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02月17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福州脱胎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三宝之一,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之下,福州脱胎漆器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我们正处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阶段,文创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分析福州脱胎漆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福州脱胎漆器文创产品的发展路径:回归生活、跨界融合和守正创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福州脱胎漆器
手工方向论文投稿刊物:《中华手工》是国内唯一一本公开发行的关注手工生活的杂志,由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商界》打造。读者面向手工爱好者和消费者。
一、引言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目前,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已达40个,也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深邃的文化基因。由于全球工业化与城市化造成的破坏和威胁,非遗原生的土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门技艺如果在一代人中得不到应用就很可能会失传。《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强调:“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加强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创新,挖掘技术与文化双重价值。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运用现代设计改进传统工艺,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非遗传统手工艺应走进现代生活,让它们在创意中得到传承和保护,这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展的题中之意。
二、非遗传统手工艺的文化溯源和传承现状
非遗是人民群众世代传承的精神财富,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智慧、经验的典型代表。传统手工艺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民间。手工艺品是以手工生产为主制成的工艺美术品。在农耕社会,手工艺始于对自然物质的利用和各种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农业耕作所需要的犁、耙、锄,饮食起居所需要的陶罐,交通运输所需要的辘轳等等日常生活所需的种种物资,都留下手工艺的印记。而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手工艺门类越来越齐全,遍布各地的家庭手工业,满足了民间生活所需[1]。
从非遗传统手工艺品发展历程来看,它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最初它只是一个实用的器皿,或存放物品,或做祭祀之用,但无论用途如何,都包含着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这些审美意识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方式呈现,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手工艺品早已不是一种单纯实用的器物,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更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2]
柳宗悦将中国传统工艺之美,称为“他力之美”,并认为“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是产生美的本质性的动力”。现代社会,先进的机器生产部分取代了手工生产,各种合成材料取代了天然材料,人和器物之间的感知也会随之削弱。在技术发展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传统技艺的坚守显得尤为重要。非遗传统技艺是顺应生活的各个环节由低到高、由简至繁,由最初满足人们简单的生活需要到后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在与自然、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创新的。
在传统手工艺历史演变过程中,一直是父辈和师傅通过口传身授,结合书籍、图录、艺谱和手工艺品实物为媒介进行传播。传授者在传授过程中注重把技术、艺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习者接收的知识全面而实用。这种传统教育方式为现代工艺美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当前,非遗传统手工艺从业人员的数量呈现日趋下降的趋势,并且呈现老年化趋势。老一代传承人群的最大特点就是基本功殷实,恪守传统的规范与程式,技艺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但65岁以上的传承人,技艺会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意识。他们有对传统技艺的坚守,更有对未来的焦虑。而中青年传承人,他们更乐于在传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传承人选徒的门槛高,不少非遗手工艺传承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困境,年轻人很难真正进入“传承”的领域。
三、福州脱胎漆器发展历程和现状
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别称榕城,简称福、榕,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起源于战国的“夹纻”技术。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沈绍安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了解了失传已久的“夹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经过不断尝试,将“夹纻”技法还原,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这项技术在其后人的努力下不断丰富,经过当时传习所、南阳劝业会的传承,加之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沈幼兰的艰苦经营,脱胎漆器迅速恢复了过去的辉煌[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全面恢复手工业生产,福州合作社、脱胎漆器一厂、二厂的建立,一度让福州脱胎漆器行业恢复生机。20世纪末,福州脱胎漆艺经历了一个萧条时期,一厂、二厂先后倒闭。福州漆艺研究会会长汪天亮认为,“原来的慢工细活式的制作工艺、师傅带学徒的培养方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福州漆艺要重现辉煌,必须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福建各大专院校纷纷开设漆艺专业,创立大师工作室,引进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以师带徒。
目前,福州拥有漆器企业约有200多家,行业从业人员5万余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超过100人。此外,福州还成立了漆艺术研究院。研究院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由公司注资成立,进行市场化运作。研究院将被打造成为漆文化产业发展的智库、漆创新人才培养的传习所、国际漆艺交流的营地、研究成果的市场转化器。2015年,“漆文化品牌建设”被列入福州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2016年,福州朱紫坊(漆艺)产业街区项目获评福建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福州漆艺研发中心项目入选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从技术研发到项目孵化、政策扶持,福州打通漆产业链条的各个平台。
福州脱胎漆器早期作品多为佛像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逐渐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发展。福州脱胎漆器的传统产品大致可分为实用和观赏两大类,包括花瓶、茶具、盘、罐、屏风,等。20世纪80年代繁盛时期,当时的脱胎漆器共有18类2987种花色品种,但由于当时器形和纹饰的设计缺乏现代感,且造价较高,90年代末期以后开始衰败,福州的两家国营脱胎漆器厂相继停产倒闭,脱胎漆器产业开始转向小作坊生产形式为主。目前,福州脱胎漆器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和工作室,但数量和规模有限,大部分漆器生产者对自我定位不准,缺乏品牌意识,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精品出产率低。一些大型机构发展相对较为迟滞,偏向商业化,对非遗的理解上有所局限。以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文创产品在对于非遗传承人的手工产品也有相当大的冲击。
很多文创产品的设计太过于单一、普通,且大多数文创产品定位在日常小物品中。这需要将精神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三者完美融合起来,生产出真正能称得上精品的漆器,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得到市场充分认可,非遗传统手工艺也才能展现真正的价值。
四、福州脱胎漆器文创产品的开发路径
近年来,文创产业在我国大量兴起。非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遗传基因,通过现代文化创意,可以生发出全新而又不失传统神韵的文创作品。文创强调的核心就是“创造力”,即人的创造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每一件文创产品,都要历经数月磨合,才能最终出品。设计团队需和生产企业紧密结合,共同确定工艺细节,调整产品工艺,完善制作工序,达到最终的理想效果。例如一件脱胎漆器,不仅要注重颜色、纹饰、器型等细节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整体气质要高度统一。从文化创意本身,到后期营销需要的品牌、包装设计,都需要统一的呈现。市场营销阶段,需要对市场反应进行及时反馈与总结,根据销售业绩,对产品做出相应调整,并总结出下一阶段的研发思路。
1.回归生活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来源于日常生活的需要,手工艺原本就是日用之物,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之本性。要把握民间文化生活需求,以传统的民俗文化生活传递生活的气息,守护好民族文化的根基。因此在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中,应当更注重于文化的辨识性,以免让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元素等方面过于单一。设计师在开展非遗文创设计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市场调研,尊重百姓的生活习惯和情感诉求,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明确定位。充分考虑到非遗文化与传播载体的有效呈现方式,力争做到非遗文化元素与创意产品的自然融合。
2.跨界融合跨界融合为非遗与文创产品的整合提供了基础。“文创+非遗+”创造新经济形态。“十三五”期间,互联网和大数据化为核心的现代数字信息迅速发展,传统手工艺的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都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在这种形势下,手工艺行业的转型关键点是整合多元传播渠道,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弘扬传统文化,进而推动市场文化需求,刺激消费,促进产业链的形成。新媒体为非遗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VR、AR、MR等新技术的运用将会吸引更多受众人群。开拓公众号平台和APP移动终端,形成多元化传播格局,让更多的消费群体可以直观感受和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魅力[4]。
从单一的传播销售方式,扩展为品牌官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百度等搜索引擎、抖音等移动视频。爱马仕与中国设计师合作创立的品牌“上下”,是中国传统漆器跨界融合、多元发展的典范。2017年,大英博物馆收藏了该品牌“犀皮漆天地盖盒”,这代表了来自世界顶级艺术殿堂对当代中国手工艺的认同和支持。爱马仕有品牌影响力,它抓住先机,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它所用,丰富了其品牌的文化元素,这种跨界的多元融合,无形中提高了中国漆器的知名度。福州脱胎漆器的发展,也要善于寻找传统文化与技艺及商业的平衡点,建立品牌并产生品牌效应,融入产品的文化属性。应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介质,寻找福州脱胎漆器的再生之路,使脱胎漆器传统手工艺得到更好的推广运用,活态化地传承,用多样的作品,不断诠释其工艺之美,文创之美。
3.守正创新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的灵魂,材料、形式、技术或功能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蕴含在它的传承中,真正不变的是传统手工技艺的那种工匠精神和民族文化认同。非遗传统手工艺转化为文创产品,对原创性的要求较高。设计师们一物入魂、追求尽善尽美的作品,才能产生令人感动的力量。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将其活用于日常生活中,配合流通渠道和营销推向市场。如今全球的潮流是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以福州脱胎漆器为例,其具有使用越久越光亮的特性,大漆的颜色也更加稳定鲜亮,质感更加温润,这种特质相对于廉价的化学产品,更符合生态文化且更具未来性。全球化、快节奏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影响着地域文化的生存环境。
保护地域文化,使地域形象不被弱化、同化,非遗传统手工艺应依托传统地域文化,将古老的文化遗产转化为时尚的文创产品,转化成独特的地域形象代表,发展“传统+创意+地域个性化”的文创新模式。地域个性化的创意设计,首先源于传统的文化,再由设计来链接,最终形成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意相融合的环境,推动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稳定可持续发展。所有的手工艺者都必须密切关注最新科技的发展,通过最前沿的生产技术,推进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改进材料,改进外观及造型,适应大众的审美。无论是历史遗产,还是现代艺术,传统手工艺所呈现的地域风土人情,都会赋予产品本身一种特殊的气质,这种气质正是创新设计的基调。地域文化下的民间手工艺,普遍具有很强的装饰感,比如可以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纹样引入脱胎漆器的设计中,传统元素在当代设计中得到了活用,传统技艺借助创意激发出新的活力。而文创设计则需要融合传统技艺,注入更多文化内涵,才能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转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走向“文化自信”,助力文创发展战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5]。如何才能使传统技艺持久传承呢?应让它回归民众日常生活,在生产实践中创活态保护方式。福州脱胎漆器文创产品的设计是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方式之一。使非遗尤其是其中的传统技艺持久传承下去,需要做到两点:一是传统手工艺不是独立存在的,应源于生活,福州脱胎漆器的发展,应该要有较显著的地域特色,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文化空间和氛围。二是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福州脱胎漆器其资源转化为文创产品,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朱以青.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J].民俗研究,2015(1):81-87.
[2]陈伟.中国漆器艺术对西方的影响[M].人民出版社,2012:14-76.
[3]江上韵.从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艺术时空,2017(4):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