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蒙古神话比较研究百年回眸

时间:2020年11月12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 要: 蒙古神话比较研究走过百年历程,前仁学者主要借鉴历史学、民族学以及比较文学、比较神话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蒙古神话与突厥语族民族神话、佛教神话或古印度、藏族神话以及其他相关民族神话的关系,追寻蒙古神话的产生发展及其多元文化特征,取得令

  摘 要: 蒙古神话比较研究走过百年历程,前仁学者主要借鉴历史学、民族学以及比较文学、比较神话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蒙古神话与突厥语族民族神话、佛教神话或古印度、藏族神话以及其他相关民族神话的关系,追寻蒙古神话的产生发展及其多元文化特征,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 今后应当进一步开发利用蒙古神话及其相关民族神话资源,更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范围,力争比较研究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蒙古神话; 比较研究; 百年; 成就

文化纵横

  蒙古神话是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的一部分,属于古老的民族神话。 关于蒙古神话的关注,从布里亚特蒙古学者道尔吉· 班札罗夫所著《黑教或称蒙古人的萨满教》(1846年)一文的问世算起,已有173年的历史; 而蒙古神话的比较研究,从日本学者白鸟库吉(Shiratori kurakichi)发表的《蒙古的古传说》 (1912年)一文算起,已有107年的历史,因此蒙古神话比较研究确实是走过了百年历程。

  回顾百年学术历程,蒙古神话的比较研究是从无到有,从浅入深,在研究方法上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换。 而比较研究则始终遵循蒙古民族历史文化的发生、发展以及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蒙古神话与相关民族或国家神话之间比较研究。 首先,蒙古民族与突厥语族诸民族的语言同属阿尔泰语系,具有天然的族源与语言文化关系,神话文化亦然,两者很多神话是同源或接近同源。

  但是后来诸民族文化发展的脉络不同,接受宗教文化的不一,诸民族神话之间也发生了诸多差异,学者们根据上述历史线索,在两者神话之间进行比较研究,追索其文化的相同与差异,力图复原其原初面貌。 其次,蒙古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接受数种宗教,这些宗教信仰对其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影响,但其中藏传佛教对蒙古文化的影响最深,就神话而言,很多古印度神话、西藏神话以及佛教神话均以佛教为媒介传入蒙古文化领域,与蒙古原有的神话结合,形成新的“神话”,使得蒙古神话成为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神话。

  相关学者又关注蒙古民族接受佛教之后其神话发生变化,这一历史事实,自然而然地选择蒙古神话与古印度神话、藏族神话以及佛教神话之间的比较研究。 蒙古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与毗邻而居的兄弟民族发生诸多文化联系,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诸民族神话文化的交汇和交融,为了验证民族之间早期文化交流的事实,学术界又选择了蒙古神话与这些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 蒙古民族也在其最辉煌的时期,即十三世纪,与亚洲和欧洲很多民族发生诸种联系,也有过文化交流的机遇,在诸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神话文化也许受到某种影响。 所以,蒙古与上述民族之间的神话的比较研究也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依据蒙古民族的历史发展与其他相关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的脉络,考察梳理一百多年来蒙古神话比较研究的学术历程。

  一、蒙古神话与突厥语族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

  神话是人类早期文化的产物,在诸民族先民氏族社会时期已经产生了最初神话,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氏族集团逐渐演化为民族的过程中,诸民族先民将自己“分到”的神话加以“改写”并传给后人,最后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各民族神话。 而这些“改头换面”的民族神话中多少也能携带一些古老神话的要素,神话学家的任务就是将诸民族的神话集中起来进行比较研究,还原其原始形态,建构早期人类神话文化的原初面貌。 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民族和突厥语族民族之间族源及语言文化关系密切,两者的神话文化关系亦然。 因此,蒙古民族和突厥语族民族神话文化关系早已走进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以及神话学家的视野。

  族源神话,又称族源传说。 学术界首先关注蒙古民族与突厥语族民族之间存在的族源传说的关系。 日本历史学家、民族学家白鸟库吉于1912年发表《蒙古的古传说》一文。 论文论述《蒙古秘史》所载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传说,即所谓“苍狼白鹿传说”以及波斯史学家拉施特所著《史集》所载“额尔古涅·昆传说”,然后与这些族源传说与《隋书》所载突厥人狼祖传说进行比较,同时把这些传说与乌孙、高车等古代突厥语族民族狼祖神话传说进行比较,指出了蒙古民族和突厥语族民族族源传说的同源特质。 白鸟库吉的这篇论文首度关注蒙古和突厥语族民族神话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学术创新价值和意义。

  1938年白鸟库吉又发表《突厥及蒙古的狼种传说》一文,称“蒙古的狼种传说实际上胚胎于突厥的建国传说(即“族源传说”),蒙古的狼祖传说是在突厥狼祖传说的基础上产生,实为突厥传说的发展了的形式; 突厥语族民族狼祖传说中描绘的“西海”,相当于《蒙古秘史》第一节所载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传说中的“腾汲思”(Tengiz),而高昌国狼祖传说中的“其国西北洞穴”相当于拉施特《史集》所载“额尔古涅·昆传说”中的额尔古涅(Ergune Kun)。

  1913年,内藤虎次郎(Naito Torajiro)发表《蒙古的建国传说》一文。 他把蒙古人的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传说和阿阑豁阿感生传说与拉施特《史集》所载“额尔古涅·昆传说”进行比较,认为“狼鹿婚配”传说与《北史》所载突厥建国传说和高车狼祖传说相似。 他引用王充的《论衡·吉验篇》所载夫余的东明传说和高句丽的朱蒙传说,认为感神生子的“阿阑豁阿”故事在塞外民族中不无多见。 这个传说与夫余、高句丽和百济的建国传说更接近。 而蒙古的“狼鹿婚配”传说则是蒙古接触突厥之后,袭取其说,仅附加一些其他内容而已。

  众所周知,后世对《蒙古秘史》记载的“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传说”和拉施特《史集》所记“额尔古涅·昆传说”与突厥语族民族狼祖族源传说进行比较研究,寻求两者族源传说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探索这些传说的同源特色,但是必须关注的是,这些比较研究日本学者一百多年前已经进行,并得出蒙古、突厥传说同源的结论。 此后日本学者一直没有停步,他们继续深入研究蒙古传说和突厥语族民族传说,使得这一领域研究步步深入。

  1964年,日本学者村上正二(Murakami Syoji)发表长篇大论《蒙古部族的族祖传承》,文中探讨蒙古的“苍狼白鹿传说”“阿阑豁阿传说”和“额尔古涅? 昆传说”,指出,蒙古古老的传说“额尔古涅? 昆传说”反映了由涅古思和乞颜两个父系外婚集团形成的蒙古部族社会的基本结构。 而且,涅古思和乞颜集团分别以“苍狼”和“白鹿”为氏族族灵,以此表征两个外婚氏族的并存。 据此,可认为,以圣兽象征的族灵为外婚集团各自的图腾。

  并且,这些传说叙说着蒙古民族的发祥和迁徙,同时,民族的“灭绝”和“再生”是得力于萨满的“锻冶部族”而实现的。 而这些传说的母题与东南亚一带传承的民族发祥传说母题同属一个类型,不尽如此,这些传说还和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锻冶部族”创世故事相关联。

  村上正二在当时已经提出“额尔古涅? 昆传说”中的涅古思和乞颜两氏族集团分别以“苍狼”和“白鹿”为族灵。 他的这一观点,比中国学者提前了半个世纪。 从表面上看,村上正二未能对蒙古的族源传说与突厥语族民族族源传说进行比较,但他最后提出的“锻冶部族”创世故事指的是古突厥阿史那氏的狼祖传说,所以他的上述研究仍然基于蒙古和突厥的同源神话传说。

  在国内最早关注蒙古、突厥族源传说及其两者关系的是韩儒林先生。 1940年他发表《突厥蒙古之祖先传说》,以各种文献记载为依据,首先探讨乌孙、突厥、高车等突厥语族民族狼祖传说并与蒙古苍狼白鹿传说比较,然后畏吾儿和蒙古感光生子传说进行比较,最后探讨蒙古接受伊斯兰教和佛教之后其族源传说的演绎改变等。 韩儒林的这篇论文是国内首度比较全面深入研究突厥和蒙古族源传说的学术成果,为后来的研究打造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呼日勒沙研究蒙古族源传说,并与突厥语民族族源传说进行比较。 他发表《图腾理论与孛儿帖赤那和豁埃马阑勒》《猫头鹰崇拜与氏族起源传说》等系列学术论文。 他的论文涉及蒙古、突厥语族民族族源传说,将这一研究引入蒙古神话传说比较研究的领域。 满都呼教授的《蒙古语族与突厥语族民族族源传说比较凡说》,是蒙古、突厥族源传说比较研究力作。

  该论文吸收借鉴神话学、图腾理论以及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比较蒙古、突厥语族民族族源传说,探讨两者的共性与差异性‍‌‍‍‌‍‌‍‍‍‌‍‍‌‍‍‍‌‍‍‌‍‍‍‌‍‍‍‍‌‍‌‍‌‍‌‍‍‌‍‍‍‍‍‍‍‍‍‌‍‍‌‍‍‌‍‌‍‌‍。 其中蒙古、突厥语族民族族源传说中的乌鸦图腾族源传说、天鹅图腾族源传说以及树木图腾族源传说进行比较,认为蒙古、突厥各民族族源传说中的动物图腾或植物图腾是相同的,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氏族部落拥有相同的图腾,证明这些氏族可能是同源的。 在上述民族族源传说中氏族的图腾动物或图腾植物相同,以此推断,阿尔泰语系蒙古民族和突厥语族民族先民拥有相同的祖先。

  那木吉拉的学术论文《“符离之窟”与“额尔古涅·昆”——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语族民族先民“先祖之窟”信仰及神话传说探讨》一文也论及蒙古、突厥语族民族神话传说的相通性,提出汉籍所载突厥语族民族狼图腾神话中的“符离之窟”(“狼之窟”)与蒙古源传说中的“额尔古涅·昆”存在相通性,它们均为神话传说中的幻想境界,是蒙古、突厥先民“先祖之窟”的象征,它的原型取自大自然的山穴。 这些山穴作为原始部族的生活场所,后来人类将其神圣化,成为古人顶礼膜拜的对象,并在神话传说中作为圣地频繁登场。 论文还指出,“先祖之窟”信仰习俗及其神话传说在亚洲北部诸民族中广泛传承,是北方少数民族信仰习俗文化的一部分。

  除上述之外,学术界也从蒙古、突厥语族民族之间语言文化密切关系为基础,频繁比较分析两者的神话传说,试图解释两者早期文化的相似度。 那木吉拉《〈苏勒哈尔乃传〉及其常青植物神话母题——蒙古、突厥语民族常青植物神话比较研究》《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民族常青植物神话比较研究》等学术论文中将蒙古的常青植物神话和蒙古文《苏勒哈尔乃传》所载神话、古亚历山大大帝传说中的常青植物神话母题以及印度故事、哈萨克长命泉神话进行比较,试图追溯蒙古、突厥语族民族常青植物神话原初形态。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阿尔泰(Altaians)族与蒙古族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语言文化关系,两者的神话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尤其是阿尔泰族与相邻而居的布里亚特蒙古之间的文化交流很密切。 陈岗龙根据上述民族之间的文化关系,发表《蒙古萨满神话与阿尔泰神话的比较研究》一文,论文首先讨论布里亚特蒙古、蒙古最初萨满来历的神话、蒙古萨满神话中的鸟与萨满关系以及最初萨满与熊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然后蒙古萨满神话与阿尔泰族神话进行比较,指出阿尔泰语系蒙古民族神话和阿尔泰族神话中,萨满的职能相同,即从天上来到人间拯救被魔鬼夺走人类灵魂的萨满职能相同。

  综上所述,一百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关注蒙古神话传说和突厥语族民族神话传说的关系,尤其是注重族源传说的关系,其研究从肤浅到深入,从狭窄到宽阔,从研究学科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单一性到多样性,从历史学、传说学以及民族学等早期传统的学科理论研究发展到现在的比较神话学、比较故事学以及当下流行的母题、类型学方法进行研究,取得令人振奋的成就。 但是蒙古、突厥语族民族神话传说的比较研究仍然有着较大的空间,如进一步挖掘活态的民族语神话传说资料,并翻译利用; 扩大比较研究范围,加强比较研究力度等。

  二、蒙古神话与佛教神话及印藏神话的比较研究

  从古匈奴时期佛教传播于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在思想观念上影响了北方民族先民,但是蒙古民族真正意义上的接受佛教,是十三世纪。 在元代,蒙古上层社会普遍接受藏传佛教,其思想观念极大地影响了蒙古上层社会,有元一代,佛教成为“国教”。 十六世纪藏传佛教再度弘通蒙古地区,在数百年间几乎所有蒙古诸部无一不接受佛教,佛教的思想观念极大地影响了蒙古民众。

  古印度和藏族神话以及佛教神话主要以佛教为媒介,与蒙古神话碰撞,最终使得蒙古神话发生变化。 在蒙古神话中产生了移植的具有古印度佛教色彩的神话和藏族神话,蒙古原有的神话也受到古印度或具有佛教色彩的神话影响,部分藏族神话也进入蒙古文化的领域,影响蒙古神话,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现象。 学术界根据蒙古神话与佛教神话、印藏神话之间的这种关系,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之由来、文化交流之后发生的变化。

  蒙古国学者S·杜力玛《蒙古神话形象》一书中说,蒙古后世文人的神话文化的知识大都来自古印度文献《吠陀》、史诗以及佛教神话。 蒙古的喇嘛学者们为古印度和藏文典籍作注时,也要利用印度和藏族的神话。 而他们把起源于印度和藏族的神话与蒙古本土的生活习俗和蒙古人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将其改编为蒙古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

  前苏联学者С? Ю? 涅克柳多夫在《关于蒙古神话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很难将佛教神话从西藏—蒙古共同文化宝库中分离出去,而且佛教神话对于蒙古精神文化来说,也很难断定将佛教神话视为“舶来品”的观念是正确的。 佛的形象、象征以及情结已经深深渗透到蒙古人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蒙古文学、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色巴图和宝力高所著《传播于蒙古的佛教神话功能》一文主要探讨传播于蒙古的佛教神话的两个功能,之后论述蒙古神话中的佛教神话影响之深刻。

  有关蒙古神话与佛教文化影响的讨论,时至今日仍在继续,扎拉嘎夫于2018年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蒙古文版)上发表的《蒙古神话的佛教影响探析》一文中从神话与宗教、神话人物与宗教人物的关系来解析神话与宗教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并用蒙古神话中大量存在的佛教教义戒律以及形象、情节的介入来阐释蒙古神话的佛教影响。

  由于蒙古神话与古印度神话、佛教神话、藏族神话之间的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学术界从不同角度研究两者的关系,他们往往采用比较的方法。 那木吉拉著《蒙古神话比较研究》一书中作者借鉴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和比较故事学的母题、类型研究方法,考察蒙古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腾格里(天神)神话、日月星辰神话和动植物神话与印、藏神话、佛教神话的关系,探讨蒙古神话如何以佛教为媒介,接受佛教神话和信仰佛教的古印度、藏族等民族或国家神话影响以及蒙古神话接受影响之后发生的发展变化。 该学术专著在蒙古民间文学及神话研究领域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首肯。

  “搅拌乳海神话”系古印度神话,随佛教传遍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很多地方的著名神话。 蒙古族也毫不例外地接受了该神话。 该神话文本不仅在蒙古文宗教经典和历史文献当中有所记载,在蒙古民间也流传各种口头变体。 陈岗龙著《蒙古搅拌乳海神话的比较研究》,一文将蒙古与印度搅拌乳海神话进行比较,追溯其神话原型,进一步分析蒙古搅拌乳海神话诸母题、情节,并与相关神话、史诗中的神话母题、情节进行比较,试图阐释蒙古搅拌乳海神话与相关国家或民族神话之间的关系以及蒙古神话自身固有的特征。

  古印度“搅拌乳海神话”进入蒙古文化圈,在其影响下蒙古民间产生独具特色的日蚀月蚀神话。 那木吉拉著《蒙古神话和英雄史诗中的印度日蚀月蚀神话影响》一文也借鉴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方法,探讨古印度“搅拌乳海神话”对蒙古神话和英雄史诗的影响及其途经。 论文首先讨论蒙古古文献所载古印度“搅拌乳海神话”文本,然后探讨该神话对蒙古神话的影响,在蒙古民间口头产生的日蚀月蚀神话及其变体。

  那木吉拉著《蒙古族北斗七星神话比较研究》一文也是蒙古神话与印藏神话比较研究之作,论文首先对蒙古北斗七星神话与《五卷书》《尸语故事》中相关故事进行比较,然后对蒙古北斗七星神话与藏族北斗七星神话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蒙古族北斗七星神话的核心母题产生于蒙古人信仰佛教之前。 而蒙古各部普遍接受佛教观念的过程中,印度和藏族离奇故事和藏族北斗七星神话影响蒙古神话,其情节母题替代或充实了蒙古神话主人公的经历,使之成为尤为完美无缺的神奇形象。 蒙古神话虽然接受印藏神话故事的影响,但其主题内容及其附件依然保留下来,仍不失为是蒙古固有神话。

  那木吉拉著《蒙古创世神话的佛教文化影响》一文专门探讨佛教文化对蒙古创世神话的影响。 论文评介相关学者们对蒙古神话与佛教神话和信仰佛教的印度、藏族等民族和国家神话对蒙古创世神话的影响,探讨了蒙古神话接受佛教神话以及相关民族或国家神话影响之后发生的变化。

  巴雅尔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用蒙古文撰写了《蒙汉创世神话比较》一文,该文运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方法,探讨蒙汉创世神话的关系。 首先肯定此前有些学者提出的汉族创世神话接受影响于印度创世神话的观点,然后认为汉族创世神话又以佛教为媒介,影响蒙古创世神话。 我国汉族“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是否接受印度同类神话影响,这是学界至今争论的学术话题。 同样,蒙古创世神话是否通过佛教媒介,接受汉族创世神话影响,也是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

  总之,蒙古神话与佛教神话或与佛教相关的民族或国家神话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且这一学术研究还在进行当中,相信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在更加宽广的领域内行进,相信有更多的研究成果问世。

  三、蒙古神话的多角度多层次比较研究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相关学者关注蒙古神话和跟蒙古民族无“实事联系”民族神话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与蒙古民族毗邻的或相距甚远,但有“实事联系”的民族神话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探讨蒙古神话的特点及其产生、发展的轨迹。

  1938年播磨酋吉(Harima Yukichi)发表《布里亚特人的世界创造说》一文,介绍最高神创造大地和人类、狗发毛的来历、洪水神话等。 关于布里亚特人的口承,他说布里亚特蒙古在二、三百年间与俄罗斯人杂居,接受了俄罗斯文化的巨大影响,从而布里亚特蒙古的固有神话传说接受了基督教思想影响。 布里亚特人的创世传说也接受《圣经》的影响,又受到萨满教和佛教的感化。

  播磨酋吉的论文《布里亚特人的世界创造说》发表63年之后,陈岗龙发表《蒙古洪水神话的基督教因素》一文,同样探讨布里亚特蒙古神话的基督教影响,认为布里亚特蒙古创世神话有两个系统:一种是保留原始萨满教信仰的神话,这类神话主要反映布里亚特蒙古先民的氏族社会状况; 另一种则是渗透基督教观念的较晚近的神话‍‌‍‍‌‍‌‍‍‍‌‍‍‌‍‍‍‌‍‍‌‍‍‍‌‍‍‍‍‌‍‌‍‌‍‌‍‍‌‍‍‍‍‍‍‍‍‍‌‍‍‌‍‍‌‍‌‍‌‍。 这一类神话在表面上也采用了《圣经》所载造人神话和洪水神话母题情节。 该文还认为,布里亚特创世神话中隐喻了萨满教同基督教的斗争,其洪水神话中的滔天洪水象征着基督教文化的大洗礼。

  潜水神话(earth-diver myth)为创世神话的一个重要类型,潜水神话称,神命其助手神潜入海底捞出泥土创造了世界。 陈岗龙著《蒙古潜水神话的比较研究》一文将蒙古潜水神话置于该神话类型所分布的诸民族大文化圈内,进行比较分析,追寻蒙古潜水神话的发生、演异的轨迹,剖析蒙古潜水神话的多元特征和多层次特征。

  1974年日本学者田中克彦(Tanaka katsuhiko)发表《蒙古神话和日本神话》一文。 该长篇论文以序言、蒙古神话的资料特质、布里雅特口头传承的意义、高天原和“天降”、地界里的诞生—从神到英雄、雅库特“天降”二类型、“记纪神话”和其他类似点、北方系神话里的南方要素等部分构成。

  序言里主要论述了日本与蒙古以及整个阿尔泰语系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的缘起。 论文的其余部分中主要以论述蒙古及布里亚特神话资料的特点,并以《格斯尔传》中的神话故事为例,与日本的相关神话故事比较,得出如下结论:蒙古及近邻民族传承和日本神话之间存在不少的相通要素。 这些共通要素中,即有来自蒙古或者是阿尔泰语系固有起源的成分,也有印度、中国西藏、伊朗以及其他民族成分。 所有这些都是从南方,与日本不同的途经得到的共同的文化遗产。

  那木吉拉还发表了《中亚地区狼和乌鸦信仰习俗及神话传说比较研究——以阿尔泰语系乌孙、蒙古事例为中心》一文。 该文借鉴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方法,探讨阿尔泰语系蒙古、突厥语族民族的狼和乌鸦双重信仰及其神话传说,并与古罗马的狼和啄木鸟信仰以及相关人物传说进行比较,追寻阿尔泰语系蒙古、突厥语族民族先民的狼和乌鸦双重信仰及其神话传说及其产生发展的脉络,该论文的英语译文发表于《亚洲民族学研究》。

  那木吉拉著《蒙古洪水神话比较研究——以〈天上人间〉和〈猎人海力布〉为中心》一文,以蒙古洪水神话《天上人间》和《猎人海力布》为研究对象,与满族和鄂伦春族洪水神话、古印度洪水神话、汉族洪故事进行比较,探讨蒙古洪水神话与上述民族同类神话异同及其特征。

  最后,蒙古民族与满族在历史上不仅居地相连,而且两者语言同属阿尔泰语系,语言及文化关系密切,神话也诸多相同之处。 因此学术界又关注蒙古族与满族神话的关系。 包哈斯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蒙古族和满族神话的比较研究》,这是国内外第一部满蒙神话比较研究成果。 包哈斯又发表《天神大战—蒙古族和满族的天神神话比较研究》一文。 论文指出,蒙古族和满族的天神神话均有鲜明的特点和有趣的形象,虽然不像希腊神话那样有完整的体系和故事情节,但在两个民族的神话中天神神话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如蒙古族神话“天神之战”和满族神话“天宫大战”,都通过讲述天神之间发生的战争,体现了这个世界开初的模样和秩序,构建宇宙模式,表现了初民对宇宙、人类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比较两者的异同,欲追根溯源,旨在展示满蒙两个民族先民远古文化某些相同特征和殊异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原委。

  文学方向论文范例:虚无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观的建构

  综上所述,蒙古神话比较研究走过百年历程,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本世纪一十年代初为蒙古神话比较研究的黄金时期,蒙古神话的比较研究在上述三个领域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在研究方法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采用历史学、民族学以及民间文艺学的方法,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主要借鉴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学、比较神话学的方法以及母题、类型研究方法,以追寻蒙古神话发生、发展轨迹及其多元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

  总体上看,经过几代学术同仁的共同努力,蒙古神话的比较研究取得不菲的成就,但是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今后的蒙古神话比较研究,要进一步挖掘利用蒙古神话以及与之相关的民族神话及其语境资料; 及时更新研究理论与方法; 扩展比较研究领域,力争比较研究向纵深发展。

  作者简介:那木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