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2月26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通过对当前春节文化及其文创产品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春节文化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细分为六个别类(春节故事、春节习俗、春节吉语、文化活动、春节“食”文化、春节传统器物),进而借鉴邱丰顺的五步文创设计递进法,从六个别类对春节文创产品展开设计思考与设计实践探索。
关键词:春节;文创产品;设计
一、春节文化及春节文创现状分析
春节承载了中国人的“阖家团圆”、“万象更新”、“天人合一”、“崇尚和平”等既体现中华民族道德伦理,又契合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合文化思想的精髓[1]。王安石的《元日》让浓浓的春节氛围跃然眼前,然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进程、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春节文化气息的淡薄、春节传统文化的断层、现代多媒体的充斥与诱惑等,使得春节的“仪式感”及其背后的文化语意在当下处于尴尬的地位,我们该用何种方式、如何传承春节文化,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细细思量。
随着我国由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的转型,春节文化的显性形式也随之而改变。宗白华曾说:“社会如体,文化如衣,体态若变,衣形自更。”[2]用发展的眼光关注春节文化的变化,我们可以运用春节文化创意产品引领并丰富发展中的春节文化。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春节文化创意产品亟需投入更多的关注与实践,探索春节文化创意产品的多样化形式,让民众的春节文化精神需求得以满足,是当下树立文化自信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春节文化符号分析
乌丙安教授对符号的解释为:“任何民俗符号都是由一个或多个民俗表现体和它们所表现的具体的民俗对象与抽象的民俗含义或概念结合而成。”[3]在春节文化符号中,民俗表现体是“能指”,是指一些中介物,如灶神、对联、门笺、窗花、“福”字、爆竹、鱼、年糕等视觉符号;民俗含义是“所指”,即辞旧迎新、辟阴祈阳、阖家团圆、喜庆吉祥等。[4]
面对春节文化这一厚重的综合体,可以从精神、物质两方面将其分为六个方面:春节故事、春节习俗、春节吉语、文化活动、春节“食”文化、春节传统器物。将典型的春节符号进行归类、罗列,便于系统化地对春节文化展开设计思考。
三、春节文创产品设计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自工业革命以来,从设计先驱们争论着“功能”与“形式”的孰重孰轻,到如今比较完善的工业设计方法体系,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在迭代更替中不断成熟、完善。文化创意产品有其独特的文化性,对于春节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笔者采用邱丰顺的五步递进法。
四、春节文创设计实践初探
文化的传承性是相对的,而其变异性则是绝对的、随时随地发生的。传统节庆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它同样真切地表现出变化发展的变异性。[6]围绕春节文化展开创意化产品设计,首先要研究春节文化,挖掘春节文化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设计点;其次,又要把握当下正在进行的春节文化,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尊重文化传承的时代性。
传统的“年”味变淡,是因为传统的过年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物质、精神需要,虽然陶思炎在《春节文化符号的释读》中提及“潮流性错误”的倒贴“福”,但是“福倒,福到”的说法已然深入人心,与其纠正或批判,不如尊重潮流的发展,因为这也是未来的历史,春节文创设计的关键在于创造符合当下春节生活方式的产品;再次,春节文创产品的构想要超越当下生活,即“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们对春节的传承,不仅是中国过年情结的传承,更是中国文化价值观、伦理道德的传递。我们应该坚决传承下去的春节文化内涵包括:传统美德‘尊老’,传统思想‘仁爱’,交际习俗‘崇礼’。”[7]这正是春节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重难点,文化创意产品如何超越“面子”上视觉符号的表达,达到春节文化内涵“里子”的构建,需要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1.春节故事设计实践探索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讲好春节故事,构建春节故事品牌,可以从IP中获取经验,IP(IntellectualProperty)指具备知识产权的创意产品。纵观国外成功的IP案例,如哆啦A梦、超人、冰雪皇后等,通过故事的形式并逐步展开衍生品的设计与推广,构成了IP推广的范式。国内也有典型的故事形象,如《大闹天宫》、《哪吁闹海》、《葫芦娃》等,但从文化底蕴、商业模式、文化自信的角度,可以明显发现中国故事的传播深度、广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
我们对于春节故事的探索,选择年兽,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对年兽文创产品进行整体规划,将年兽的三大特征(怕红、怕光、怕响)作为创意设计的核心点。首先探索年兽IP形象设计,通过资料获取年兽形象:恐怖吓人,张牙舞爪,形若狮子而独角……从关键词着手年兽的形象设计,从年兽怕红联想到红包,将年兽封印其中,并将红包的展开图设计成年兽的前视图,通过简单折叠转化为一个红包,红色笼罩的年兽并无杀伤力,只有红红的喜庆之色,另外将年兽的前脸设计成可DIY上色的贴纸,装饰在红包上,真正实现封印年兽,同时为传统红包增添趣味性互动功能;锁定年兽怕光的特点,在确定年兽三维造型后,将年兽转化改良为小夜灯,被灯光笼罩的年兽,转变为陪伴儿童的祥瑞之兽;锁定年兽怕响的特点,采用“瓮中捉鳖”的手法,将年兽困于透明瓮中,每当投币形成“哐、哐”声响,镇住年兽从而创建祥和之年。
2.春节习俗设计探索
传统春节习俗丰富,有祭灶、祭祖、扫尘、办年货、贴春联、除夕守岁、燃爆竹等,然而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春节习俗一直处于变迁之中,春节传统习俗暂时还没有在当下文化中重生。因此,留下的仅仅是我们淡淡的忧伤和灼灼的文化焦虑。春节习俗的弱化,不仅仅是春节仪式感的弱化,更多的是春节习俗文化内涵的遗失,以及春节习俗文创产品的缺失。
例如春节习俗祭祖,对于远离故乡的新城市市民,祭祖就是一件尴尬的事情,笔者经常看到社区单元楼下被纸钱烤黑的地面,在物质文化繁盛期,我们的家族情怀该如何安放?人口的流动,曾经温暖的故乡的家也许已然废弃,祭祖的形式该如何适应当下的生活方式?关于春节祭祀文化用品,期望更多学者给出一些探索。再例如空气质量的恶化,导致春节习俗燃放鞭炮已然变为恶俗,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也许电子鞭炮是个不错方案。
六、春节文创前景展望
春节作为凝聚着中国人最多企盼的节日,融合着最多的中国特色文化元素、分享着中国几千年的吉祥文化。在中国物质文明大幅提升的今天,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亟待得以慰藉,现代化的春节年假就需要与时俱进的春节文化创意产品与之相伴。只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及热爱春节文化的各国友人从春节故事、春节习俗、春节吉语、文化活动、春节“食”文化、春节传统器物等方面深入探索,未来的春节文创产品市场必定是欣欣向荣,百花齐放。
相关论文范文阅读:传统节日文化融入生活的尝试
这篇传统文化论文发表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生活的尝试,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化,这引起了很多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将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呢?论文探究了传统介入文化的内涵,以无锡为例,进行了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