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高职院校中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研究

时间:2022年04月18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 要:为落实国家对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要求,实现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对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指出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定位不够清晰、教学方式不够新颖、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由此对高职院校开设大

  摘 要:为落实国家对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要求,实现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对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指出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定位不够清晰、教学方式不够新颖、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由此对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教学现状 必要性

大学语文教学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0 年 9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 号),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把职业教育提到了新的高度。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对注重专业技能发展和学生就业的职业院校来讲,非常有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因为它承担着培育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陶冶精神情操、砥砺人格修养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在发生变化,更多是功利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大多以就业为导向。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公共课在高职院校课程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只设置了《应用文写作》《普通话训练》等课程,这导致大学语文教学不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文学鉴赏力、文学创造力为目标,而是为了让学生顺利考取普通话证书、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和方法,以便今后更好地与工作岗位接轨。鉴于此,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研究,持续推进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一、大学语文的特点

  (一)人文性大学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具有夯基铺路的重要价值。不管高职院校的改革目标和趋向如何变化,大学语文课程一直承担着它的使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人文性来看,大学语文体现着语言文化的魅力、传承着高尚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领悟先辈们的大智慧、大境界、大格局,更能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人间的真善美。

  (二)工具性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其工具性表现在对语文的使用上。其实,生活中无处不语文,视听、表达、阅读、写作都是语文工具性的具体体现。大学语文既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又能对其进行行为规范、思想引导、人格塑造和心灵浸润。通过大学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探索外部世界,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动实践,从而真正地认识当下的生活。

  (三)综合性时代在变化,教育也在变革,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上,不断加强综合能力培养是重要改革方向,不仅要保就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还要智商、情商同时发展,换句话说就是:知识技能虽是学生的立身之本,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为人处世、承担责任、内心向善、持续学习的能力才更重要。大学语文要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发展目标,不断融入新的理论和教学元素,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综合性作用。

  二、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由于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学校加大了对专业课程和特色学科的建设,但疏忽了对公共课程的改革,以至于大学语文课程处于弱势地位。

  (一)课程定位模糊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各有不同,有的归于公共课,有的归于选修课,有的归于必修课,没有统一标准,界限不够清晰,课程定位模糊。在教师方面,备课不够细致,讲课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没有创新,知识延展度不高,没有结合学生需求和兴趣,总体来说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创新程度不高,取得效果不佳。在学生方面,对大学语文重视程度不高,主动学习兴趣不足,不能对授课内容进行深度思考,知识拓展能力也不强。目前,职业院校中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在于讲授更多实用型、技能型、社会型知识,更多地体现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而人文性特点不够突出。授课中教师会融入更多就业实用知识和案例分析,而没有很好地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和发挥育人功能。

  (二)教学方法老化高职院校中把大学语文上成高中语文或高职语文是常有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没有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上课时仍然采用填鸭式、单向的、无反馈的教学方式。学生认为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没有新意。为顺应教育信息化改革趋势,高职院校对打造精品课程有一定的要求,而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如何突破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方式方法,如何把握课程安排的进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教学内容陈旧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是基于“职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有些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相对陈旧,跟高中课本内容有所重复,没有太多现实意义,部分选文距离时代甚远,反映现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偏少,难以与职业教育目标相匹配;部分院校大学语文教材难度较大,尤其是古文内容偏多,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作为基础课程,而且多是选修课程,大多使用通用类教材,注重的是语文的共性特征,教师的授课内容很难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因此要进一步思考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过于笼统的问题。

  三、必要性研究

  (一)明晰大学语文定位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 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这为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提供了遵循的依据。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制定大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课程实施条件、考核评价机制等,让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和授课,明晰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在开学之初要让学生认识到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高职语文的区别;认识到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作用和方法,并了解这门课程的评价方式。

  (二)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既要根据教师本身的能力水平,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这门传统课程: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呈现教学内容,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持续不断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第二,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入视频、音频等元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网站进行微课、慕课制作,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主要应从教材选取和授课内容两方面进行。在教材选取方面,应尽量选择具有科学编写体例和内容的教材,不管是以作品、以文体、以史为纬的体例,还是根据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写作应用等模块编写的体例,都要体现中国语言文字、中国文学、母语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合理设置普通话训练、应用文写作、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强化大学语文在人格熏陶、价值引领、人生引导上的作用,实现文化育人、终身育人的目的。同时,还应积极编纂校本教材,实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授课内容方面,教师要进行择优选取,去粗取精,重点突出,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可以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设公众号,结合授课内容推送文章,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大学语文作为传承华夏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本身便融合了国家、民族需要传承的人文素养与精神。从当前所采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来看,其中的许多文学作品都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充分彰显了语言魅力和人性魅力,同时也针对大千世界进行了形形色色的描述,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人世百态等。学生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对生活的认知与构建,有效提升人文素养。

  这种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优势,是其他课程所不能取代的。与此同时,从大学语文课程的特征进行分析,其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协调的能力,使得人文能够与职业素质进行有效的结合,促进学生品德修养的全面提升。此外,大学语文所具有的深厚底蕴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从人文素养的层面来看,其所具有的价值、意义已经明显超出课程教学的范畴。

  (五)培养学生独立精神高 中 时 期 的 语 文 学 习,诸 多 学 生 迫 于 高 考压 力,并 未 进 行 深 入 的 独 立 思 考。而 在 大 学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积极利用当前发达的互联网及图书馆优势资源,去 学 习 和 挖 掘 更 深 层 次 的 东 西,改 变 只 追求 标 准 答 案 的 思 维 惯 性。

  与 此 同 时,大 部 分 学生当前过于依赖互联网获取知识,而且多半是并没有形成体系的碎片化知识,很难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对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鉴于此,教 师 应 精 选 一 些 优 质 的 文 章,分 别 从 时 代性、文 学 性、知 识 性 等 方 面 设 置 学 生 感 兴 趣 的话 题 内 容,打 破 学 生 的 思 维 惯 性,引 导 其 通 过独立思考、个人解读的方式来进行语文学习。

  在 此 基 础 上,教 师 可 以 鼓 励 学 生 积 极 探 索、大胆 求 证,逐 渐 养 成 良 好 的 语 文 学 习 习 惯,让 独立自主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既是政策要求,也是时代发展需要。大学语文既是对高中、高职语文的突破,也是对语文层次的深化。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明确大学语文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突出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确保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育人育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杰 .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质量提升策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1).

  [2]李新 . 探析高职类院校开设大学语文的现状及重要性[J]. 职业 ( 下半月刊 ),2019(11).

  [3]高黎 . 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品味·经典 ,2019(11).

  [4]晏琼芬 .“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5).

  [5]冯文娟 .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2019(5).

  作者:唐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