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多模态理论下茶学术用语翻译研究

时间:2019年02月19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茶文化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历来被古今中外的优秀人士所推崇。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我国与外国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茶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的兴趣。想要促进我国茶叶文化的世界化发展,就要做好茶

  摘要:茶文化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历来被古今中外的优秀人士所推崇。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我国与外国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茶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的兴趣。想要促进我国茶叶文化的世界化发展,就要做好茶学术用语的翻译工作,然而,目前我国对茶学术用语翻译的研究还比较稀少。本文从多模态理论出发,提出了多模态理论下茶学术用语翻译研究的作用及方法,希望对今后相关茶学术研究学者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键词:多模态理论,茶文化,学术用语翻译

福建茶叶

  在中国,茶叶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的饮品,也代表着一种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很多外国朋友对底蕴深厚的茶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对他们来说,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内涵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茶文化和茶叶产品的翻译中,存在着很多专业的学术用语,这些茶学术用语是我国所特有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外国朋友一般很难理解。

  因此外国朋友在了解我国茶文化是经常觉得难以流畅地品读其所想表达的含义,这对推广我国茶文化及销售茶叶产品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茶学术用语翻译进行相关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茶学术用语翻译工作中运用多模态理论,能够有效地提高翻译的正确性、精准性和美学性,对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茶学术用语翻译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是茶叶的起源地之一,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关于茶叶产品的记载,在宋代,泡茶、品茶等成为了文人雅士积极推崇的活动之一。经过历史的演变,我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系,其包含了我国传统的道家、儒家和佛家的精髓,并因为时间空间的不同而衍生出了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茶文化表现方式。这其中,也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茶文化专业学术用语。例如,我国的茶学著作《茶经》中“茶法”一章中就提到了“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众多的茶学术用语[1]。

  外国朋友们想要了解这些专业的茶学术用语,就需要有对中国茶文化了解的人来进行一定的讲解和翻译。翻译是两国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是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对话。通过翻译,人们可以体会到不同于本国文化的外来文化的独特魅力,以促进各国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对于外国朋友来说,其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文化传统等都与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他们来说,想要不经过翻译地深入了解我国茶文化还是十分困难的。

  特别是茶文化中的专业茶学术用语,往往有其固定的、特殊的语境,对其进行简单地字面翻译往往并不能表达出本来的正确含义,这样,就会给外国读者带来语言上的理解障碍,不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世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因此,对茶学术用语翻译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2多模态理论对茶学术用语翻译的具体作用

  2.1提高茶文化翻译的准确性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茶学术用语翻译的研究都较为稀少,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成,茶学术用语翻译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时间的发展,也由单一模式逐渐向多模态形式转变。茶学术用语是从茶文化中衍生而来的包含着我国丰富的茶文化内涵的一种语言,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形式之一。

  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反应了与其相对应的文化。翻译人员在对茶文化相关的学术用语进行翻译时,要以多模态理论为指导,在对茶学术用语的出处,历史背景等进行充分地了解和体会之后,再通过多模态模式,用合适的语言、合适的形式将这些茶学术用语所蕴含的意思最准确、最明晰地表达出来,使外国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茶学术用语内在的文化涵养[2]。

  2.2提高茶学术用语翻译的趣味性

  从总体上来说茶文化是一个十分深奥的文化体系,茶学术用语对很多外国读者来说仍是件有困难的事情,在学习时必定会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利用多模态理论,借助现代技术,在对茶学术用于进行翻译时,适当添加动听的音乐、有趣的视频、逼真的图片等,不仅可以加强外国读者们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而且还能使我们的翻译具有更高的趣味性,使复杂枯燥的专业茶学术用语变得更加通俗而易于理解,这样人们在进行学习时,不仅仅会有字面上的理解,还能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由此,人们对相关的茶学术用语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更能记住相应的茶学术用语,这对我国茶文化的宣传无疑是有益的。

  2.3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播

  在多模态理论的指导下,外国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茶学术用语中蕴含的茶文化知识,使其不会因为阅读障碍而放弃或者抵制对我国茶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同时,借助多模态模式能够给外国读者提供更加具体、准确而生动的语境,帮助其更好地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利于借助短视频,为外国读者展示宋代人民煮茶的过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语言描述的局限性,也会给外国读者们更深刻地感官印象,使其对“煮茶”这一学术用语所传达出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长此以往,我国进行茶产品销售及茶文化展览工作是必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对我国茶文化的传播也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多模态理论下茶学术用语翻译研究

  3.1以历史为背景进行翻译

  有历史资料表明,“茶”字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到了西汉时期,茶叶已经成为了一种销售商品,但价格昂贵,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消费得起。到了唐宋时期,茶叶才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了人们喜爱的日常饮品之一。可以说,茶学术用语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才形成的特定的词语或短语。在对茶学术用语进行翻译时,要准确把握茶学术用语出现的历史背景,仔细揣摩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因为在不同的时期,相同的茶学术用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对外国朋友进行翻译时,可以利用多模态模式,创建逼真的模拟性场面,让其更贴近与作者的生活年代,并首先向其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其能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情景,再开始介绍相关的茶学术用语,从而提高外国友人的兴趣,让外国朋友能喜欢上中国的文化[3]。

  3.2依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翻译

  任何一种翻译,其本身都是有规律可言的,茶学术用语的翻译也具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对以往的茶学术用语翻译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茶学术用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翻译形式。第一种是直接音译,这种翻译方法非常方便,一般用于对茶产品方面的学术用语进行翻译,在茶叶品种后加上茶叶产地构成,十分简便。

  但是,这种翻译方法只会让外国读者粗略地了解茶学术用语的字面意思,而不能真正了解其内在价值。第二,是根据字面的意思来翻译,不用音译的方式,将一些可以直接进行字面意思的字或者词语进行翻译,这样的翻译出来的茶学术用语一般会更加有趣,人们也更容易记住。但是,这种翻译方法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理论性,不能想当然地因为翻译而进行翻译。第三种翻译方式,是直接与英文单词对应来进行准确地翻译。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是最准确的,也最能传达出茶学术用语本来的意思。

  但是,由于茶文化属于中国的独特文化,茶学术用语更是中国所特有的,因此,对应的专业单词基本上没有,这就大大限制了这种形式的翻译工作的进行。因此,在进行茶学术用语翻译时,大多情况下是采用前面两种翻译方式。在对翻译方式进行选择时,翻译者要结合所翻译茶学术用语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译形式,已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让外国读者更好的了解我国的茶文化,进而更加喜爱我国的文化,以促进我国文化的国际性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悠久的茶文化虽然内容深奥,在翻译时存在着很多的不利因素,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模态理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翻译人员自身要对中国的茶文化进行认真地学习和分析,对各种茶学术用语的含义、使用环境等有深刻地认识,这样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其次,在进行翻译工作时,翻译人员的首要目标就是将学术用语的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对用词、语序等再进行优化,使翻译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

  让外国读者在了解其含义时,也能体会到这些茶学术用语中蕴含的韵味之美。第三,要善于发现茶学术用语翻译的规律,同时将各种翻译方式相结合,寻求最好的翻译方式。只有这样,我国的茶文化才能走出国门,被世界人民所认同。

  参考文献

  [1]李凤红《.茶经》中的茶文化用语翻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7(10):123-124.

  [2]张平丽.多模态理论在茶艺专业学生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7(2):219-220.

  [3]李炳林.浅析中国茶文化及茶产品的英文翻译.福建茶叶.2016(8):24-25.

  相关期刊推荐:《福建茶叶》杂志是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福建省茶叶学会主办,面向全国发行的一本正式刊物。本刊着重报道有关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研究报告、试验简报、综合评述、经验交流、应用技术、科技简讯、信息研究及有关其他生物、绿色食品和环境保护等科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