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泉州地区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时间:2021年10月19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摘要:目的了解泉州地区某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与蠕形螨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蠕形螨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纸法对某高职医学院校2018级医学检验技术、公共卫生管理等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面部蠕形螨检测,同时对性别、皮肤类型

  摘要:目的了解泉州地区某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与蠕形螨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蠕形螨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纸法对某高职医学院校2018级医学检验技术、公共卫生管理等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面部蠕形螨检测,同时对性别、皮肤类型、洁面次数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大学生受检者271人,蠕形螨阳性107人,总感染率为39.48%(107/271),其中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50.00%(27/54)和36.87%(80/217)。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率(57.94%)高于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率(30.84%)和混合虫体感染率(11.21%)。阳性感染者轻、中度感染率分别为88.79%、11.21%,重度感染者未见。皮肤类型(χ2=6.292,P<0.05)、皮损情况(χ2=41.119,P<0.05)、洁面次数(χ2=8.439,P<0.05)、宿舍卫生打扫频率(χ2=26.315,P<0.05)、宿舍毛巾摆放情况(χ2=6.305,P<0.05)和宿舍潮湿(χ2=14.059,P<0.05)等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泉州地区某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较为普遍,感染率与皮肤状况、个人卫生习惯和宿舍集体生活有密切关系,需加大对蠕形螨的知识宣传和预防力度。

  关键词:蠕形螨;大学生;透明胶纸法;调查;分析;感染率;影响因素;预防

医学教学

  蠕形螨属于蠕形螨科、蠕形螨属,是寄生于多种哺乳类动物毛囊、皮脂腺中的一种永久性寄生虫。人体蠕形螨包括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主要寄生在人体头皮、鼻、额、颊和眼睑等处,以角质蛋白、皮脂腺分泌物等为食,可引起皮肤瘙痒、酒渣鼻、睑缘炎等,影响人体健康[1]。为了解泉州地区某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本研究对271名在校生进行蠕形螨检测和问卷调查。

  卫生系列人员评职知识: 甘肃省卫生系列职称评审通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某高职医学院校2018级医学检验技术、公共卫生管理等不同专业学生271人,其中男生59人、女生212人,年龄20~23岁,所有学生均为住校生,6人/间宿舍。

  1.2调查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二维码和实名制方式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性别、皮肤(干性、油性和中性)、面部皮损情况(脓包、丘疹、潮红)、洁面方式(清水、洁面乳、香皂)、洁面次数、饮食习惯、宿舍打扫频率、晚上睡觉时间、宿舍毛巾摆放情况、与他人共用卫浴用品情况、宿舍阴暗潮湿等多方面。

  1.2.2标本采集主要采用透明胶纸法,嘱受检学生在检测前一天晚上睡觉前用清水清洁面部,取5.5cm×2.5cm大小透明胶纸两张,分别贴于额头、鼻尖至两侧鼻翼,轻压,便于透明胶纸贴紧皮肤。次日早晨取下透明胶纸,并分别贴于两张干净的载玻片上,姓名、座号和检查部位等信息标记清楚,并将制备好的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以“弓”字形检查全片,对检查到的虫种进行鉴定并计数,记录结果。

  1.2.3仪器设备镜检使用尼康E200教师端数码显微镜,图片采集使用江南ScopeImageAnalysis形态分析软件。

  1.3虫种鉴定和计数镜下发现蠕形螨的任何时期即为阳性。以每张透明胶纸的虫体检出量进行分级:0条即为“-”无感染,1~5条为“+”轻度感染,6~10条为“++”中度感染,11条以上为“+++”重度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χ2检验分析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共发出问卷和载玻片271份,收回问卷和有效载玻片271份,问卷填写和载玻片回收率均为100.00%。

  2.1感染情况

  受检的271人中,蠕形螨检查阳性107人,总感染率为39.48%(107/271),其中男生感染率为50.00%(27/54)、女生感染率为36.87%(80/21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2,P>0.05)。

  2.2感染虫种情况

  阳性感染者中,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率为57.94%,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率为30.84%,混合虫体感染率为11.22%,阳性感染者轻、中度感染率分别为88.79%、11.21%,重度感染者未见。

  2.3不同影响因素调查情况

  2.3.1皮肤状况在对影响因素进行数据统计后发现,皮肤类型(χ2=6.292,P<0.05)、皮损情况(χ2=41.11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油性皮肤和中性皮肤感染率较高,分别为油性46.27%(62/134)、中性35.71%(35/98)。皮肤有潮红、丘疹和脓包的情况下,感染率较高,分别为潮红60.61%(20/33)、丘疹77.78%(21/27)、脓包65.22%(15/23)。

  2.3.2生活习惯

  洁面次数(χ2=12.405,P<0.05)、宿舍卫生打扫频率(χ2=26.315,P<0.05)、宿舍毛巾摆放情况(χ2=6.305,P<0.05)、宿舍潮湿(χ2=14.05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宿舍潮湿情况下,感染率为65.85%(27/41)。洁面方式、饮食习惯、晚上睡觉时间和是否与他人共用卫浴用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蠕形螨呈世界性分布,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感染率一般在20%左右[1]。由于各地区生活饮食、气候条件等不同,我国报道的大学生感染率也高低不一[2-16]。

  本次调查显示泉州地区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39.48%,低于部分报道的感染率[11-16],这可能与标本采集、调查时间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本次调查采用透明胶纸法,简单易操作,汪作琳[17]调查显示该方法的检出率低于挤粘法和挤压刮取涂片法,主要原因是该方法需要粘着皮肤一夜,虫体易崩解且胶纸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加之此次调查时间为7月,夏季易发汗,学生反应透明胶纸在半夜有脱落现象,粘附力下降,影响检出率。

  本调查显示,某高职医学院校蠕形螨感染主要以单纯毛囊蠕形螨为主(57.94%),与其寄生部位较浅易于从毛囊口爬出有关[3]。男生感染率相比女生较高,可能是女生更注重个人卫生和面部皮肤的清洁。在皮肤状况方面,皮肤类型和皮损情况与蠕形螨感染有明显相关性。油性皮肤(46.27%)的感染率较高,与刘安怡[7]、刘静秋[8]、郭艳梅[15]等报道的一致,主要与蠕形螨的生活习性有关,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有利于蠕形螨的寄生。

  皮损情况主要是由于蠕形螨感染后产生的排泄物对皮肤造成的刺激反应。在生活习惯方面,洁面次数、宿舍卫生打扫频率、毛巾摆放情况和宿舍潮湿也与蠕形螨感染有明显相关性,提示个人生活方式和集体住校生活是感染蠕形螨的重要影响因素[6]。

  宿舍潮湿环境主要与本地区的环境气候有关系,本地区为沿海城市,空气湿度明显较高。洁面方式、饮食习惯、晚上睡觉时间和是否与他人共用卫浴用品等均与蠕形螨感染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香皂、洁面乳不能防止蠕形螨感染,晚上睡觉的时间也与蠕形螨感染无关。刘雪莹等[5]调查显示油腻饮食者感染率较高,本研究中饮食习惯与蠕形螨感染无明显相关性,应该与本地区的气候和饮食习惯有关,待进一步研究。是否与他人共用卫浴用品与蠕形螨感染无相关性,主要是由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一次性卫浴用品的普及、共用他人卫浴用品的情况甚是少见。

  综上,泉州地区某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感染蠕形螨情况较为普遍,感染率与本地区气候、个人皮肤情况、个人生活习惯和集体生活等因素有关。目前蠕形螨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立,但相关研究表明人体免疫系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18],治疗尚无特效药,应以预防为主[19-20],尽量避免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

  结合本校医学类相关专业优势,以本地区的气候环境为出发点,可面向本地区各大高校定期开展蠕形螨检测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加大学生对蠕形螨的认知度,包括蠕形螨的形态、流行环节和危害,重点普及螨形螨感染的预防措施,从源头上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有潮红、丘疹等皮损情况要正确处理和及时治疗,以降低蠕形螨感染率。

  参考文献:

  [1]陆予云,李争鸣.寄生虫学检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5-146.

  [2]霍雨佳,张方方,张洁,等.在校医学生面部螨虫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广东化工,2018,45(19):168-169.

  [3]王丽明,王卫群,申丽洁,等.昆明某高校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20,32(4):428-431.

  [4]王晓娟,李丽,张建宇,等.内蒙古医科大学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9):1062-1064.

  [5]刘雪莹,王数文,陶青,等.芜湖市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习惯及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9,30(4):469-471.

  [6]孙淼,朱文,刘宝,等.城市职业学院护理系新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3):1720-1722.

  [7]刘安怡,汪作琳,张振东.女大学生面部痤疮与蠕形螨感染的关系调查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173-2175.

  作者:黄阿环1,2,吴梅姐1,2,张惠飚1,2,黄枫1,2,李静宏1,2,何兰兰1,2,陈彦霏1,2,黄丽1,2,蔡雅莹1,2,廖志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