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产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0年06月12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产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100例产科术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产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100例产科术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1周后护理有效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情况。结果护理1周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预防产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升护理有效率。

  〔关键词〕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护理干预

黑龙江医药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产科术后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等,如若不及时接受治疗,会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引发肺栓塞威胁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理健康[1]。故需要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干预,传统护理方案因其护理项目单一、护理内容简单等原因已不能满足产科术后患者护理,亟需寻找全面、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方案干预。本研究旨在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产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医药论文投稿刊物:《黑龙江医药》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主要刊登医学教育、科研、临床的中医、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医学、民族医药、护理、检验、医技、药学、管理等与医学相关的学术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产科术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2~31岁,平均(26.31±1.13)岁;手术时间0.7~1.5h,平均(1.02±0.13)h;子宫切除术12例,剖宫产术33例,其他5例。观察组年龄23~32岁,平均(26.52±1.36)岁;手术时间0.6~1.3h,平均(0.95±0.23)h;子宫切除术14例,剖宫产术30例,其他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2]中相关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心、肝、肺等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包括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叮嘱患者按时服药,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广州市侨鑫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型号QXD)进行干预,术后30min干预1次,强度15~20kPa,30min/次,2次/d;同时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1)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及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使其能够充分了解手术以及做好心理准备,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术后康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诚挚地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以及产生焦虑的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工作,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

  (3)术后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体征指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四肢肿胀或疼痛等异常情况,且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应指导患者及家属勤换床单及被褥,多擦拭卧床部分躯体,保持皮肤洁净,以免造成血液不通畅或褥疮等。(4)康复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着重按摩患肢,在承受范围内尽量多活动下肢,注意不可过量运动,以免造成二次伤害。两组均连续护理1周。

  1.3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护理1周后疗效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术后下肢未出现肿胀、疼痛,日常生活走动不受影响;有效,术后下肢出现轻微肿胀,疼痛,患者可忍受;无效,患者下肢出现静脉血栓情况,影响正常行动;护理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判定标准:采用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量表(Autar)[3]进行测评,满分28分,低风险为0~10分;中风险为11~14分;高风险为15分及以上;预防有效率=(低风险例数+中风险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护理1周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

  护理1周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时患者下肢产生肿胀现象,并伴有剧烈疼痛,影响基本行动能力,迁延不治可能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威胁生命,已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故如何早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成为医学界的一大难题[4]。产科术后患者由于需要长时间卧床,且患者术后体重明显升高,极易引发静脉血栓形成,故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段显得至关重要[5]。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是一种医疗仪器,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进行反复有序的充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从而达到促进血液流动及改善循环的作用[6]。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仪器输出强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避免造成患者不适;与此同时,予以患者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及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使其充分了解手术以及做好心理准备,保持平和的心态,而后再主动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所需以及产生焦虑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四肢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勤换床单被褥,多擦拭卧床部分躯体,保持皮肤洁净,以免造成血液不通畅或褥疮,最后指导患者适当地进行锻炼,多按摩患肢。两者相辅相成,可发挥出更好的疗效,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1周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对产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显著,可提升护理有效率与预防有效率。综上所述,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预防产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升护理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圆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7):1215-1216.

  [2]田海梅,王花敏,李喜英.妇产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78.

  [3]李培永,申东峰.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2):1999-2000.

  [4]刘林雪.临床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9):106.

  [5]王丽君,曾乐琼,王晓阳,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22(3):320-324.

  [6]凌康,夏清,杨晓,等.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健康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7,38(2):136-139.

  作者:吴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