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11月13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楼兰,作为中国汉代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一个重要门户,汉帝国玉门关西出以后的第一个西域诸国,在中国丝绸之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楼兰仿佛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交接点,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辐射到楼兰地区后,再往东的文化影响就十分有限了。中国文化以其强大的国力及厚重的文化体量保持住自己的主体性。而汉帝国作为外放型国家积极的经营西域,也在楼兰等西域诸国中留下了深深的汉文化印记。特别是楼兰作为距离最近且最重要的一个交通枢纽,汉文化的影响深深的打入了这个地区的历史中。
建国以来,我国新疆考古文物研究所对于新疆地区的文物进行了多次的考察勘探。特别是1995年,对新疆营盘遗址的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一共两次共发掘古墓112座,清理被盗古墓120座,出土文物近千件,详细资料可以参考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995年发掘简报》。
笔者注意到在发掘简报中列出的棺木型制:槽形棺22座、箱式彩绘棺5座、船形棺1座。我们知道,古人对于丧葬仪式是非常重视的,从仪式到葬具的选择上都有背后深刻的文化含义。在营盘遗址中发现了数个不同的棺木形制,从这些棺木形制的选择中,就能看到楼兰文化生态的多元性。
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两次进行文物考察清理中及其后在营盘—楼兰这段楼兰道上,彩绘木棺都有出土,由此可知彩绘木棺所代表的文化背景是在一定时期内在营盘—楼兰地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这些出土彩绘木棺的墓葬中最具代表的是M15营盘男子墓,规格最高、文物最丰。
M15营盘男子墓墓主人死亡年龄虽为25岁,但是其墓地所处的位置和陪葬品都无一不表明了他独特的身份。他身着罽袍、头枕鸡鸣枕、脚穿绢面毡袜,遗体安放于四足箱型彩绘木棺中。他身上所穿的罽袍是一种具有超高艺术价值的毛纺织品,这件罽袍是用红黄两色的毛线以重纬织造的方式制作,这种制作方式制作的罽袍正反两面纹饰相同但是花色各异,视觉上极具观赏性,在汉文史料中就多次提到这种纺织品的名贵1。
在这件织物上,纹饰内容为石榴树及四组两两相对的裸体武士以及牛羊回首各一组。裸体武士题材显然是希腊—罗马风格的艺术题材,而牛羊题材在波斯艺术和北亚游牧民族艺术中较为常见2,石榴虽然后来成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题材,但是作为外来物种同时期并没有在中国汉文化艺术中出现。因此,这件罽袍在纹样上带有强烈的外来风格,甚至不排除它是经由丝绸之路从西进入到楼兰的商品。
而同样是M15墓中,墓主人所采用的棺材——四足箱型彩绘木棺却是强烈的汉文化色彩的葬具。于志勇、覃大海在《营盘墓地M15及楼兰地区彩棺墓葬初探》中自己考证了M15中葬具的摆放及种类,认为棺木和陪葬品及下葬方式上都是带有浓厚的中原丧葬文化的烙印的。M15彩绘木棺的彩绘内容为连璧纹和日、月,这些都是汉代丧葬文化中的典型纹饰,体现了汉代升仙思想的艺术题材。
这种在墓葬中多文化交融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M15墓所出土的彩绘木棺并非孤品,实际上新疆考古文物局在1995年以来在营盘—楼兰一线发现了多件彩绘木棺,时间上集中在东汉晚期到魏晋这一阶段。结合时代背景,东汉后期以后,汉政府因为自身的问题对于西域的管辖力下降,众多通商道路中,楼兰道由于更利于管理统摄不仅未受影响反而更加繁荣。魏晋时期,国内长期战乱导致中原政权对于西域的控制更加松散,都护一职裁撤,仅设西域长史,驻地楼兰3。
因此,彩绘木棺的大量出土与这一时期中原政府对于楼兰地区的屯戍经营具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猜想这些彩绘木棺的主人也许正是从中原前来屯驻的驻屯汉军。他们在此身死以后仍旧以中原故土的丧葬风俗来顾慰自己死后的灵魂。
因此,在M15营盘男子墓的罽袍陪葬品和彩绘木棺的结合就非常有意思了。对此,学界有多种看法,较为主流的有营盘男子是墨山国贵族,而其选用汉式彩绘木棺其实是汉文化在此地扎根影响的结果。还有则认为他是汉人商旅,身上的罽袍源自其商人属性。但无论是学界采取哪种观点,都不可否认的是,M15墓是中西方文化在汉晋时期在楼兰交融的体现。这充分展现了当时楼兰地区独特的文化生态,它是一个多文化融合沉淀的地区,商业和宗教交流为这个地区打下了开放包容的氛围,并以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把这种当时的文化属性保留了下来,让我们一千多年以后仍能够看到当年的风貌。
文化交流方向论文范例:中西方文化互通交融形成的竞技太极拳
结语:
汉晋时期,特别是魏晋政权由于其自身政权的内乱导致的衰弱,因此对于西域的控制由西域全境变为楼兰地区等靠近河西的地区重点屯驻。而这个背景下反而让楼兰地区打下了深深的汉文化印记。以M15为代表的一批带有汉地特色的丧葬用具表明了此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汉文化影响。
再次,从M15的陪葬品特别是红底人兽树纹罽袍来看,汉文化在此地并非是一种强势的排他存在,而是一种包容开放的进入。楼兰地区的多元文化生态仍旧以原有的方式存在着,与汉文化并存。带有浓郁的西方风味的商品和艺术品也存在于楼兰地区的人民生活当中。不得不说,一千多年前楼兰地区的文化生态给了我们当下在处理和看待国与国及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
1 见《汉书·高帝纪下》引"贾人毋得衣锦秀、绮罗、絺纻、罽" ;又见《魏书.方技传》引"佗别传曰:'诸梁时,西域胡来献香罽、腰带、割玉刀,时悔不取也。
2 见 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综述》中华书局 2005
3 见《魏书》
作者:李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