神为根据的基础上指认实体即主体。可见,主体不仅具有根据、基础和中心的意思,而且包含能动、活动的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体是“现实的人”。作为主体的“现实的人”,不仅是感性的对象,而且是感性的活动,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在能动地创造社会历史的实践中自我生成、自我超越的存在。主体意味着具有自我意识、坚持自我主张、诉诸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存在物,是集实践主体、认识主体、价值主体、审美主体于一身的存在主体。

  所谓人民主体,就是把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力量,从而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实践主体、认识主体、价值主体和审美主体,并以人民的利益和需要作为检审一切社会存在合理性的根据和基础,以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作为衡量一切社会存在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赖于自觉坚持和发扬人民主体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民大众的自我意识,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现实化的重要载体。离开了对人民大众主体性的坚守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变质并沦为少数人的利益话语,从而为人民大众所唾弃。所以,我们要自觉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主体立场。

  其一,要坚持和发扬人民的实践主体作用。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是创造和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变世界”的哲学,自身的发展在根本上有赖于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精神,并在人民大众改变不合理现实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存在根据和合法性基础。在今天,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根本上就是要唤醒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在当代中国的建设实践中确证自我的自由存在本质。可以断言,一旦丧失对人民实践主体地位作用的守护和激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最终会沦为空话。

  其二,要坚持和发扬人民的认识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从抽象原则出发的空疏逻辑演绎体系,而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是植根于人民大众的生产实践、面向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的生存论哲学。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有赖于及时倾听人民大众的心声,及时把脉人民大众的心愿,集中表达人民的智慧。由此,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和发展人民的认识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和把握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在研究和应对群众提出的现实问题和观点建议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推动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想象,若离开了对人民认识主体地位的尊重,离开了对民意的吸纳,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会成为自娱自乐的学术游戏。

  其三,要守护和促进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集中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利益诉求和价值主张。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主体,也是价值的创造主体,更应该是利益的享用主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大众的利益和需求,促进人民群众的享受和发展。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全面确立和深化对人民价值主体的自觉意识,千方百计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提供思想支持和价值捍卫。

  为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加强对人民利益问题的研究,在积极回应人民需求中不断发展和丰富自己。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离开了对人民利益的关切,忽视对大众需求的回应,那么无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形式上看上去多么精致、在逻辑上多么自洽,最终必将因远离群众的关切而遭到人民大众拒斥。

  其四,要坚持和提升人民的审美主体地位。人民既是社会历史的实践主体、认识主体、价值主体,也是社会历史的审美主体。人作为具有超越性的存在物,不仅求生存,还要追求享受发展和审美自由。审美活动作为人特有的存在属性,集中体现了人的自由存在本质。人民群众作为审美主体,集中体现在他们在创造社会历史的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量,并因此成就自己的丰富人性和全面发展。

  所以,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自觉确立和发扬人民的审美主体地位,关注人民大众的审美意愿,为满足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提供哲学支持和思想智慧,并进一步激发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并在此过程中现实地促进人民大众的审美满足和自由程度。概言之,坚持人民立场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品质,从而深入阐发人民立场,深度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前提。

  二、在应答时代问题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对重大的时代问题和人类命运困境进行深刻反思与应答的结果,从而哲学以其深刻的思想、崇高的价值追求成为时代问题的深刻语言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注重问题意识,强调问题对于哲学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基础性意义。对此,马克思曾有深刻论述,指出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从而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4]所以,哲学不仅要“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使哲学“变成面对世界的一般哲学,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5]从而实现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马克思的这些论述,指出了哲学与时代问题之间的深刻关联,揭示了哲学的使命和意义在于深度关切人类命运、深入揭示时代矛盾、深刻批判时代问题,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和创建新世界。

  马克思坚决批判那种远离生活、沉溺宁静孤寂、追求完满体系的抽象哲学样式,主张哲学要立足坚实的大地,把哲学之思扎根时代深处,在对时代问题和现实矛盾的批判中赢得哲学的存在权利和尊严。马克思正是把自己的哲学植根于时代问题,直面和批判他所生活于其中的资本统治劳动的社会矛盾,揭示资本时代人的存在异化现实,并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扬弃存在异化、实现人类解放作为自己哲学的根本目标和行动纲领,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并有力地塑造了社会的发展面貌,深刻改变着现代社会的历史走向,推动了人类进步的事业,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真正的时代精神之精华。所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自觉的问题导向、深切的苦难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属性。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赖于自觉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思维,要为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科学的理论思维、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有力的价值牵引。然而,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遭遇错综复杂的问题,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纷纭激荡,经济发展面临更大挑战,改革攻坚日趋艰深,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社会风险不断增多,拒腐防变任务巨大,等等。

  这一切都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创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当代中国社会实践提供哲学支持。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其重要路径之一就是保持和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意识和胸怀,自觉树立面向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意识。面向现实开放,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直面现实问题,不回避现实问题,勇敢承认和接受现实的挑战和拷问,从而在与现实问题的交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革命和发展。面向世界开放,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积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思想理论和现代文明成果,不能妄自尊大、盲目排外,而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旺盛的求知欲,积极与现当代西方哲学对话,从而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站在世界先进思想和文明前沿。

  事实上,新时期以来中国之所以获得如此快速发展并产生“中国震撼”的世界效应,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保持了开放的意识和旺盛的求知欲。在今天,我们依然要强调面向世界开放,向世界先进文明学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获得发展并因此保持世界意义的重要途径。面向未来开放,就是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应沉沦于经验层面的无批判的实证主义怀抱,而是要始终保持其超越现实、指向未来更大自由和解放的可能性空间,并因此形成与现实的思想张力,呈现其批判的刻度和反思的力量。

  历史不断证明也将继续证明,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开放的意识,以宽阔的胸襟吸纳人类先进的思想文明成果,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取得快速发展,共产主义事业也因此蓬勃发展。相反,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哲学故步自封、唯我独尊,排斥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陷于僵化而丧失活力,从而被生活边缘化。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呼唤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自觉持有世界历史视野,虚心学习各种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成果,自觉保持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推动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为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实践提供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2][9][10][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502,539,527,185.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220.

  [6][英]罗素.哲学问题[M].译者:何兆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25.

  [7][德]布莱恩·麦基.思想家[M].译者:周穗明,翁寒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4.

  [8][德]马克斯·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译者:李小兵.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43.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相关知识阅读:哲学论文如何选择适合投稿期刊

  发表哲学论文选择适合的投稿期刊也是有技巧的,这主要看您发表论文的用途,期刊的办刊方向,期刊的最新刊期,了解了这些,您的哲学论文选择合适的刊物就比如容易了,小编在这里给大家进行详细介绍,想要了解哲学类期刊,哲学类论文范文,或者论文发表相关知识,都可以联系我们的编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