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03月02日 分类:政法论文 次数:
摘要:新时代,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结合自身特点,紧扣“职”,提升“高”。同时,高职院校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从加固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开拓思政教育新战场、增强师资队伍主力军四个方面发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校的有机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既要对标本科高校建设的国家标准,又要紧扣自身特点,凸显自身特色。为此,高职教育“要找准定位,先是‘职’,然后才是‘高’”[1]。
就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而言,所谓“职”,就是要紧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各怀绝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谓“高”,就是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内涵,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一、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加固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从来都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大事,要把“举旗帜”的使命任务置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首位。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要有紧迫感、责任心和大局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担当、责任归属及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准位、站稳脚、答好卷、教对人,以便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创新性。自觉、主动、创新来自于认同、确信和信仰。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巩固意识形态阵地上能否尽好责、守住土、教好人,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上升到信仰高度,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渗透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认同、确信和信仰来自对对象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会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巩固意识形态阵地,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发挥专业优势、群体能量和引领作用,从我做起,营造出富有实效、深度拓进而又生动活泼的“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良好氛围。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理论体系的建构和理论思辨的展开,而是为了改造世界。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其目的一是要改造我们的思政理论工作者,但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升思政理论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亦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在高职院校坚守意识形态阵地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天然的智力优势,应当主动谋划、主动作为、主动担当。
首先,立足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认真谋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将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改革等与意识形态宣传深度融合起来,贯穿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
其次,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而要做好人的工作,前提是要了解人、熟悉人。毛泽东说:“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3]850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三大规律: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高职院校学生有着区别于其他高校学生的独特性,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使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具有针对性,了解其教育对象。高职生优点是什么?高职生不足有哪些?高职生习惯于怎样的思想教育方式?高职生关心哪些热点问题?等等。对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组织调查研究,要主动作为、善于作为、有效作为,提供有效的教育对策。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指导思想、任务、理念、原则进行了系统阐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4]。
首先,做好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结合自身的“事”“时”“势”,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生源、地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在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用浓郁的时代气息、鲜活的时代语言、新颖的时代技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确保内容上不走调,形式上吸引人。
其次,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习惯、生活方式、交往特点,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打通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等渠道,使意识形态教育既凸显其特有的政治功能和价值指向,又能剥离空洞说教的外壳,与学生日常生活无缝对接,以达到“用之而不觉”的境界。再次,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大宣传”理念的主力军。
“大宣传”理念是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工作视野、内容、方针、手段提出的全新要求,是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新飞跃。高职院校的每个教职工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但要提高这些参与者宣传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宣传贯彻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能力和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发挥专业理论优势,使高职院校成为马克思主义“大宣传”的理论高地。
较之于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这是短时间内不可回避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但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任务和目标也不完全一样: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目标和任务侧重于学以致知的理论研究;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目标和任务侧重于学以致用的实践研究。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增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协同性和紧密性,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二、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要做实“转化”“转变”,将课程育人落到实处,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以下简称“‘三进’工作”)。
(一)做实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及教学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建设方面每有新成果,都要提出‘三进’任务,即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三进’符合思想发展、理论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律,其中进教材是基础、进课堂是核心、进头脑是目的,通过教材搞建设、课堂讲学理、头脑起风暴,用国家统编教材教育武装青年一代,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
推进“‘三进’工作”,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以理论体系为教材体系的准星,为教材体系的建构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读和思考,读懂学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切实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确保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师生。当然,尽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是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政治使命和理论任务,但其理论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在此基础上构建起适合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材体系,从而为确立学生的价值体系服务。推进“‘三进’工作”,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进教材是基础、进课堂是核心、进头脑是目的。”[5]“‘三进’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体系是否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习惯、接受能力和接受偏好。为此,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对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基本面进行调研,以此作为“‘三进’工作”的常态性、前置性任务,从而使教学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的过程既有针对性又有亲和力,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育人温度。推进“‘三进’工作”,价值体系是理论体系向知识体系转化,亦即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对于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体系才是真正的生命线,也才是用好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重塑当代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新人,这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需要,更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过程中,一定要凸显“职”的属性,在“职”的底色上赋予“高”的特点。譬如,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工匠精神的修炼中,要渗透革命精神、改革精神等内容,为技术技能教育提档升级;在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了解社会,善于将党的政策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来思考,善于从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相统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二)推进“课程思政”向“思政课程”转变工作
做好课程育人,必须推进“课程思政”向“思政课程”转变工作,使“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在坚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站稳思政教育核心课程主阵地的基础上,整合校内思政教育资源,推进综合素养选修课程的设置,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加强与其他专业院校的协同合作、专业互补、优势互显,挖掘思政课与专业课、公共课的关联性,将“课程思政”向“思政课程”的转变工作落实落细落小。
思政课程绝不是在专业课程中简单点缀专业历史知识、人物故事、逸闻趣事,而是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育人效果。
(三)延伸与拓展课堂内涵,构建立体思政育人体系
把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育人体系,这是所有高校的政治使命。“高职教育空间已突破传统的教室,开门办学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思政教育需要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互联网+’为基本内容,开创了新的社会空间、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必须创建新的教育空间、学习空间。”[7]
因此,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践多、实习多、社团活动多等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校内外实践、顶岗实习、社团活动等融合起来,在实践中锻炼和培育学生成长成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涵育和养成其美好品质;在顶岗实习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和塑造学生交往、组织和管理等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此外,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还要对广大师生开展“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教育,用好网络课堂,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和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网络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三、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开拓思政教育新战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及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向企业,这是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最有开拓意义的领域。
高职生就业领域和范围大多集中在中小微非公有制企业,然而,由于中小微企业大多属于非公有制性质,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对“宽、松、软”,一些中小微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逐明显高于对社会效益的追逐,加之这些企业对员工的文化素养和学历水平要求相对较低,使得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相对薄弱。接受了思想政治理论系统教育、规范训练、正面引导和塑造的高职生,进入中小微企业后,在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应当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当然,为保障和促进高职生在中小微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好作用,需要学校、企业在各级党委与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制定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构建可协调、可持续、可操控的长效运行机制。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利用多种渠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去”。“产教融合中‘教’是底盘,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支撑,‘融合’是途径,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引导。”[1]
我国企业无论是公有制性质还是非公有制性质,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都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所以,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坚持原则、守住底线、立住站位,提升和拓展自己社会服务的能力和范围:
(1)成立智库,为企业文化建设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为企业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智力支持,确保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
(2)要与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对企业职工进行职业素养培训,宣传党的政策,提升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
(3)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实训教学,通过行业专家、企业教师和授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四、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增强师资队伍主力军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否具有战斗力,能否坚守住意识形态阵地,能否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业务精、思想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因为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专业素养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教师队伍关键功能的发挥,其前提是必须建设一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及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与坚定拥护党的师资队伍。当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结构相对较高,但由于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所以,重专业建设轻党建、重专业课教学轻思政课教学的现象较普遍。因此,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亟待提高。
第二,努力提高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度。由于高职院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着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所以,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直接而关键的作用。校领导应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坚定的政策执行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带头执行党的相关决议。
目前,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属性和特点还存在相当大的争论,由此,对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和办学宗旨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高职院校与其他类型的高校办学政治属性、办学政治方向和办学政治立场是一致的,“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6]。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本校思政教育的关键作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才可能取得实质性成效。当然,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强化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紧扣高职院校办学特点,要突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特点,努力使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相融合。
第三,努力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科学的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8]。然而,无论理论怎样彻底和科学,若不被人民群众掌握就有可能沦为清谈者的谈资、皓首穷经者的玄思。
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9]14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但人类实践不是盲目和自发的,衡量一种哲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不仅要看它怎样解释世界,更要看它如何有助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历史已经证明,未来还将继续证明,作为彻底而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具备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双重力量。
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只是为群众掌握它提供了可能,而它要被群众掌握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去实现。彻底的理论能够掌握群众,但这一掌握过程并不是自发生成的,而是自觉形成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政理论课教师必须做到彻底学,只有彻底学,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彻底懂,才能在此基础上彻底信,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彻底用。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上,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等优势,使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即真正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用有活力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又在鲜活的现实世界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中国高校之窗.教育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专题调研座谈会(重庆)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召开[EB/OL].(2018-05-16)[2018-09-21].http://www.gx211.com/news/20180516/n15264385987894-2.html.
[2]央视网.习近平带领我们走过的这不平凡五年———意识形态工作篇[EB/OL].(2017-08-10)[2018-09-20].http://news.cctv.com/2017/08/10/ARTIpsGpPrE-vmX55niu89IZZ170810.shtml.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精彩论述摘编[EB/OL].(2016-02-25)[2018-09-22].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0225/c385474-28147905.html?from=groupmessage.
[5]海南省教育厅.如何用好讲好新修订的高校思政课教材?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5确保”[EB/OL].(2018-05-16)[2018-09-23].http://www.sohu.com/a/231852008-387135.
政工师评职投稿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月刊)是全国唯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体系为宗旨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本刊面向现实、面向当代,刊登探讨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论文,提供丰富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信息,是一切从事教学、科研和宣传的理论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党政干部以及所有关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人们的忠实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