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时间:2021年11月16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在我国新课改稳步开展的背景下,学科的核心素养问题再一次被提及,语文作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学科,也在有条不紊地探索着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

  在我国新课改稳步开展的背景下,学科的“核心素养”问题再一次被提及,语文作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学科,也在有条不紊地探索着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未来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古诗词教学论文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由于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社会完全不同,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少有学习兴趣,且很多古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频率不高,导致学生经常出现“被动学习”的问题,核心素养任务任重而道远‍‌‍‍‌‍‌‍‍‍‌‍‍‌‍‍‍‌‍‍‌‍‍‍‌‍‍‍‍‌‍‌‍‌‍‌‍‍‌‍‍‍‍‍‍‍‍‍‌‍‍‌‍‍‌‍‌‍‌‍。 有研究认为,古诗词的年代与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小学生本身存在社会实践经验少的问题,难以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再加之古诗词对于韵律有着严格的要求,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难以保证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咏鹅》教学中,很多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甚至完全没有见过鹅,也不了解鹅在游泳时的状态,因此在学习“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会感到难度,自然不会将此类语言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独立思考能力薄弱

  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较高,并且文言文古诗词难以依靠学生的自我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依赖教师的讲解。 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依赖式学习的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完全依赖教师,一板一眼的记录着教师对古诗词的白话翻译,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小学生无法真正的对古诗词进行思考。 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接受后会习惯性的背诵相关知识点,默写古诗词也单纯为了考试,对于课外的古诗词疲于动脑,不愿意接受新的古诗词知识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会造成在未来出现严重依赖感,对于自己的学习不自信,不愿意主动思考,最终发展为恶性循环。

  3.文化传承能力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民长期历史实践的产物,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魂”,而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现代人了解古人社会、文化的纽带,古代文人先贤通过丰富的表现手法与简练的语言,为人们创造出了一幅精美的画卷,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特点,长期学习可达到培养情操的目的。 但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自身对于“文化传承”的认知不足,对文化的认同感薄弱,很多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成绩,因此学习过程具有功利性的问题,甚至部分学生学习古诗词是被动的,因为教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才背诵、默写。 在这种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

  1.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古诗词的产生年代与现代社会而言十分遥远,导致很多古诗词所反映的内容也并非随处可见,结合小学生的群体的特殊性,在教学期间不能机械式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针对古诗词本身进行钻研,最终提高学习兴趣爱好。

  同样以《咏鹅》为例,当学生学习这首古诗词时,由于很多学生从未见过鹅,所以难以理解古诗词中的内容。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故事,了解古诗词中提到的信息,包括“曲项”、“白毛”、“红掌”等,以及已知的地点信息,如“绿水”等,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拿出画笔,根据作者所描绘的场景画一个想象的“鹅”,此时学生的兴趣爱好立即会被激发,在绘画本上绘制想象的鹅的形象。 学生绘画结束后,教师可以选择几篇画作,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介绍自己介绍对“鹅”的认知,期间有部分同学画出的形象可能完全偏离现实中的鹅,但是在学生讲解期间不要打断,而是要鼓励学生完整的表达自己看法,方便教师作引导。 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符合《咏鹅》情景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对于古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面对古诗词,学生“敢说、敢想”,可以锻炼学生思考能力,最终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2.推动自主合作,保证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虽然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但是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期间依然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模式,这样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古诗词知识点后,能够更便捷的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色与作者情感。 所以为了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到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合理推动该教学模式的开展。

  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这首古诗主要表达了作者王维的思乡之情,则教学期间,教师可按照学生的前后排分组后,在介绍这篇古诗的创作背景、“插茱萸”的含义等关键知识点后,鼓励学生针对“思乡”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如远在故乡的外公外婆、儿时的玩伴等,随着学生讨论的深入,教师可以抛砖引玉,简单介绍自己对于故乡的回忆,如到树上摘苹果、和朋友一起丢沙包等,在教师的特异引导下,学生的思乡之情被激发,这样在针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绪变化,降低学习难度。

  这种合作式的方法能够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有助于推动学生对问题的探索; 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能激发他们对古诗词主旨内容的思考,最终强化学习能力。

  3.形成长远目标,重视文化传承

  虽然小学生不面临升学压力,但是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尽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使小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在使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美,这样才能自觉传承优秀文化。 以《石灰吟》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作者于谦的生活背景,借助热门的影视剧集,带领学生回顾作者生活的波澜壮阔年代,通过了解于谦的生活轨迹、精神风貌等,才能对那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正确认识,并被于谦高尚的精神所感染。 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可鼓励学生对于谦进行总结,说出来自己要学习于谦的哪些精神等,最终强化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情感体验,能够关注学生在古诗词中学习到了什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转化为对文化的理解,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调整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期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使学生发现学习古诗词的新方法,最终提高学习兴趣。

  本文认为,古诗词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丰富多变的韵味以及朗朗上口的节奏,整体上是用大体相同的音节间歇、停顿等组成的,教师为了能够降低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可根据古诗词的这一特征进行有效教学。 以《渔歌子》为例,这首古诗词在表达上具有典型的“二二三”停顿,即“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在学生理解这个阅读方式之后,可进一步降低学习难度,根据古诗词的语句进行划分,这样在朗读时才能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中押韵的韵脚,这种韵脚不仅使古诗词更加美观,也能强化效果,以《题西林壁》为例,古诗词的押韵字分别为“峰”、“同”、“中”,教师可允许学生先朗读一篇,寻找整篇故事中哪些需要轻声读或者重声读; 之后按照这首古诗的韵律要求,有节奏的读出古诗,最后发现其中的情感。 课堂环节,在个别学生朗读古诗词期间,教师也要给予学生个人发挥的空间,鼓励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补充与点评,展现学生自己对《题西林壁》的理解,发挥想象力,还原现场,最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过调整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法,这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小技巧,也能强化诵读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本身具有复杂性,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教师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达到全面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翁清丽.华夏教师.2020(02)

  [2]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宋艳会.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

  [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王艳.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10)

  [4]新课改视野下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策略[J].陈娜辉.小学教学参考.2016(07)

  [5]以学定教,让每一枚花朵绽放得更加美丽——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彭月椿.课外语文.2014(12)

  (作者:王翔峰;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柳梁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