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05月22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幽默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就是幽默,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独特的,而独特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幽默文化。通过对中西幽默文化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看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消除沟通障碍,减少文化差距,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关键词:幽默文化东西文化差异沟通效果
幽默是一种常见而且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九章·怀沙》中的“煦兮杳杳,孔静幽默”,然而这里的释义是安静,现在所指的“幽默”则是英文“Humor”的音译,最早见于林语堂先生的《论幽默的译名》一书,并一直沿用至今。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则认为:“幽默是指一种行为的特征,能够引发喜悦,带来欢乐或以愉快的方式使别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当代著名喜剧美学家陈孝英给幽默下的定义是:“幽默是创作主体以比较温和的态度和比较含蓄的手法,通过美与丑的强烈对照,对包含喜剧因素的事物作有意识的理性倒错的反映,造成一种特殊的喜剧情境,并进而创造出一种包含复合情感、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意境,使欣赏主体(即审美主体)产生会心的笑,来表达美对丑的优势。
”而不同的字典给出的幽默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辞海》的解释是“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幽默(Humor)的解释是:“thequalityinsomethingthatmakesitfunnyoramusing;theabilitytolaughatthingsthatareamusing.幽默;幽默感。”现代汉语词典对幽默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幽默是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一种情操,广泛存在于中西方语言中。含蓄精炼的幽默语言在使用与理解上离不开与其紧密相连的文化溯源。
幽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流形式,由于不同民族间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差异,幽默在中西文化中发挥的程度各不相同。西方幽默更多的的发挥了其缓解精神压力、确立优越感的功能,中国人使用幽默则似乎更侧重其社会教育功能。综合说来,中国的幽默语言更加侧重的是对所处社会这一大背景的描述,而西方幽默语言则较为单纯,它更加注重幽默语言对说话者本身的作用,如娱乐,解嘲等。西方文化更注重语言艺术,而且通俗易懂,在西方很多国家,幽默已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东方文化注重的是对文字的尊重,幽默是如神一样的交流艺术。
一、根源不同,文化不同
文学、宗教、历史等对于幽默语言影响很大。在我国,幽默语言起源于笑话和滑稽,常见的形式有民间谐语、排优的民谣说笑表演、等。中国的幽默语言大多数来自《红楼梦》等古代四大名著、民间神话传说以及中国传统的体育娱乐项目,比如戏剧、象棋等。汉字语言同样对幽默文化影响重大。汉语中有一句幽默: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这句话对中国人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估计我们小时候就熟知这句话,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指的就是各人有各人的喜好跟爱好,不能有所勉强,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一语双关,引人发笑。但对于不懂中国文化的西方人来说,不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许能理解基本含义,但却有可能抓不住它的可笑之处,中西方的习俗差异让幽默文化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西方幽默起源于古希腊的插科打诨。在宴席中,打诨者以模仿、跳舞、唱歌等滑稽的表现形式来活跃气氛。中世纪后,英国不同阶级开始广泛征集并公开讲述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笑话,虽然这一风气在传播西方幽默上大有好处,但到16世纪后期,贵族阶层们却逐渐抛弃了这一风气,不再在公众场合参与幽默活动。不过,西方式幽默还是最终不乏充斥着宙斯和其他神仙的风流韵事。西方的幽默语言多数来自莎士比亚戏剧和英美文学中的许多有名的人物或名称,希腊、罗马神话、《圣经》中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美国的棒球等。
二、形式不同,文化不同
中西方幽默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西方幽默是肢体幽默,类似于一些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马戏团里的小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卓别林可谓是世界上家喻户晓的幽默大师,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众所周知,幽默是他的拿手好戏,是他每一部电影里面必备的一项特质。卓别林最为擅长的是形体的表演,或者说是肢体语言,他是一个用行为、用故事说话的人。因此对于他而言,幽默无疑是最具有表现力的。英国人的幽默以人物性格内敛、怪异、沉默而有名,自嘲在很多情况下是实现幽默的最终目的。自嘲是一种自我贬低,是对自负的不屑和挑战,嘲笑自己的失败、窘境甚至是自己的理想。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英式幽默的代表人物,憨豆先生一边弹琴,一边摆弄着手机,间或打个喷嚏,胸无大志的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英国人以这种自嘲的形式展示了其独特的幽默文化。正如《纽约时报》记者斯坦利说:“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会像英国这样,在10亿观众面前来一番自嘲。要知道,让自己在别人面前显出愚蠢可笑的样子是需要勇气的。”可见,英国人的自嘲是达到了一定高度的。在西方幽默中极少有展现英雄人物的伟大形象,其中的主角几乎都是面临各种人生琐事和苦恼的小人物。
他们长相普通、衣着守旧、话语笨拙、智商平平,把西方人的自嘲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东方幽默是语言幽默,就像我们平时喜欢开一些玩笑话,比如相声啊,小品,它们不一定要有很多夸张的动作表达,光靠台词就能让你发笑。赵本山的幽默,略微浅显,艺术家的嘴皮子加上中华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他的幽默植根于独特的语言风格,在他的作品中,他时常自嘲:“我这哪是鞋拔子脸,我这可是正宗的猪腰子脸!”他一直用“大俗就是大雅”来淡化雅俗差异,调和二者分歧。这种幽默风格,有可能不是艺术化的处理,但绝对反应了生活经验。他最终满足了观众,所有人都开怀大笑了。
三、内容不同,文化不同
从内容上来看,中式幽默有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纵观从古至今的传统相声,针砭时事的段子占大多数。由于受封建思想的长期影响,中国人在社交场合显得一般都比较保守,拥有数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人在幽默表达内容上避免涉及到佛道、神灵、长辈、君王等,而是更多地以笑话的语言委婉影射出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因此,中式笑话以家长里短的生活题材为主,耐人寻味又引人深思,比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长、郑人买履、掩耳盗铃等广为流传的笑话。此外,宗教、性、死亡也是中式笑话中尽力避免的内容和话题。
相反,在西方幽默中,纯娱乐性质的幽默占比重很大,这是幽默的一个本质特征。中国笑话中所讳莫如深的话题却比比皆是。美国人常以政界人物的性丑闻作为幽默的谈资即是典型的表现,而对“性”避而远之的中国笑话则很难有这种的例子。因此,我们不得不说,中西方幽默在内容上的不同侧重是其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产物,也与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四、目的不同,文化不同
西方幽默更多的是为了娱乐,西方的幽默可以顺手拈来,任何事情都可以幽默一下,表现的更为直接。例:Teacherasked:“WhoisthespeakeroftheHouse?”Smartkid:“Mother.”在这个对话中,老师问的“House”是议会的简称,“thespeakeroftheHouse”指的是议长,而那位聪明的孩子却把它当作“家庭”来理解,thespeakerofthehouse就成了一家之主了。这种幽默会话在西式幽默中比比皆是,它故意利用一词多义的一种文字游戏,故意让听者误解,闹出笑话,达到幽默的效果。这是西方幽默的目的,为了活跃气氛。中式幽默,则有更多的现实意义,中式幽默不仅娱乐群众,还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具有讽刺与娱乐的双重目的。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战祸不断的朝代,打来打去,万里堆白骨。最后总算安顿了下来,但统治者并没有让百姓休养生息,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喘气。就拿南唐皇帝李升在位时说吧,人民因受到许多捐税的侵害,不胜其苦,干脆叫南唐皇帝“万万税”。??苛政猛于虎,足见其害!一年大旱,田地龟裂,禾苗半枯,河床朝天,深井汲干。老百姓都到龙王庙去求神拜佛,烧香念经,祈祷下雨。可折腾了好久,天上没有飘来一朵云,东方没有刮来一丝风,烈日当空,日日如此。一天,皇帝正在花园里举行盛大宴会。饮醇酒佳酿,嚼山珍海味,侃天南地北,赏笙歌燕舞。
??这时不远处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不一会儿,太监喜滋滋地禀报说:“京都郊区突然下起雨来,雨量特大,庄稼得救了。”皇帝龙颜大展,既而又疑惑地问:“现在京郊下起雨来,唯独京城却不下雨,难道我们监狱中有冤枉的事违背了天意吗?”教坊长申渐高笑道:“这雨是怕抽税,所以不敢进京城呀!”皇帝听出了弦外之音,不由羞愧满面,他懂得,老百姓逼急了将意味着什么。??于是,下令免去一切不合理的额外税收。中式幽默由于历史原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中式幽默更侧重于社会教育功能,有着更大的历史使命,更多地为社会服务,大多用来讽刺或针砭社会现实,或者为了增进社会的和谐融洽。流传到现在的传统的相声或小品,很多是来源于生活,用一件事或一个人来表达幽默。
像赵本山的作品《相亲》,《昨天今天明天》都表达了亿万农民的夙愿,在幽默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考。幽默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写照。幽默不仅是发自肺腑的笑,也是指来自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智慧思想,折射出世界不同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幽默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它用诙谐、轻松或是讽刺的语言形式表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事物,使人在笑声中受到更深层次的启迪。而对幽默语言的运用不仅是一个“语言关”,还需要对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有所了解。随着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深入,克服国家间语言与文化的隔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幽默语言通常是增进彼此感情的几个最佳渠道之一。要正确理解一个国家的幽默语言我们就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精髓。中西方幽默文化的不同主要是由于本土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论读书,论幽默[D].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2龙海鹰.中国笑话和西方幽默[J].四川外国语学报.2003(1):129-132
3万年世贸.中西方幽默之源流及差异.中国笑话和西方幽默[J].扬州师院学报.1992(4):56-59
4万晓艳.从跨文化的视角解读中西方幽默[J].黑河学刊.2010(1):59-60
文化教育论文投稿刊物:黑河学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黑龙江省黑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黑龙江省黑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