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在皮娜鲍什的经典作品中探析其创作意图

时间:2021年09月28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皮娜鲍什是德国著名现代舞编导家,她的作品总能出其不意地震撼到观众的内心。 本文以皮娜鲍什的《春之祭》《穆勒咖啡屋》《满月》三部作品为例,试从中分析皮娜鲍什的创作意图,从而为时下舞蹈创作提供启发。 【关键词】皮娜鲍什; 舞蹈创作; 创作意

  【摘要】皮娜·鲍什是德国著名现代舞编导家,她的作品总能出其不意地震撼到观众的内心‍‌‍‍‌‍‌‍‍‍‌‍‍‌‍‍‍‌‍‍‌‍‍‍‌‍‍‍‍‌‍‌‍‌‍‌‍‍‌‍‍‍‍‍‍‍‍‍‌‍‍‌‍‍‌‍‌‍‌‍。 本文以皮娜·鲍什的《春之祭》《穆勒咖啡屋》《满月》三部作品为例,试从中分析皮娜·鲍什的创作意图,从而为时下舞蹈创作提供启发‍‌‍‍‌‍‌‍‍‍‌‍‍‌‍‍‍‌‍‍‌‍‍‍‌‍‍‍‍‌‍‌‍‌‍‌‍‍‌‍‍‍‍‍‍‍‍‍‌‍‍‌‍‍‌‍‌‍‌‍。

  【关键词】皮娜·鲍什; 舞蹈创作; 创作意图

艺术评论

  1.《春之祭》的肢体舞动

  春日来临,多少人以为希望的种子发芽了,却不知她被推向黑暗了‍‌‍‍‌‍‌‍‍‍‌‍‍‌‍‍‍‌‍‍‌‍‍‍‌‍‍‍‍‌‍‌‍‌‍‌‍‍‌‍‍‍‍‍‍‍‍‍‌‍‍‌‍‍‌‍‌‍‌‍。 《春之祭》是皮娜的早期作品,此时的她具有丰富的表演与创作经历,透过极致的肢体舞动带给我们她的舞蹈创作。

  艺术教学论文范例: 胡廷江改编版作品《小路》的教学实践研究

  1.1夸张的肢体动作

  在《春之祭》中,夸张的肢体动作,大幅度跳跃,每个人的肢体都被运用到极致。 沙土洒满舞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演员们在其中舞动抛开了寻常的偏见,无所顾忌地摆弄着身体,或张开双臂,或滚入沙土之中,他们通过夸张的肢体表达,热切地迎接着春天。 红衣女孩被视为祭品,她恐惧、不甘、挣扎,所有情绪在夸张的肢体动作中倾泻而出,以至于衣衫不整,躯体裸露也浑然不觉。 夸张的肢体动作使演员忘情表达,让观者也感同身受,深入其中,演员与观者到达最后的灵魂撞击。

  1.2重复的肢体动作

  在《春之祭》中,肢体动作的重复是皮娜表达的重要手段,所有情绪在肢体动作的一次次重复中得到加深,直到最后的升华。 群舞中重复的摆臂与跳动,将一群信徒的执拗顽固、麻木冷漠表达出来; 红衣女孩在一次次的慌乱挥舞手臂、跌倒与爬起中加深了她的恐惧与不甘……皮娜出生于二战期间,炮火硝烟对于她来说并不陌生,时常会面临死亡,命运也许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造就了她独特的个人思想观念,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从中洞察到她所经历的时代特性。 红衣女孩,她无法抗拒命运,即使愤怒也无法摆脱,皮娜好像借着红衣女孩重复的肢体动作将自己的不甘表达出来。 一次次的重复,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命运的无力掌控,更是时代对女性的不公,被视为玩物,被视为祭品,好像从一出生,就只有这些附加功能,不会被重视。

  《春之祭》的创作,严谨却又那么生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跳跃成就了所有的舞动,紧紧地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动着观众的每一根神经,跟着舞者的肢体舞动进入未曾到达的世界。 皮娜在她的创作中,竭尽全力舞动,透过肢体去表达去诉说。 那个时代过去了,我们回头观望,无法切身经历那些灾难,但在《春之祭》中,在那些极度夸张与无数次重复的肢体动作里,好像又切切实实地回到那个时代,与她一样经历了那些悲痛。

  2.《穆勒咖啡屋》的真实表达

  走进这家咖啡屋,好像窥视到了谁的内心,是旁观者也是亲历者。 在《穆勒咖啡屋》中,皮娜用极尽真实的表达为我们展现了她的舞蹈创作。

  2.1凸显真实的生活

  一个作品的名称是观众对其的第一印象,舞剧作品名《穆勒咖啡屋》,是根据编导皮娜·鲍什从小的生活环境所起。 她在父亲经营的一家咖啡屋中成长,在这家小小的咖啡屋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进进出出,上演一幕幕或愉快,或愤怒,或精彩,或忧伤的故事。 人们放下心中的防备,释放自己的情绪。 皮娜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咖啡屋的设定,意在为我们展现众象具现的人间缩影。 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人与社会的激烈冲突,此时此刻这些都被编导真实、不加华丽掩饰地搬上了创作舞台。 舞剧《穆勒咖啡屋》的场景,没有漏掉一个桌椅摆设,就像是此刻我们置身于咖啡屋中,透过舞者的肢体,一起感受那份不曾经历却真实存在的生活。 舞者跌倒时用手掌撑着地面,显现出慌乱与茫然; 男女之间接吻不加修饰,甚至听得到二人的喘气声; 追逐与推脱都用尽全身力气……这些肢体动作,真实可笑,却直击每一个观赏者的内心,或许某一刻谁就曾经历,感同身受。

  2.2探求真实的关系

  皮娜成长的咖啡屋记录了许许多多真实存在的关系,深深刻于她的记忆之中。 在《穆勒咖啡屋》里,她为我们展现了疏离的人际关系:演员真实跌倒,旁人或冷眼相看,或只是拉开椅子,用最简单粗暴的行动证明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冷漠; 墙边角落里,自顾自碰撞墙壁的女人,由始至终无所顾忌,她在自己的世界里与旁人无关; 男女演员主动分开,被动分开,反复激烈的纠缠既亲密无间又粗暴猛烈,透露出男女之间复杂的情感交织。 皮娜将脑海中印象深刻的现实关系搬上自己的舞台,真实地用肢体记录情感。

  在皮娜的创作中,她没有把优雅与美丽当作舞蹈的必然要求,那些优雅的舞姿、华丽的技巧在她的作品中尽然不显。 舞者是卷发还是直发,还是穿高跟鞋,穿裙子,甚至于裸体,她都没有限制,看不到被专业要求所修饰的肢体呈现,而是真实不加掩饰地展示。 脚踩高跟鞋你就是穿着高跟鞋的人,为什么脱掉衣服? 因为此刻裸体更能让你应对内心的波澜。 如《穆勒咖啡屋》的名字,不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图表现,她倾向于自己的内心表达,让观众在接受中进行自我创作,或许会得到两者的共鸣,又或者有新的碰撞,甚至也许是不明所以,总之她遵从自己,在创作中真实地向世人表达内心。

  3.《满月》的自由与未知

  月圆之夜,我将化身狼人,撕开平日的假面,暴露最真实的欲望。 《满月》是皮娜晚期的作品,那些荒唐让世人疑惑,问世之时引起一阵哗然,然而深入思考,每个人都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3.1打破禁忌

  《满月》是一个禁忌的故事,平日里被抑制,无时无刻不在遵守规则,于限定的条件中行动,或者遭受打击,身处坎坷之中。 而在这一时刻,世界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周遭无尽的黑暗,映照着最皎洁的月光,我将暴露心底最深处,最真实的欲望,不受道德法律的约束,哪怕是那些被视以阴暗与邪恶的,我将这些禁忌公之于众。

  两性的原始冲动,最真实的性欲望在男女演员的动作交错中充分展现。 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不是单一对象,而是在持续转化,唯一保留的是自己的原始冲动。 所有人的欲望被慢慢展现、铺垫,最终在大雨落下,满是潮水的顶点爆发。 大声地呐喊,私密的肢体动作,戏谑的舞台效果,一切是有违常规看似荒诞可笑的。 但在种种呈现中,深入去解读,会发现一丝悲凉与无奈,这所有不过是人性深处那些禁忌被不加掩饰地直白表现,却被质疑或嘲笑。 水的疯狂落下,漫天铺开,浇灌着每个人躁动的内心,演员的肢体趁着每一滴冰冷的水,水中夹杂着演员疯狂躁动的因子,二者合二为一,肢体不再是单一的动作,水也不是呆滞的自然场景,他们共同造就一场疯狂、荒诞,具有冲击力的禁忌盛宴。

  3.2创设未知

  月是满月,却放置了一块巨大的黑色石头,疯狂地亲吻,快速甩动的长发,莫名地吹落纸片,给予了极大的未知性,也许是人性中原本顽固存在的极端想法? 被压抑许久,被克制许久,产生出如此荒诞的情节想象? 在这些荒诞的想象下,隐藏了真实的自我? 《满月》透过不似舞蹈的肢体,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问号,耐人寻味。

  就皮娜自身而言,这是她的个人经历造就了她的独特想法,也许《满月》就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她的过往让她产生这种想法。 但作为观者,我们不必要赞同,作为创作者也不必丝毫不差地模仿,谁也无法经历、无法复制她的人生体验。 我们需要和她一样勇敢地做自己,表达自己。 一个作品的呈现,能够为我所用的、适于大众的是她如何表达出自己独特风格的方式。 在《满月》中她的大胆、她的突破震慑到观众的内心,她的一些思想也许不被我们的大众认可,可是她用炉火纯青的编导技术,以及独特的处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皮娜·鲍什。

  在皮娜创作中,她对于想要表达的情感绝不是仅以自我为中心,在编创过程中她会与演员进行交流,大家一起侃侃而谈,每个人各抒己见,共同完成表达‍‌‍‍‌‍‌‍‍‍‌‍‍‌‍‍‍‌‍‍‌‍‍‍‌‍‍‍‍‌‍‌‍‌‍‌‍‍‌‍‍‍‍‍‍‍‍‍‌‍‍‌‍‍‌‍‌‍‌‍。 这是对创作的真诚,以自己狭义的一面去表达,必然是狭隘的。 “我在乎的是为何而动,而不是如何动” ,舞蹈作品重在于表达,创作作品,离不开真情实感。 很多编导遇到的困境是空中楼阁,对于表达的情感没有经历甚至是道听途说。 再者又面临着“如何动”这一难题,以至于作品不知所云。 皮娜的“为何”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探求那些人与人、人与社会等解决或没解决的问题。 再基于这些情感用尽所有办法成就自己的创作。

  也许从《春之祭》到《穆勒咖啡屋》其中的舞动减少了,我们却依旧能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感。 再到她的晚年之作《满月》,虽然几乎很少有舞蹈,甚至于那些不被大众清晰感知的情感表达也很少,但我们仍能从创作中感受到皮娜炽热的内心,看到那个独一无二的皮娜·鲍什。 皮娜就是这样从“舞蹈”出发,不止于“舞蹈”,一直在创作的路上竭尽全力真诚地表达自我,并且不局限于任何方式,以此向世人展示皮娜·鲍什的个人魅力,这也许就是皮娜·鲍什的创作意图所在。

  【参考文献】

  [1]戴维·W.普赖斯,李超.身体的政治学: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3):102-107.

  [2]王亚会.论皮娜·鲍什的艺术创作理念[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3]李勇智.浅析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J].大舞台,2012(06):81-82.

  [4]陈音竹.皮娜·鲍什“舞蹈剧场”对中国现代舞编创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3(24):179.

  [5]孟云,王安宇.身体与生命的对话——从《春之祭》《满月》试析皮娜·鲍什的舞蹈创作理念[J].东方艺术,2019(04):85-91.

  作者:张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