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04月25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汉代扬雄的“心画论”被后来者广泛地引证于书法之中,进而更推及到“画如其人”。以此观读傅吉鸿的画作不乏贴切之处。笔者与作者十余年的过从,故笔者对于傅吉鸿的艺道较之他人有更多的理解。傅吉鸿灵秀、文气而富于艺术的才情,对美的事物有超于常人的敏感,这使得傅吉鸿的作品中总表现出一种“天赋”,这对于一个从艺者无疑是首要的。而作为一名年届不惑的画者,虽不能说已全然处于自己艺术的成熟期,但却是最富活力的振荡年代。
在这样的年代,许多傅吉鸿的同代人已汲汲于功名而忙于为自己的艺术标新立异。傅吉鸿却走向了一条相反之路,他将自己的聪明浸泡于“美好的往昔”——那些深厚而永恒的大美(传统)之中,并使自己从前代人的绘画乃至书法的既有成就中有尽可能多的获取与把握,正所谓“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这显然是一种富于智慧的艺术“预谋”。因为我们能感受到傅吉鸿正为自己的艺术雄心积蓄强大的爆发力。近年来,吉鸿画艺尤进,浸迹生活成为其研究绘画并不断推进山水画当代表达的主要路径。从物到目,由目入心,由心向手,一种启于格物而升华出的意象表现方式逐渐谙练于吉鸿笔下。
这种技艺能力,既是一个从事本民族绘画艺术者所必须具有的先决能力,更是一种在人之中岁来临前所必须具备的绘画状态与水准,它决定着一个中国画家未来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在这一过程中,笔墨方式是吉鸿所始终坚守的,笔墨的具体语汇、方式,在与其秉赋、修养的交合中,吉鸿画风似已初见端倪。
我们可以从其“武陵记游”“甘青日记”等系列作品中品读到这一点:临景创作带来了画面的鲜活感,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身外风景让观者感到亲切;而细腻的观察视角,隽朗的笔致,既达于物形又不失自由的勾勒与点写;看似喜于细节表现却又不失物象整体意趣的表达;笔墨操控中提多于按,笔重于墨;画面气息纯正而真率,清新而雅逸,均是极富吉鸿气质特征的艺术表达。这里呈列的部分作品中,或取法于传统的诸多符号与画法,但却无处不透露出作者优于常人的笔性与情性;看似汲汲于身边景致的如实描绘,但又无处不显露出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与对生活的朴素情感,正如徐天池所谓学传统而能出“己意”者。良好的书法领悟还给予了这种“己意”助推力,笔法在造型之外已更多地流泻出个人的秉赋,显示出明显的精神指向。
我们全然有理由相信,傅吉鸿正坚定地走在自己的艺术选择中,我们亦有理由相信傅吉鸿未来的艺术还将有着巨大的飞跃,因为我们从他的画里已看到了潜隐其中的端倪:一种对美的敏锐所带来的新的发现;一种对技的谙熟所必然带来的法的超越;一种“固执”的个性持有所必然带来的鲜明艺路。吉鸿又一册画集即将付印,重读前册为吉鸿所作之序,言吉鸿其艺其性,多所仿佛。
数年过去,吉鸿艺理依然,然年已不惑,无论其艺其性又多了几分老沉。在我看来,数年之间,亦短亦长,吉鸿的绘画在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与推进是确实显而易见,不能不谈及的:首先不间断的笔耕与阅历使吉鸿笔下日渐功深,笔与性灵的融合让其笔性特质的表达更为彰显,笔与墨已有了吉鸿富于个性的鲜明印迹,从师古人到师造化进而向师心的转变正在演绎,从而笔墨间一种由显在的自信导源出的自由与自如使画面变得更为动人;其二,题材的指向在20余年的杂陈与选择中,正日渐趋向鲜明,一种既植根于现实又尤寄于人文(甚而文人)传统的母题被更多的表现,以西南地域为根基辐射广大的中原地区,成为吉鸿研艺的生活泉源,吉鸿努力使自己的艺术表达在现实的物我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这一旨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鲜明地呈现了出来;再者,数年间,吉鸿无论在自己的艺术视野还是艺术触觉上,都极大地拓展了。
吉鸿的艺术交往与交流已远远越出巴渝一域,进入更广阔的天地,无论参展还是个展,吉鸿较此前都更为活跃,在全国中青年画界,吉鸿已有了更多的参予并逐步建立起个人的影响力,也因之吉鸿成为了当下巴渝中青年画家中最为突出的成员之一。以上三者之外,在人人都会面临的中岁磨砺中,吉鸿在工作与生活上的经历与变化也让人印象深刻,而这些也成为其艺术不断增进的又一动因。
中岁的吉鸿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承受了更多的压力,这些压力中,尤其充斥了太多的“不如意”,吉鸿每能以正思维与正能量的心智去面对,淡然而又积极有为,在重重阻力与重负中前行,表现出了良好的德行与担当,不仅让自己的工作更为出色,生活上也井然有序,这种磨砺让自己的艺术从幻境中折射出更为丰盈的精神承载,使艺术得以不断增厚。
绘画艺术论文范文:绘画艺术家性格和风格两者有何关系
绘画艺术需要艺术家具有真实情感的创作,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艺术绘画作品,也能够使观赏者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绘画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创作者的真情流露,主要是依靠艺术者的性格与绘画风格形成的。下面文章通过对影响艺术家性格形成的因素加以分析,从而探究出艺术绘画作品的风格,进一步分析绘画艺术家性格与绘画风格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