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07月27日 分类:政法论文 次数: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一些短缺人才现在变成了富余人员,对传统行业的人才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秘人才一直处于富余与紧缺之间。富余指的是不太称职的相关人员占据了秘书岗位,出现了人员富足,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原因有二:其一,在岗人员普遍素质低,无法胜任所在职位的工作。高素质文秘人才尤为紧缺,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向。其二,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岗位变动较大,流动性强,造成了岗位人员对工作不够熟悉,难以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另外,文秘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多非专业出身。
当前我国开设秘书本科专业的高校较少,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作为文秘人才专业化培养主要基地的高校,在文秘人才培养中陷入了困境:一是高校普遍对文秘专业重视不够,专业发展有萎缩的现象;二是某些高校文秘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无法满足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培养的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不能做到一毕业即可上岗。归根到底,文秘专业不受重视与人才培养专业化程度不高、实际应用能力差等原因是分不开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首要任务是在教学中对实践教学不断创新探究,以切实提高文秘人才培养质量。
一、文秘实践教学中的观念更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很多传统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秘书工作是紧跟时代的,其变化更新更快。随着办公智能化的推进和OA平台的广泛使用,秘书日常工作内容有了很大改变。因此,在文秘人才培养上,首先要更新观念,本着“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贯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做到有的放矢。
(一)教师主观的“放”与客观的“导”
中国的传统教育大多以教师为主体,尽管多年来一直有让教师退为其次、学生为主体的呼声,但真正操作起来这个度并不好把握。如何“放”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关键。多年的实践教学发现,教师的“放”不是全放手,因为完全放任学生去自主学习训练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放”应该是教师主观上的“放”,要大胆地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同时客观上要“导”,即因势利导,对于实践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不足要做好记录,可在过程中指导,也可在总结中一并指出。文秘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就算是理论基础课也不乏实践性内容,如秘书学概论、行政管理学等都可以设置相关的实训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二)学生“主”的能动性培养
学生的“主”涉及的是主体教育。主体教育是为了人和依靠人的教育,它的基本目标是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培养主体性强的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弱,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及教师的教法相关。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主”的能动性。
1.强迫的能动性培养
我们的学生从中小学就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到了大学,没有了老师的逼迫惰性就出来了,所以,适当强迫性学习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延续中小学的这个教学手段,学生也较容易接受,长此以往就可以培养起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及迫切性。当然,大学教学毕竟与中小学不一样,其任务内容重在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技能,因此任务设置是关键,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训练自身技能的目的。文秘技能的提高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反复训练、积累经验,才能熟能生巧。
2.兴趣的引导性培养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的培养更能发挥学生“主”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主动训练,掌握技能。
如何培养兴趣呢?首先,实践性任务的设置要与现实紧密联系,能解决现实工作与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其次,学生应加强自我主体教育,有意识地靠近专业学习内容逐渐培养自己的兴趣。主体自我教育既是主体教育中最核心、最要害的部分,也是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最亟待改进的地方。教师在其中应发挥引导作用,有意识有目的性地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三)实习单位的“辅”的介入
秘书岗位的服务性特征,决定了文秘专业培养的“不是纯粹和机器工具打交道的作业者,而应是和人打交道的辅助管理者”。要更好地与人打交道,最实在最有效的途径是到单位实习实践。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训练各种文秘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实习单位在实践教学中虽只起辅助作用,但这个“辅”不可或缺。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实习单位是学生正式步入职场的练兵场,学生既可在实际工作中检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又可找出自身的短板,在之后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完善自我。同时,教师在带队实习过程中能了解单位对文秘人才的要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文秘人才。
二、文秘实践教学中的模式创新
教学模式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创新的目的在于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于人才的素养要求在不断更新变化。文秘实践教学必须紧跟需求,创新模式,培养与社会无缝接轨的应用型人才。
(一)创设“素养+技能”的实训体系
素养和技能都是变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社会对文秘人才不断更新的素养需求来培训实践专业技能。创设“素养+技能”的实训体系,把“三个维度一体”即“职业素养+技能训练+基本理论”作为文秘实践教学体系的主干,职业素养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技能训练则为核心手段,形成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职业能力训练互补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实践教学体系的逐步构建,大大增加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内实际操作环节的比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实际检测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实际操作能力。
(二)发挥技能训练的核心作用
技能训练是文秘实践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发现,不少文秘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不错,但一到工作岗位就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一是自身实际操作技能欠缺,二是学校所学知识与技能与社会需求有差距。要真正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严把技能训练关,强化各种技能的培训,增加实践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学校期间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技能训练采取“2+3”方式,即两个阶段三个层次的培训模式。
两个阶段指两个学期的社会单位集中实习,三个层次指的是新生认知、单位见习、校内集中训练三个层面。新生认知是对文秘专业、工作内容及前景等的初步了解。单位见习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见习单位一周的工作认知学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有目的地加强相关训练,从而提升自我。校内集中训练是模拟文秘工作内容结合实践课程进行技能强化训练。
(三)更新规范职业化素养
秘书的标准化、规范化服务能力是以往秘书人才培养中重点强调的,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实行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已是一种趋势,过于僵化的标准化服务已无法适应当前文秘工作的需要。秘书工作作为服务性强的工作,满足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是其基本要求。文秘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秘书技能,还应该有良好的秘书道德和职业意识”。高校应适应社会需求更新职业素养内容,并形成新的职业规范,从知识技能、个人素质、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培养社会适用人才。
三、文秘实践教学中的手段创新
文秘实践教学的改革重在手段创新。文秘课堂教学的沉闷、手段的陈旧是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而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在不断变化,不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很难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社会硬环境与高校软环境,文秘实践教学可尝试进行一些创新。
(一)以项目带动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首先,加强实训,把课堂实训与实验室实训、课外实训组合叠加。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设置实训项目,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课外自主完成。
其次,以项目带动教学改革。以教师的教学改革项目实施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实施“职业素养+技能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次,注重实践活动的参与。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积极参与实验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
(二)以活动引领教学
要真正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举办活动是一个好方法。学生作为主体,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举办活动等实践操作中,从策划、实际操作到成功举办,整个流程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负责指导,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文秘职业技能。以课程带动实践,以活动引领教学,可较为全面地锤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活动的目标是实施全体教育,要求全体学生全过程参与。
在活动承办过程中,从制订策划方案到游说相关部门接受方案,再到不断调整方案与各方面沟通协调,最终完成任务,学生的组织策划、团结协作、文字撰写、公关等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另外,在活动举办过程中总能发现好的苗子,而优秀生又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全体教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以比赛促进教学
以赛促学也是强化实践教学的手段,是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举办文秘职业技能大赛,不仅为文秘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实训平台,也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可根据文秘专业的主干内容分设比赛项目,如公文、案例分析、演讲、情景模拟等。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也可以以班级对抗赛的形式,要求全体学生参加,这样就能达到把课程延续到课外的目的,实施平等教育和有效教育。
另外,通过比赛展现学生个人风采,挖掘学生潜能,为今后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在实训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法,找到最适合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方式,促进课程和专业的建设,切实提升应用型文秘人才的素质。
面对“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常规的文秘人才培养模式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活动、比赛等手段,创设以“素养+技能”为核心的实训体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强化学生的事务工作综合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与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及应用能力,培养具有时代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文秘人才。
参考文献:
[1]闫振存.论主体自我教育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6.
[2]董慧.构建“校园职场化”立体氛围培养“准职业人”[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5.
[3]向阳“.互联网+”时代秘书核心技能的新变化[J].秘书之友,2016(5):6.
[4]余红平.论以体验为核心的秘书教学的构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0):197.
相关刊物推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福建论坛杂志社主办的社科刊物。《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