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科技不怕问]微软为何能一直向安卓厂商收费?

时间:2014年02月17日 分类:新闻中心 次数:

这段时间,许多报道都在说微软向HTC、三星等安卓厂商收取专利授权费,谷歌(微博)不是通过收购摩托罗拉掌握了很多专利吗?为什么安卓厂商还要不断地向微软交钱?

  这段时间,许多报道都在说微软向HTC、三星等安卓厂商收取专利授权费,谷歌(微博)不是通过收购摩托罗拉掌握了很多专利吗?为什么安卓厂商还要不断地向微软交钱?

  微软的专利攻势的确凶猛

  据不完全统计,微软向安卓阵营发动的专利攻势取得了26次胜利:

  2010年,微软和HTC达成专利授权协议。

  2011年,微软迎来专利丰收期,与通用动力公司、Velocity Micro、Onkyo Corp、纬创集团、宏碁、优派、三星、仁宝电脑等8家企业签订了基于安卓系统的设备专利授权协议。

  2012年,微软攻下LG、和硕、Barnes & Noble、Aluratek、高飞电子、夏普、Sigma、NextoDi、Black Magic、Atomos Global、EINS和Hoeft & Wessel AG等12家公司。

  2013年以后,尼康、富士康、中兴通讯、华为和Voxx Electronics等5家企业的安卓设备也需向微软缴纳专利费。

  这的确是让外界大跌眼镜的一幕,甚至有分析师估算,微软可以从每台安卓设备处收取5-15美元的授权费用,去年从安卓厂商收来的专利授权费高达16亿美元,远远超过微软从WP厂商处收取的授权费。

  微软有资格向安卓厂商收费

  微软在过去接近40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软件专利。根据福布斯在2011年的统计,微软手中已经掌握了18000余项的专利,且仍然以每月100多项的速度在增长。

  对设备商而言,无论产业链完善的三星,还是新进入者,它们的生产环节多数只停留在硬件设备阶段,系统和软件方面参与不多,在这方面的专利积累基本无从谈起。另一方面,直接通过安卓设备赚钱的也是这些硬件厂商。

  因此,它们成为微软收费的直接对象。

  而谷歌虽然是安卓的开发商,但因为系统是免费开放的,因此微软无从收钱。

  谷歌真正进入操作系统层面竞争的标志是2008年安卓的发布,专利上的积累显然无法与微软相提并论,许多技术势必不能绕过微软的专利。

  安卓是基于Linux开发的,而根据微软的说法,Linux就侵犯了其200多项专利。在微软针对摩托罗拉的专利诉讼曾提到,长文件名支持、联系人的创建和更新诸多功能就涉嫌侵权。

  谷歌逐渐意识到了专利方面的短板,在2011年8月,谷歌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掌握了1.7万项专利。但此后微软并未停歇的攻势表明,这些专利仍然不足以帮助安卓构建起足够强大的护城河。

  专利重要性大幅提升

  在移动智能设备领域的竞争者,专利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依然握有较大专利池的黑莓敢于不出售公司,诺基亚所剩部门因为专利而衣食无忧,而硬件厂商则因为专利缺失而寝食难安。

  于是,微软/诺基亚、谷歌和苹果等储备了大量专利的公司与三星、HTC等设备公司均爆发了多次专利诉讼。

  除了花钱消灾和对簿公堂等两种方式,专利巨头和硬件厂商之间可以通过专利交叉授权的方式来降低厂商最终所需缴纳的数额。
 

科技评职论文发表:

  网络科技评职论文从“人肉搜索”看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摘要】“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搜索方式,在为我们的信息搜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危险。本文将通过案例着重分析“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冲突问题,并且通过问题的分析为如何解决此类冲突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科技评职论文,核心期刊,“人肉搜索”,隐私权,网络

  一.“人肉搜索”及隐私权的概述

  “人肉搜索”是指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实际上就是通过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其与知识搜索的概念差不多,只是更强调搜索过程的互动而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肉搜索”已经为广大网名所熟知,尤其是在近几年,“人肉搜索”变得更加风靡。一方提问,八方回答。针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人们通过人肉的方式将事件当事人的大量私人信息公布在网络上,从而导致被搜索人遭受来自网络上的语言暴力以及来自网络外的电话、短信等骚扰,日常生活和精神受到严重伤害。“人肉搜索”所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隐私就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所包含的内容,是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而隐私权的概念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至今隐私权还没有一个让众人都普遍接受的概念。我国法学界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有多种方式,比如侵入侵扰、窥探、刺探、搜查干扰、披露、公开宣扬等。侵犯隐私权行为的具体对象是他人私人信息资料秘密和其私生活的安宁。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由本平台整合撰写,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