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6月15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文章从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课程建设的视角,结合担任高铁乘务服务礼仪专业教师的教学经历和带领学生参加乘务实习、走访座谈企业的实践,通过对用人单位高等级职业技术人才素质需求情况的分析,探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礼仪文化课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课程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中华礼仪;礼仪课程;问题;对策
中华礼仪文化博大精深,世代相传。在高职院校开展中华礼仪文化知识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速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华礼仪文化课程融入高职院校高铁乘务专业教学体系势在必行。它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更加紧密、同人民群众期待更加契合的目标。高铁乘务专业的学生通过中华礼仪文化课程的刻苦学习,文明修身,一旦进入高铁领域,其标杆示范作用不可估量,更为重要的是在高职教育中建立健全中华礼仪文化课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一、中华礼仪文化课程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从新时期高职人才思想品德培育的高度,认清礼仪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进入新时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就新时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礼仪文化课程建设提出明确指导意见,深刻阐述了礼仪文化课程的时代价值及其重要性,为教育领域开展中华礼仪文化课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中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同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指出,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智能立体交通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大幅提升。由此可见,传承中华优秀礼仪文化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二)基于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素质需求和期望的视域,认清礼仪文化课程建设的紧迫性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铁路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给传统客运乘务人员、传统客运服务质量带来严峻挑战,要求乘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掌握良好的外语能力,具有高雅的职业美感和良好的礼仪形象,熟悉现代列车的新技术、新设备,而且要具备现代列车乘务服务的新理念,特别要注重把以人为本、高质量服务旅客的新理念贯穿到服务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技术世界领先,管理服务一流”的铁路发展目标之中,彰显中华礼仪文化课融入高铁乘务专业教学的紧迫性,要不断探索“以礼育人”的新路径,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良好形象、善于沟通的高铁乘务技能人才。
(三)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出发,认清礼仪文化课程建设的必然性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其中一条显著标志就是要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因此,民心相通既要与世界文明同频共振,又要与古老的文化传统血脉相连,中华传统文 化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世界文化交融发展,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体现出中国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
过去八年,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使人们看到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既定事实,更看到了中华礼仪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闪烁的耀眼光芒,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志愿者在参与中国铁路春运时表示,特别珍惜在“中国师傅”的帮助下不断学习高铁服务礼仪、服务技巧,让更多旅客感受自己的用心服务。高质量的高铁服务礼仪、服务技巧已成为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软实力”的一张名片。世界需要中国,中国更离不开世界,中华礼仪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中华礼仪高素质人才已成必然选择。
二、当前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课教学中存在的短板
当前我省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课程建设成绩显著、态势良好。通过面向湖北省十余所高职院校958名服务类专业学生开展礼仪文化培养研究,94.05%的学校开设礼仪课程,参加礼仪课程学习的学生占92.17%;学习的礼仪课程分别为“社交 礼仪”“商务礼仪”“职场礼仪”“(ⅩⅩ专业)服务礼仪”“大学生礼仪”“现代礼仪”等。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课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课程结构不断优化,通过礼仪文化课程的渗透,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从这些年教学的情况和调查来看,礼仪课程建设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礼仪文化课程教学缺乏足够重视从目前高铁乘务服务礼仪课程教学面临的制约因素来看,比较突出的就是个别学校在高铁乘务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至于高铁乘务服务礼仪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有的学校不够重视对高铁服务类专业人才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在课程设置方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不够;有的学校则不够重视对高铁乘务类专业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论证研究,在教学体系方面还没有融入行业的前沿理念、科学手段及创新思维,直接导致高铁乘务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二)礼仪文化课程教学缺乏融合创新对于高铁乘务服务礼仪课程而言,务必要关注行业发展需求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融合创新方面做足功夫。但从现状看,有的学校缺乏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在高铁乘务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建设方面借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思想两个“重要主体”不够;有的学校强调宣讲理论,忽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在落实“实践育人”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发挥互联网、资源库、多媒体、自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够;在礼仪教育上,缺乏“美”的引导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在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礼仪文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考核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指挥棒,对学生认识课程性质、学习课程内容具有指导性作用。高铁乘务服务礼仪课程考核关系着高铁人才培养方向,有什么样的考核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导向。高铁乘务服务礼仪文化类课程具有学生参与度高、实操性强、课堂内外学习相结合等特点,其考核重点往往在学生对业务技能的掌握情况上。然而,不少学校礼仪课程考试仍然存在以理论考试为主,用分数的高低来评判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这种片面的方式只能导致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考核大纲应对考试,不能检验学生实践与应用的能力,学生学完礼仪知识之后,礼仪知识烂熟于心,但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做到灵活运用。
(四)礼仪文化课程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礼仪课程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即一个教室里,教师对照教学大纲宣讲,学生在讲台下被动的听课,师生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单一的讲课方式难以感染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难以激发学生对礼仪课程的兴趣。
实践性强、丰富的案例作辅助,语言风趣幽默,气氛活跃,授课形式多样,互动参与性强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教学目标多、满堂灌、不给学生思考余地的课堂,学生被动吸收教学任务,这些任务还不一定被学生全部吸收。如果教学方法单一,就会让课堂沉闷,严重影响了学习礼仪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即使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也不一定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导致礼仪教育效果不佳[1]。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学术理论刊物。反映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规划、教育体制、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问题。主要栏目有决策参考、研究性学习、热点论丛等。读者对象为各级务类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人员、校长、教育科研人员、教师等。
三、中华礼仪文化课程融入高铁乘务专业的对策与措施
研究中华礼仪课程融入高铁乘务专业教学体系,其对策关键之处在于理清“融入”的实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兴趣,以及最佳结合点,做到靶向施策,精准施策。笔者以为,务必从以下几方面发功用力。
(一)重视礼仪文化课程体系建设
未来五年,是我国交通运输加快发展的五年,到本世纪中叶,预计铁路运营总里程达20万公里左右,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其中高铁运营里程大约7万公里[2],居世界第一位,覆盖95%的100万人口及以上城市。基于这一发展趋势,从现在起,高职院校要切实把强化高铁服务人才礼仪教学、合理设置礼仪课程、优化礼仪教育内容、创新礼仪教育方法、搭建大学生礼仪教育实践平台、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提升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等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归入重要议事日程,为我国交通运输新业态蓬勃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振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18):84-87.
[2]佚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21-02-25(11).
[3]黎钰林.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南C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4):49-52.
[4]王琳.高职院校礼仪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8):155-156.
[5]石聪玲,徐嘉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11):82-84.
作者:谢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