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03月19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期刊之家办的非常成功,极具口碑。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时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当然,因为免费和开源,大家都可以学习、借鉴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专属于个人的原创文章,请点击链接获得专业文秘服务。
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容易看到这样的情景:音乐课堂中的学生,牙关紧闭,面无表情;课间的学生,口中的歌曲、小调儿很是悠扬。为什么学生爱音乐甚于爱音乐课?我们的音乐课还存在怎样的问题?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不足
1.如今的音乐课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唱歌课,而是一门类似于综合课的艺术课。在音乐课上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却很少;听音乐的多,用心聆听、欣赏音乐的少。学生在我们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学生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所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课堂上偷偷摸摸塞耳机的学生,正是在听足以证明他们个性的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不是吗?
2.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3.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4.音乐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现如今,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不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一边是排练厅、音乐会、MTV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间听录音…… 如此强烈的对比、反差,足以把我们的课堂音乐教学挤进被人遗忘的角落。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及对策
而今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学生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我们要有意识地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进行主体性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自信心和创造意识,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提高初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活动性、创造性。
1.自主性。它与受动性、外在性相对立,表现为学生行为的自主、自信与自律(自控)。自主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尊重”,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尊心,创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能动活动的条件。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顾问、辩论会主席、对话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点拨和概括三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之前教师行为应该是倾听,努力的倾听。应该区别“教学”与“教学生学”的不同,认识到从长远上看,少教才能多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反思”(自律、调整)。具有反思的思维方式,是人的重要特征;反思,是自主性最重要的表现。
2.活动性。活动性的核心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从感觉效应转变为运动效应,不仅指动手、动口之类的操作参与,更指理性思考的投入。活动优劣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程度。未来社会需要肯于参与、善于活动的人,否则生活和工作质量都不会太高。活动是未来社会的必需,也是学会学习的必需。
活动性对于教师的要求是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空,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而非自己。必须强调指出,这里的活动是自主性的活动,即学生作主人的活动,而非学生是木偶的活动,也非“表演式”的专供参观学习的所谓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习是试错的过程,不是复制、照相。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理解事物,都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错误,调整自己的教学,矫正或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3.创造性。创造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对中学生而言,不应该要求“发前人所未发”,仅要求“发自己所未发”即可。从社会需要与学习需要两个方面看,教学中都必须强调创造。
创造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实践与激励,自己的创造实践是对学生创造的激励,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创造离不开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离不开审美水平,因此,在引导与激励中,应该在美育上多下笔墨,对学生的要求是探索与猜想,探索是态度,猜想属方法。
阅读范文:中国音乐教育浅析声乐艺术教学的探索
摘要:声乐艺术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艺术,要营造氛围,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耐心沟通,科学用嗓,消除学生对自身嗓音的疑虑;加强唱歌技能方面的多元训练。
关键词:心理因素 技能因素 少抽象 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