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吃空饷的历史源流与治理之道

时间:2014年09月27日 分类:新闻中心 次数:

河北清理5.5万人,四川清理清退2.8万人,河南清理1.5万人,吉林清理8600余人……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四省已有10万余“吃空饷”者现形。人们关注整治“吃空饷”成绩单的同时,更期待问责能让背后的“操盘手”现形。

  河北清理5.5万人,四川清理清退2.8万人,河南清理1.5万人,吉林清理8600余人……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四省已有10万余“吃空饷”者现形。人们关注整治“吃空饷”成绩单的同时,更期待问责能让背后的“操盘手”现形。

  “饷”本意指军粮,引申为军人的俸给。“吃空饷”本意是指军官虚报兵员冒领军饷,这种弊病在古代军队和政府机构常有。比如譬如宋神宗时,禁军兵籍管理弊窦丛生,“揭去旧数而不存按检”,以致“兵数皆无籍可考”,为军官隐瞒虚报兵员和吃空饷提供了便利,士兵死亡不注销、逃亡不下编,兵额有缺不招填,“因致边兵日少”。到宋徽宗时,此风愈演愈烈,《文献通考》说,崇宁年间,仅熙河路士兵逃亡几达四万,然“将副人员坐视故纵而不问”,目的就是为冒领军饷。宋朝军队羸弱,不能不说与此有较大关系。

  明朝在这方面也好不到哪去,为了多吃空饷,一方面,军官向朝廷虚报兵数,如《明史?袁崇焕传》载:“文龙一匹夫,不法至此,以海外易为乱也。其众合老稚四万七千,妄称十万,且民多,兵不能二万,妄设将领千。”也就是说,士兵只有四万七,却虚报十万,多吃了一倍的空饷。看样子,似乎不虚报也不行,因为士兵不到二万,却设置了上千的将领,不多弄点空饷,怎么养得下这么多将领?

  另一方面,对那些“皆苦于饥馑,迫于贪残,不能聊生,逃亡相踵”的士兵,军官并不阻止他们逃亡,反引以为利,有时故意惩罚士兵,逼他们逃跑,这既可贪污军饷,又可向逃亡士兵索取贿赂。在这样的苦役盘剥之下,士兵们较好的出路是逃亡,《明会要》记载:正统年间,逃亡士卒达一百二十万奇,占全国军伍总数的十分之一;弘治时,全国逃亡军士占洪武时十分之六七。等朝廷真要用兵开战时,皇帝拿着花名册一看,满以为是百万雄狮,其实早就被军官们掏空了。

  此风在清朝仍盛,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1838年,禁烟派官员黄爵滋在奏折中说,“粮多冒领,则有饷无兵”。1853年,吏部右侍郎爱仁则向皇帝奏称,京师“步军营额设甲兵共两万一千余名,风闻现在空额过半”,可见吃空饷现象之严重。

  吃空饷不但在军中泛滥,在政府部门也是如此,嘉庆十四年,工部书吏蔡泳受、王书常等人,采取假印舞弊、捏造大员姓名等手段共冒领银物14次,共计价值7万余两。又比如民国时江西大余县警察局,本来有正式人员123人,却上报了255人,空饷发到警局,被局长郭琰一人贪占。

  现在,吃空饷“进步”了,娃娃还在上学,挂个名就可以吃空饷;毕业报个到,此后人影都未见,工资照领;人已经到牢房里蹲着了,名字仍在工资册上,五花八门,吃出了水平,吃出了新意。

  自己不出一分力,仅凭自己占着一个职务上的便利,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得一份空饷,从法律上来说,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或侵吞公共财物的行为,已涉嫌触犯刑法中的诈骗罪或贪污罪。之所以吃空饷历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将这种行为进行问责,当成诈骗罪或贪污罪并绳之以法,避谈发响者的渎职责任与合谋问题,让吃空饷的成本太低,把发出去的空饷收回来就不了了之,吃空饷者趋之若鹜。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如何真正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如何真正形成立体监督,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太大,如何实现有效监督,从根子上铲除其产生的土壤,以达治愈吃空饷这个“老顽疾”,也是做得很不够,出事完在意料之中。因此,治理吃空饷不是靠神仙,关键是前端的“一支笔”要管好,后端的“一副镣铐”要用好,成本大到不愿为之,就能最大限度减少吃空饷的事。

  核心政法期刊论文发表范文社科纵横期刊征稿浅论共同过失犯罪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由本平台整合撰写,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