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启示

时间:2019年11月30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这一科学理念的价值取向是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与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初衷一致。我国建设生态文化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基本内涵为理论指导,在生态文化建设方向与思路层面,探索马克思生态思想带来的启示,在重视人与自然平等、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这一科学理念的价值取向是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与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初衷一致。我国建设生态文化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基本内涵为理论指导,在生态文化建设方向与思路层面,探索马克思生态思想带来的启示,在重视人与自然平等、构建现代生态方式、完善生态文化制度等方面加快我国生态文化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生态文明属于新阶段,而生态文化属于其核心内容,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因此,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需要加强建设生态文化。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具有一定科学性,能够为我国生态文化建设供给方法与依据,使我国建设生态文化获得方向与路径层面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

  1.人与自然两者关系辩证统一

  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马克思生态观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深刻揭示。首先,在某一历史阶段,人类属于自然界进化的产物,本质上人类属于自然存在物,因此,自然界造就人类的过程并不神秘。马克思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有形体的、现实的、在地球呼吸自然力的。其次,自然界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联系,为人类社会延续不断供给物质保障。

  再次,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两种文明都属于自然界发展呈现出来的高级形式,这种形式具有属人本性。最后,马克思指出自然与人统一的中介是实践,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做出改变使自然界服务于自身,达到支配自然的目的,而差别产生的原因是劳动。

  2.劳动实现人与自然物质变换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内在统一关系进行充分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劳动角度出发,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进一步分析。马克思认为属于人类生产活动与生命活动的劳动,对人来而言,本质上是满足人类肉体生存维持需要的重要手段。因此,劳动成为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的重要实现手段。人类生存发展难以离开劳动,在马克思看来,不劳动的民族必然会面临灭亡的结局。

  人类劳动过程特征是在自然界使用与创造劳动资料,因此,马克思认为劳动资料遗骸可以对已经覆灭的社会经济形态起到重要判断作用。经济时代差别在于生产使用何种劳动资料。客观规律制约人类劳动,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界中的存在物一样,属于受限制、受制约与受动存在物。可见,马克思理解劳动是基于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基础,劳动是物质变换重要事实与实现手段。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化建设方向的启示

  1.引导生产方式

  在我国生态文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属于生态价值取向,追求人与自然之间进行和谐共处,实现共生与互利,因此,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可以对人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进行标志,要求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保障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现今社会发展生态文明,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观念步伐一致。

  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观念为基础的价值观念属于互利型价值观,致力于对传统人本思想观念中的部分反生态性质进行克服,追求适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互利型价值观需要尊重对人类合理消费与基本需求进行肯定与承认的基本原则,并需要对生态发展对应的客观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要求人类探索出一种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需要属于生态型,并且找到人与自然和谐、互利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朝可持续方向发展。

  2.界定发展对象

  我国建设的生态文化属于一种新型文化,致力于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关系的正确处理,实现我国生态文化建设推进。资本主义社会造成贫富差距明显,使有些社会底层的人难以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甚至温饱可能都难以解决,长期重复性劳动造成其人格扭曲。相比之下,另一部分人享有优越的生活条件,造成社会矛盾激化。

  为实现经济利益,人类在工业时代向自然进行大量自然资源索取,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建设生态文化,处理生态问题,需要重视人与自然关系,同时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使生态文化建设在发展对象层面具有正确方向。

  3.规定发展内容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进行重点强调,将其与政治文明与经济文明等发展联系,需要人类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内容,转变传统摒弃自然实行经济发展的模式,结合自然发展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满足社会高速发展需求。在生态文明中,生态文化属于核心内容,因此,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生态文化发展的重要观念指导。

  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期需要包含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等内容,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孤立,需要有机结合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等,为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在内容层面指明发展方向。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化建设路径的启示

  1.重视人与自然平等

  在自然界中,人类属于组成部分,因此,并不特别,只是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进化更高级,但是这并不是人类成为自然界主宰者与中心者的理由。人类需要保持尊重自然、与自然平等的态度,对现有人与自然的分离问题进行解决,克服二元文化弊端。二元文化弊端表现与结果是人类无休止地掠夺自然资源、无休止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轻视自然地位。

  但是,人与自然本质上是平等的,人类没有权力对自然命运进行主宰。因此,我国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建设生态文化,需要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关系,对人类加强生态文化教育,使其对自然进行尊重、顺应与感恩,从而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提供保障,以和谐平等共处为基础,实现各自需求的满足与共同可持续发展。

  2.构建现代生态方式

  人类生活与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生产生活方式在人类身边事物重视时刻存在。对现代生态化的生活生产方式进行积极构建,属于对生态文明理论以及生态文化理论积极践行的具体行动。其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理论具有指导的力量,践行该理论尤为重要,为我国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如果理论仅限于在书本层面发挥作用,那么理论价值难以实现。

  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遏制自然资源浪费现象,并且可以在无形中帮助人们树立正确消费观与生活观,体现现代生态化的生活生产方式构建,是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启示,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为基础,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方向与路径层面提供的启示,分析其引导生产方式、界定发展对象、规定发展内容,同时,通过重视人与自然平等、构建现代生态方式、完善生态文化制度等路径,实现我国生态文化更高效建设。

  生态论文投稿刊物:《生态文化》(双月刊)创刊于2000年,由中国林业文联主办。获奖情况:第三、四届梁希林业图书期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