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02月14日 分类:政法论文 次数:
中小微企业从来都是衡量经济活力的标尺。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达到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7%,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率。与如此庞大的体量和贡献率相比,中小微企业在抗法律风险成熟度上却同0.3%的大型企业拉开了非常明显差距。
下面的一个案例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在国家推进社会能源结构转型的大战略中,河北一家小型锅炉企业A紧抓机遇,通过“煤改电”工程项目的推进,紧急向广东一家B企业订购一批壁挂炉生产设备用于用扩充产能。
在收到B企业发来的生产设备时,企业A发现设备包装存在原因不明的破损。设备安装后,后续生产出来的产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瑕疵。企业A因质量原因立即停止向B设备生产企业支付80%的后续款。
在争议中,B企业率先在本地法院起诉。由于B企业先起诉,位于河北的企业A对属地管辖权的异议被驳回,案子最终在B企业所在地广东开庭。面对突来的诉讼,A企业立即反诉这批生产设备有质量问题,并提请鉴定申请。B企业选择通过“摇珠”选择鉴定机构,然后对鉴定笔录、鉴定结论做多轮次的质证。诉讼过程开了四五次庭,企业A从河北不断往返广东,诉讼成本大大高出企业A的预期,最终企业A无奈选择和解,经过反复协商,总价300万的设备,尾款240万最后以8折支付给B企业。
不得不接受的结果,让原本形势大好的一次商机蒙上了一层灰尘。A企业以合乎法理,但情理上难以接受的结局收场,这种经历令人唏嘘。
俗话说,商道多崎岖,在法律系统风险防范上,很多企业在诉讼上吃过亏,才会体会到企业日常法务处理的重要性。
“没有律师的意见,我不敢在合同上签字。离开律师,我什么也做不了。”久居商务纠纷胜率高位的李嘉诚曾经这样表示。两个如果的悖论,提示中小微企业系统风险防范的紧迫性。
对此,北京风信子法务平台的陶律师表示:“我经常在为我们的委托人灌输企业法律风险防护意识。在商务纠纷上,并没有真正的赢家,一旦产生诉讼,多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效果”。诉讼并非是解决企业商务纠纷的最好方式,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最好的方式是防患于未然。
很多小企业的掌舵者精于公司的运营控制,深谙商道者也不乏其人。但在不得不接受法律服务时,企业责任人最多的一句感慨是:“我一直认为我们企业的法律事务很少,根本用不着打官司!”
就河北A企业的案例而言,事实上存在两个如果。如果,企业A内部重视日常公司法务处理,在商务交易中出现不合理苗头时,不采取“拖款”的手段,率先得到专业律师的支持则不会陷于前期应诉的被动;如果,企业A在合同中对管辖权表述做出合理的约定,官司能够争取到本地打,则企业A将不被诉讼成本所困,那么这个案例的结果将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反转。
然而现实很少相信如果。
某大型企业在内部股东会议中曾经列举了20条接受专业法律服务的好处。经营一家企业,无论大小都要涉及到与工商、税务、劳动主管部门的配合与实务性衔接,企业订立商务合同、人力章程修订、股权分析、商业谈判、诉讼、员工培训等等都需要规避暗礁,涉渡险滩,为企业自身搭建有利自身发展的环境。
但是成本呢?制约小微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还是绕不开成本。外聘一名专业的律师,高额的法律行业用人成本,难以计量的日常工作饱和度,让更多的小微型企业不得不在面对投入产出时,做再三的权衡与割舍。
“共享法律服务”新模式,为“生意”保价护航。
身处薄利状态中的中小微企业如何在成本与收益的平衡中获得及时、专业的法律服务呢?
“共享法律服务”的提出,为中小微企业打开了一扇窗,让法律服务层面的降本增效成为可能。面对成本,“共享法律服务”结合“共享经济”的理念,在大企业专业律师团队与中小微企业之间架设了模块化解决方案,让大律师服务小企业,使小企业得到专家级法律人才的一对一支持。法律专业智力资源的引入,为小微企业启动了生意护航模式。
面对不同领域,不同优先级的法律事务,“共享法律服务”平台将法律问题分门别类整体打包,将法律事务碎片化,大大降低传统法务处理成本,明码标价的价格点单模式,中小微企业可以按照自身需求自主选择。
“共享法律服务”不拒绝企业单项小业务,不推脱委托方的任何单一合同,将成本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成本范围之内。
围绕企业的风险把控,平台化的“共享法律服务”进行全程主动介入式的过程管理。由一个足够了解企业特点并且熟知企业所处行业交易链条的负责人(法务专员)进行逐一对接,合同的法律条款审核完毕后,不意味着就完成了全部工作,平台还要关注每张合同所属的行业是什么?合同目标要实现什么?具体过程做什么?结合相关行业领域的执业律师经验,告知委托人客户如何把握执行关键点,在合同关键时间节点上进行跟进,将风险控制效果落到实处。
在新零售时代,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与优化,包括“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的各种新理念不断普及,法律服务也将不再是大企业独享的优势壁垒。相信伴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中小微企业将能够享受到更专业、更便捷的法律服务,形成企业所需求的良性发展闭环。
法律方向论文范文阅读:国内信用证保兑法律关系实例研究
摘要:保兑行在进行国内信用证保兑实践时,应该认真解读新版国内信用证结算管理办法中关于保兑的定义,抓住保兑的实质,区分保兑与保证的性质,处理好信用证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保兑的流程管理,在真正履行保兑行义务的同时,合理保障自身权益,促进国内信用证保兑业务的健康发展。本文借助某银行国内信用证保兑业务实例进行分析,梳理国内银行在保兑国内信用证时常见的做法,并对保兑国内信用证在实践环节的法律完备性及流转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