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04月08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本篇文章是由《文学评论》发表的一篇文学论文,刊物重视对新时期文学成果的研究和评论,注意扶植中青年文学研究工作者,为繁荣文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主要发表关于文学理论、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史问题、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研究和评论文章。
【摘要】 本文从日语能力考试与高校日语教学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了日语测试与日语教学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日语能力考试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消极作用与积极作用,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日语能力考试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一、日语能力考试简介
日语能力测试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及其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自 1984年起分别在日本国内和国外举行的世界性日语考试,以测试母语为非日语的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水平、认定其日语能力为目的。成绩合格者由国际交流基金以及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发放相应级别的日语能力认定书,即我们所说的日语等级证书。这一考试于 1987 年首次在我国举办,1993 年开始面向全社会推开。
国际日语能力考试分为四个级别, 即从一级到四级。四级最低,一级最高。四级水平要求掌握初步的语法,100 个左右的日语汉字,800 个左右词汇,能进行简单会话,能读写简单的句子及简短的文章;三级水平要求掌握基本的语法,300 个左右的日语汉字,1500 个左右词汇,能进行简单会话,能读写简单文章;二级水平要求掌握较高程度的语法,1000 个左右的日语汉字,6000个左右词汇,能进行一般性的会话,具备阅读和能力;一级水平要求掌握高程度的语法,2000个左右的日语汉字,10000 个左右词汇,除能够进行社会生活方面的会话外,还要具备能在日本大学进行学习、研究等的综合能力。四个级别的考试分别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文字与词汇;二是听解; 三是阅读理解与语法。试卷总分为 400 分。文字与词汇部分占 100 分,听解部分占 100 分,阅读理解与语法部分别占 200 分。二、三、四级均以 240 分为及格线,一级则以 280 分为及格线。该考试每年举办一次,原则上于每年 12 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一直以来日本的许多国立、公立和私立的大学在录取外国留学生时都要参考他们在日语能力测试中的成绩。与日语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日语人才时也要求应聘人员提供一定级别的日语能力证书。
二、日语能力考试反应教学中的问题
1.一些高校追求能力考试通过率而打乱教学安排。日语能力考试由于题型长期不变, 给一些老师和学生增加了模拟的机会, 有的院校为了提高通过率, 不惜牺牲优质的教学资源, 甚至是占用宝贵的教学时间做模拟试题, 从而使大学日语教育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应试教育, 忽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偏离了设立日语能力考试的初衷。而且,能力考试的成绩影响今后的工作以及留学,结果便是导致一些学校为追求通过率而刻意扭曲安排教学活动。
2.试题本身的构成存在问题。试题只分为“文字?词汇”、“听力”、“读解?语法”3个部分,而且都是客观选择题,没有翻译、、口语等主观题目。也就是说日语能力考试只是片面地侧重了对“听、说、读、写、译”的五种综合能力中的“听”和“读”的能力的考核,偏重于对语言知识的考查,而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不够。在教学中如果片面地强调语言的知识结构!而忽略了其交际的本质,这势必会使“学”与“用”脱节,违背高职教育的宗旨。
3.加剧应试教育与应用教育之间矛盾的激化。无论是三级还是二级日语能力考试、学生的听力成绩都没有很高,与总平均分有很大的差距,更远远低于日本国内的平均分;而其它两部分却相对较高,基本与总平均分以及日本国内的平均分持平。这说明我们的学生普遍拥有很好的词汇、语法和读解能力,但在听力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单纯就日语能力考试而言,较之听力,文字?词汇和读解?语法是相对容易得分的,而听力水平的提高历来都是日语教学的难点。在没有语言环境的前提下仅仅通过课堂的训练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效果,再加上合格的标准只是要求总分达到60%、70%以上,而对各部分没做具体要求,所以为了获得能力证书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采取避重就轻的方法。即对文字?词汇和读解?语法这两部分下大工夫,采用强化训练的方法来提高成绩。一般来说,这样都能做到尽量多得分,少失分,同时也能弥补听力部分的不足。这也无形中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死啃书本,硬背语法,却忽略了听力、会话、翻译以及等方面能力的训练,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如果在教学中我们一味地围绕“应试”这根指挥棒,片面追求合格率,采取应付考试的教学方式来教学的话,必然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也就必然会使高职的日语教育陷入一个“应试”的误区中。从而无法实现培养具有听、说、读、写、译等均衡的综合能力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