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11月01日 分类:政法论文 次数:
如今党群关系依旧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根本着力点,牢牢抓住执政党与广大人民群众这条“鱼水线”对党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各级党政机关已经深切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建立起了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群众工作为载体、依法执政为保障的完整体系,继而以此为根基,提升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密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性,打造新时代和谐的党群关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媒体,党群关系,依法执政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构建和谐党群关系依旧是确保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核心着力点。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在国际环境中的政治竞争日益激烈,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至关重要。
一、新时代党群关系的基本内涵
长久以来,党群关系一直是执政党执政的主要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群关系的内涵在不同层面都得到了丰富,习近平同志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便一直致力于推进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对党群关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一)党群关系的内涵
何为党群关系?简而言之,政党主要是指执政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二者之间的关系。新时代我国的党群关系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背景下提出的。从政治层面来讲,党群关系对一个执政党的生存发展、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至关重要,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党群关系也在经历不同的发展与变迁。
(二)习近平的党群关系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致力于推进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对党群关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2]
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依旧是执政党能否保持生命力的决定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党和群众的关系作为不同的主体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影响,由此形成的党群利益关系越发复杂,习近平同志面对这一现象,依旧强调以广大群众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处理党群关系方面,时刻保持以人民群众为评判主体,以人民根本利益为衡量工作的出发点。总而言之,习近平同志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最鲜明的特征仍是其“人民性”。
二、以新媒体技术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的科技支撑
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优化了党的政务活动,达到了其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通过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利用,加快了群众获取信息的速度,丰富了党建工作内容,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办事效率。
(一)高效利用新媒体,加快信息获取速度
在传统的政治统治过程中,政府部门缺乏改革创新意识,服务模式和办事意识都相对落后。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互联网时代,新时期我党应更加注重“互联网+政务”的实施理念,逐渐脱离传统习惯的公文,借助于互联网进行政务信息的发布。党政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例如微博、微信、论坛等“微媒体”,可以迅速为公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政务”的建立,打破地域、层级、部门之间的约束,促使党政机构的办事效率更加快速,同时保证党政人员精简化。另一个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借助新媒体,快速准确地获取党的各类信息,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党的政策方针。
(二)精确利用新媒体,丰富党建工作内容
过去我国党建工作的内容还不够全面,一方面是党政机构公开的内容清单不够清晰化,信息公开的对象范围过于狭小,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党政机构对新媒体利用的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各级党政机关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整体性效果不佳,导致信息发布不够完善。信息服务缺乏深度。
为此将新媒体作为推进党建工作的科技支撑,不仅扩展了宣传党建工作的渠道,保障了全面、深入的信息服务,通过准确发布一定的优质信息资源,有效吸引公众的关注度,提升人民对党的信任度。而且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解读党发布的政策的同时,也可以新增在线交流、专家详解等方式,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公众对党的信任度。
(三)主动利用新媒体,提升党政机关形象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利用新媒体增进党群关系逐渐发展为一种开放式的管理方式,目前我国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互联网还没有得到充分普及,党政机关人员对新媒体的关注度不够高,他们只注重政策文件形式,造成了公众参与意识比较低。
党政机关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公布于众,使政府的信息通知、办事流程、行政权力运行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同时政府运用互联网媒体也为公民积极参加政治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途径,为人们表达民情、疏通民意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充分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等,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更有利于塑造公开民主的政府形象。
三、以群众工作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的重要载体
随着党与群众的互动日益增多,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依然贯穿于党群关系之中,但在进行群众工作时依旧存在部分问题,在新时期通过增强党员意识和完善党群沟通机制来提高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获得感至关重要。
(一)增强党员服务意识,保持群众信任感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极大增强了,与此同时我们党的党员干部也务必要认清这一变化,不能继续持以前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来对待现存的问题,努力改进处理群众工作的方式,树立党员服务意识,提高群众的信任度。首先,改变轻视群众的态度,时刻将人民群众装在心中。
过去的党员干部在进行群众工作时经常出现拖拉、欺瞒、打压的现象,从而导致党群关系不和谐。新时期党员同志应该始终以人民为出发点,将群众工作落实到位,不能只说空话;其次要时刻关注群众遇到的问题。作为执政党,必须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必使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最后,解决党的形象问题。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代表者,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党的形象,所以党员干部必须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将人民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摒弃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以人民满意为最终目标,取得群众的广泛信任。
(二)完善党群沟通机制,增强群众获得感
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性和根本性途径。[3]党若要保持与群众紧密的关系,就应当将沟通作为维系其关系的根本方式,完善沟通机制,规范沟通程序,创新沟通方式,与人民群众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首先,改善党员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模式。传统自上而下的党群沟通模式衍生了党群关系不和谐等一系列新问题,基于此现象,我党务必改善党群沟通机制,加强党员服务教育,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其次,规范党员与群众之间的沟通程序。
传递信息是党和群众二者之间沟通的主要环节,为了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信息遗漏或者失真的情况,必须保障沟通渠道透明化,同时也应该健全沟通的程序,党员干部务必对信息传递的程序和规则了然于心,而且建立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对人民的反馈意见及时做出回复,确保传递信息的有效性;最后,党员可采取灵活的沟通技巧与群众交流。党群关系涉及的沟通主体并不相同,对于不同的主体可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采用灵活变通技巧去进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沟通中出现的方式单一的现象,也可以开阔新的沟通渠道,优化党群关系。
四、以依法执政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的法治保障
当前我国党群关系已经从双向化转向多元化,国家反腐机制愈发完善,人民群众的监督力有所加强,党员的自我约束力得到提升,这一系列现象都表明新时代我国已经将法律作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的法治保障,加强依法执政,才能创建更好的党群关系。
(一)完善政府法律法规,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执政党要想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就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但近些年来,我党出现了部分党员“异化”的现象,这部分党员为了自己的利益,丧失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日益脱离群众,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益,出现了一系列的腐败行为。为了提高党的执政力与领导力,我党必须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完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明确规定党员自身的义务。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4]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为民谋利”的过程中,将法律法规与“拒腐防变”紧紧联系在一起,完善反腐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治反腐的力度。
(二)健全网络监督体制,引导群众合法参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民的参政意识逐渐提高,相较于传统的党群关系,网络环境下的党群关系更加多元化。网络不仅为党政机构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宣传平台,而且同时为公民提供了一个自由的表达平台。尽管网络监管平台已经逐步完善,但网络法律法规依旧不够完善。为了避免非法信息横行网络,模糊群众的政治意识,必须逐步规范互联网立法体系,弥补现存网络法律法规的漏洞,为规范网络不实舆论提供权威精准的法律保障制度,打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氛围,促使公民合法参与。
(三)培育社会法治文化,提高党群法治意识
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代表,对执政党至关重要。党群工作制度化建设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法治文化的建设。培育新时代法治文化,直接关系到了党群工作的根本成效。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十分重视法治文化的培育,要想顺利开展党群工作,就必须提升党员和群众的法制意识,使其认识到法治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人务必增强法治理念,提升法律意识,加大法制教育,进行党群工作时才能做到“文化自觉”,形成一个和谐积极的党群工作体系。广大人民群众亦是如此,必须懂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培养法治精神,提高群众配合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培育党群法治文化,构建和谐党群关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139.
[2]何旭.微时代下党群关系面临的机遇、挑战及路径[J].理论界,2014(03):22-25.
[3]石雪,唐雪漫.密切党群关系需搭建科学有效的沟通桥梁[J].人民论坛,2017(28):62-63.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7-68.
[5]苏喜玲,李黎娜.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法治化问题研究[J].文化学刊,2018(03):196-198.
[6]董洪乐.制度、组织、价值三维视角下党的优良政治生态构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02):8-14.
[7]翟红芬.习近平党群关系思想特点探析[J].理论学刊,2016(06):40-45.
[8]吴波.政党现代性视域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理路[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06):15-22.
[9]李文清,田红超.列宁的党群关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02):1-8.
[10]张茂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实践价值[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03):106-107.
政工师评职可选期刊:文化学刊创刊于2006年9月15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社科文化学术理论期刊,每逢单月1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