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设初探

时间:2020年01月11日 分类:政法论文 次数:

[摘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机制一体化是统筹推进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力支撑。目前由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机构相对独立,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管理机制体系,使得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缺乏整体性设计和系统性规

  [摘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机制一体化是统筹推进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力支撑。目前由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机构相对独立,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管理机制体系,使得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缺乏整体性设计和系统性规划。

  基于此,应通过积极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决策一体化机制,实现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领导决策合力;科学构建运行整合一体化机制,实现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运行;有效构建协调互动一体化机制,实现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互通有无;合理构建考核评价一体化机制,实现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范有序。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机制一体化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论文范文: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研究

  摘要: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在历史中已经存在了很久,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依然是学界不断讨论的话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能避免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身“宣传工作”、“思想工作”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中萌芽出来的。在对其进行概念的理解时,要格外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与政治性。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学段内容衔接、教师沟通互动等方面已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对各学段思政课管理机制方面尚未形成系统化建设格局,仍存在思政课目标缺乏协同性、整体设计缺乏协调性、学段管理规划缺少统筹性等问题。因此,应构建科学适切的思政课管理一体化机制。

  一、领导决策机制一体化

  领导决策机制一体化旨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领导决策共同体,集中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统筹谋划,共同致力于思政课学段性建设和进阶性发展,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组织保证。就目前来看,各学段思政课的组织管理相对独立,出现了各学段课程领导体系不完善、领导主体权责不明确、统一决策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导致“各学段教学内容、模式、方法进阶不清、衔接不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协同育人效果”。[2]这就要求通过加强课程领导、厘清领导决策主体权责、建立一体化指导委员会,形成各学段思政课管理领导决策合力。

  1.领导决策机制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学段思政课建设呈现管理条块化、组织分离化,使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忽视了整体性与学段性的有机统一,导致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出现领导管理乏力、课程决策不畅等现象。

  一是课程领导力相对不足。课程领导力的生成是教学管理者专业品质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但目前各学段思政课尚未形成统一的领导决策单位,使得各学段思政课管理者各自为政,在课程理解、实施与评价过程中未形成连贯统一的领导决策共识。由于课程领导力不足,导致课程建设和实施中缺乏紧密的沟通与协调,产生学段信息共享不足、教学模式差异性明显、教学行为连贯性不强等矛盾,无法实现思政课互联互通。

  二是领导主体权责不明确。首先,表现在各学段领导主体权责脱节。其症结在于各学段思政课领导主体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自主权,导致在领导决策层面缺乏课程权力共享意识和统一协调意识,致使权责关系不清,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各学段思政课领导主体对课程建设的管理效能。其次,表现在各学段领导管理效率不高。原因在于各学段领导组织和教学组织相对独立化和分离化,出现各学段领导决策权责关系分离,使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领导决策主体权责相互之间发生阻滞。

  三是统一决策体系不健全。首先,表现在各学段课程建设决策缺乏统一调控。决策体系的不规范导致各学段高层管理者对课程建设的决策管理积极性不强、领导意识相对不足,各自为政使得思政课建设决策缺乏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决策影响力。其次,表现在各学段课程建设决策缺乏统一监测。鉴于各学段领导决策管理者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域见解不同,与之相应的决策监督指标和配套体系亦有不同,致使一体化建设处于零散状态,导致各学段领导决策整体效能无法有效发挥。

  2.领导决策机制一体化有效构建的实现路径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统筹推进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要对现存问题进行动态透视和深刻剖析,形成统一领导、决策一体的管理机制,积极构建领导决策一体化管理路径,实现各学段思政课程领导管理的互联互通、有效衔接。

  一是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管理的课程领导。首先,要有效提升思政课领导决策主体的课程领导力。良好的课程理解力、实施力、评价力是课程领导力构建的有效指标。各学段领导主体要针对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课程目标、课程规划、课程评价等作出精准理解,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对各学段思政课的内在需求进行有效调控,推动领导决策由宏观向微观、由抽象到具体转化。

  其次,要全面增强思政课领导决策主体的行动力。领导决策主体要按照课程标准、政策文本结合各学段的实际情况,严格且富有创造力地在一线教学实施过程中植入一体化基因,将软倡导变成硬指标。同时,根据课程领导方向、效度和力度的不同,积极协调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做好一体化建设,形成课程建设行动合力。

  二是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管理的主体权责。首先,制定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纲要,细化政策供给的具体责任。各学段思政课建设管理者要根据建设指导纲要将具体政策进行细化,将具体职责落细落小落实到各个学段思政课建设领导决策层面,实现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互补式领导决策。

  与此同时,还统筹好领导主体的整体性和不同学段教学管理的关系,逐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规范化。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权责一体机制。需要明确各学段领导管理单位的决策权责关系范畴,廓清各级各类思政课建设权力与责任的关联性和差异性,使其在宏观上有方向引领、在微观上有措施指导。在此基础上实现权力与责任共享,营造良好的思政课领导决策环境,共商共建,以期从领导决策管理层面推动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三是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首先,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从各学段遴选出不同领域的高层管理人员,构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领导层、决策层、执行层、评价层等,为领导决策与执行反馈提供有力的支撑、细腻的分析和全面的权衡考量。各领域管理人员的结对组建旨在协调各学段教学内容、模式、方法改革,加强对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发挥指导引领、督查评估、培训研讨和经验推广等功能,打造思政课领导决策发展共同体。

  其次,结对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基地。“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3]

  二、运行整合机制一体化

  科学规范有序的运行整合机制是保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保障。运行整合机制一体化的目的在于将建设要素进行有机协调和组合,打破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互联互动的有机整体。但由于各学段组织机构的相对独立,出现了运行目标缺乏协同性、教育资源整合性开发不足、教育主体融合性参与不充分等问题。这就表明要注重学段衔接的耦合度、加大资源整合的统筹性,逐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运行整合机制趋于协同化、走向规范化。

  1.运行整合机制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一个动态延伸、持续运行、有效整合的发展过程,亟须构建与之相适应且行之有效的运行整合机制。但由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组织在运行整合过程中尚未形成有机整体,在此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分离与割裂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运行目标缺乏协同规划。当前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但各学段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各自为政而缺乏有效沟通和配合。比如,各学段思政课教学中相似的内容和教学主题需要注意目标的衔接性和进阶性,使教学目标更具延展性和科学性;同时,教学目标广泛多样,但目标设定的层级结构缺乏统一发展规划,使得各学段教学效果协同性不佳,进阶不清。

  二是教育资源整合性开发不足。一方面,表现在各学段思政课教育整合机制不健全。由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各要素之间不能相互协调形成发展合力,致使运行机制的整合效能被弱化,使得各学段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开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学段思政课建设效果。另一方面,表现在各学段思政课资源配备不均衡。分散的资源如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整合,则会阻滞各学段思政课的一体化构建。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协调再加上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致使其本身的教育效能释放不充分。

  三是教育主体融合性参与不充分。一方面,融合机制不健全,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拓展受到限制、队伍建设协同性缺失,使各学段课程运行和系统整合缺乏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表现为各学段教育主体整合意识不强。由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管理运行机制尚未系统化、制度化,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和薄弱环节未受到重视和有效调控,系统内外部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使得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缺少良性的运行环境和有效的整合契机。

  2.运行整合机制一体化有效构建的实现路径

  我们需要理性审视思政课运行整合现状,根据各学段思政课运行规划和整合规律,科学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运行整合路径,不断推进各学段思政课运行整合的一体化衔接、协同性发展。一是注重各学段衔接的耦合度,促使运行机制趋于协同化。

  首先,增强各学段思政课运行目标的耦合度。行之有效的运行目标能够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决策提供参照物,成为判断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运行现状的可行标准。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考究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和梯度性,使各学段层级目标在教学运行中有序开展,从而健全目标改革配套管理。

  其次,增强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耦合度。挖掘各方教育资源形成各学段教学内容一体化链条,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运行协调、整合一体,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建设一体化。根据不同学段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和特征,对教育资源进行选择性整合,构建符合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学内容并形成教育主线,以期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运行机制协同化。

  二是加大资源整合的统筹性,确保整合机制不断规范化。首先,深度挖掘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资源。各级党委的协同运作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应不断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实行教育联动,协同多方资源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支持保障。积极探索共建校内外教育资源联合共同体,逐步改变思政课育人孤岛状况。其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供给。为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综合运行效能,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此协助教育管理决策部门诊断一体化教学瓶颈,为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整合提供全面、有力的保障,助推实现一体化建设从点到面的兼顾与均衡。

  同时,要充分研究系统各要素的运行规律和特点,使一体化建设的各要素相互补给,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运行整合机制趋于规范化、系统化。三是打破各自为政的工作体制,推动主体参与逐步有序化。首先,要建立一套有序高效、通力协助的运行管理制度。考虑到一体化管理层面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资源浪费等其他问题,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亟待建立。

  同时,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管理者参与思政课一体化运营,打破各自为政的藩篱,实现各学段思政课运行层层递进、互通有无。其次,要调动各学段思政课管理人员做好一体化监督。结合各学段思政课建设现状,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做好相关教育主体的动员工作,保障各学段思政课教学人员配备充足,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管理主体有序参与,实现良性互动。

  三、协调互动机制一体化协调互动机制一体化旨在通过协调各种资源,调动多方力量,构建各学段互联互动、协调一致、高效运转的思政课沟通交流管理系统,不断化解和修正大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机制出现的分歧与矛盾,营造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协调互动机制涵容多种要素、涉及多项环节,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协调障碍和互动阻滞,产生诸如学段师资管理协调性不足、教材衔接管理不够体系化、职能部门管理缺少互动性等问题。

  这就要求各学段思政课建设要通过加强师资合作力度,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增强职能部门互动,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体化协调错位、互动缺位现象。

  1.协调互动机制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协调互动机制一体化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管理的过程性保障,能够有效保证各学段思政课管理机制运行的持续有序,实现各学段教学系统要素的合理配置。但由于各学段思政课协调运行机制尚未发展完善,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存在运行不畅、沟通受阻等问题。

  一是学段师资管理缺乏协调性。主要原因在于学段师资一体化管理未受到足够重视,同时各学段教师也存在沟通意识不强、互动方式单一、交流内容不深入等问题,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一体化建设盲区。同时,各学段师资队伍尚未形成统一的培训体系。集体备课制度尚未得到有效落实、互联互动的实践交流平台尚未形成、教学评价缺乏关联等诸如此类问题,再加上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方面亦存在短板,导致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效能整体性发挥不足。

  二是教材衔接管理不够体系化。首先,表现在课程目标缺乏整体规划。目前教材管理存在学段区隔,主要体现在目标对接性不足、内容重复、教学设计进阶不清等方面。归根结底在于思政课教材体系目标整体性不足,分布结构有待优化,导致培养目标一致性与教学内容梯度性衔接相分离。其次,表现在各学段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有待优化。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未形成统一范畴,在教材体系设计中未能很好地彰显不同学段教学规律的特殊性和整体性,应有的价值链条尚不清晰。三是职能部门管理缺少互动性。教育管理部门的交流互动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管理是实现一体化建设的人力资源保障。虽有国家政策引领和区域指导,但在一体化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学段教学管理部门协调互动效果不佳。原因在于思政课管理职能部门衔接工作未得到有效落实,降低了政策执行效度,导致协同管理育人的效果无法彰显。再加上教育管理人员未能透彻学懂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导致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信息共享缺失、实践交流平台未能有效搭建,不同学段的教学互动缺失。

  2.协调互动机制一体化有效构建的实现路径

  我们需要深入考究各学段思政课的互动协作实践现状,逐一破解各学段思政课现存的问题,积极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协调互动机制一体化创优路径。一是加大师资合作力度,实现教师互动常态化。首先,要科学设立各学段教师沟通交流平台。切实加强不同学段的教学成果交流,共同为一体化建设集中发力、建言献策,有效规避内容重复、结构断层、目标倒置等教学问题。其次,要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

  定期召开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研讨会,集中进行理论探讨和广泛开展实践创新。遴选各学段思政课学科带头人牵头与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建立相对固定的集体备课机制,同时要“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完善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服务支撑系统”。[4]再次,要搭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互动平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行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挂职教学机制。不断考察各学段的分工与协作,发现各学段的教学递进规律,实现思政课教学相互补给、有序进阶。

  二是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教学衔接制度化。首先,要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做好整体规划和层段设计,明确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为教育对象提供进阶平台。做好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调整,保证思政课教学的进阶性脉络,逐步推动思政课教学体系由知识性向理论性再向价值性体系转变,层级彰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内在尺度。

  其次,要深入挖掘各学段各学科课程蕴含的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各学科课程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使各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相互补给同向同行,共同发挥协同育人效能。再次,要加强课程思政示范效应。融合推动各学段各学科课程与思政课互补式发展,从不同学段中精心选树一批专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团队,打造一批高水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前瞻性指引和方向性保障。

  三是加强职能部门互动,实现教学管理协作化。首先,要加大不同学段教学管理者对政策文件的学习力度,寻找不同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生长点,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政策精神,集中发力展开问题研讨,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出谋划策。

  其次,要加大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执行密度和实施效度。唯有推进思政课教学政策的有效执行,才能推动思政课教学目标落地生根。这就要求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管理人员结对共建做好教学互动,找寻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共同发展要点,总结各学段思政课教学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一套适合学生进阶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促进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管理逐步成熟化、协作化。

  四、考核评价机制一体化

  考核评价机制一体化旨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评价有机共同体,通过设立一系列考核标准、评价方法来检测并反馈一体化管理效能,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反馈指导,这是决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管理方向的重要依据。各学段管理衔接尚不完善,使一体化建设出现了课程考核标准缺乏整体性建设、教学反馈评价缺乏连贯性、教学评估方法长效性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根据各学段思政课建设发展实际,细化课程考核标准,设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教学质量评价长效机制,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管理机制实现一体化衔接。

  1.考核评价机制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思政课建设考核评价改革,在考核体系、评价机制创新等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但由于目前各学段思政课建设各自为政,系统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形成,致使各学段思政课建设效能不足。一是课程考核标准整体性匮乏。当前各学段课程建设考核效能和评价反馈尚未引起重视,针对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段教师的差异性,相关教育领导部门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与此同时,各学段思政课建设考核评价缺乏整体性设计和阶段性要求,诸如缺乏对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系统化反馈、标准化考核,导致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连贯性缺失,衔接性不足。二是教学反馈评价连贯性不强。

  针对当前各学段思政课建设效果的反馈,评价体系仅局限于各学段思政课建设的阶段反馈,缺乏对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性评价。同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系统尚未形成有效的反馈链,评价互动性缺失,导致各学段思政课整体性建设缺乏良性有效的互动反馈,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思政课管理效能的生成,造成各学段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性不足,致使一体化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无法预测,一体化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检测。

  三是教学评估方法长效性不足。由于各级各类学校存在层次性差异,要求教学评估方法广泛多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政课一体化整体性评估难度。同时,评估局限于各自学校,使得一体化教学评估方法未能形成有序合理的系统规范。此外,由于各学段教学组织相对分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考核评价断层,使得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评估方法协同性不强、延展性缺失,无法实现教学评价一体化衔接。

  2.考核评价机制一体化有效构建的实现路径

  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相关部门要提高对思政课整体考核和有效评价的重视程度,深入研究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评价的内在逻辑,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考核评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一是制定整体协调的教学考核标准。首先,要细化并分类各学段思政课考核评价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不同层次的教学阶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对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管理各个层面进行效益性考察,实行以解决问题与构建合作机制为重点的整体性评价,实现个体考核标准与团体考核标准一体化推进。

  其次,要实行考核联动机制,逐一优化考核标准。整体设立考核标准,加强各学段联合考评,探索符合思政课一体化管理的考核标准,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推进,逐步建立各学段思政课学科考核、效果评估、师资评价的考核联动机制,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考核一体化衔接。

  二是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全面考核和重点突出”原则。全面考核各学段一体化管理的阶段性发展和层级性建设等内容,同时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考察和科学评价。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考核”相结合原则。根据各学段思政课阶段性发展规律,分层分类设置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健全思政课学段分类管理和整体评价体系,推动评价指标设立趋于规范化、有序化。坚持“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指标对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引领效用,有效发挥奖惩性指标对一体化建设的激励约束效用,不断增强一体化评价指标的延展性,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评价一体化。

  三是构建教学质量评价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完善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从多维度考评各学段的教学规范、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等实绩,细化各学段思政课教学质量考评范围,实行教学自评、同行互评等多种综合评价,以点带面推进一体化发展性评价改革。

  其次,设立各学段思政课质量考核评价小组。从各学段抽调教学管理骨干结对共建质量考核评价小组,通过听取汇报、教学交流、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各个学段思政课进行全面监查。同时“采取一定的考核票决方式,诸如主管领导票决、日常考核票决等形式作为整体性评价的辅助手段”,还可设立不同学段的监督员,实现各学段交叉监督,及时做好一体化建设效果分级反馈,加强各学段思政课建设的及时沟通与反馈,逐步推进思政课考核评价一体化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