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

时间:2012年01月13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尽管在施工中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在工程施工中其仍然存在。目前的土木建筑工程,以混凝土结构占主导地位,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裂缝,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建筑物维修、改

安利聪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尽管在施工中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在工程施工中其仍然存在。目前的土木建筑工程,以混凝土结构占主导地位,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裂缝,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建筑物维修、改造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课题,而混凝土裂缝无处不在,无法避免,建筑物的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如果裂缝的发展有可能对建筑物的整体受力造成严重影响,或建筑物表面裂缝影响了人们的感观舒适度,给人造成危险感,那就有必要对裂缝进行控制和治理。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原因  控制方法?
【正文】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受约束的混凝土,当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因素所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被拉裂而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组成及脆性特征,导致其抗裂性能差,抗拉强度仅为抗压强度的1/10左右,裂缝的产生不可能完全避免,只要裂缝的数量、形状及发展趋势不影响建筑物的受力及表面感观,可以不进行处理。施工中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确保工程质量。不同规范对建筑物所要求的耐久性、美观度不同,对需要处理的裂缝规定也有所不同。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裂缝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分类
1.1、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水泥水化热大,水泥安定性不良,大气温度变化较大,碱一骨料反应,混凝土碳化,混凝土早期受冻,混凝土养护时缺水以及混凝土遭到硫酸盐侵蚀。由于施工操作(如制作、脱模、养护、堆放、运输、吊装等)引起的裂缝。为追求建筑物的外观样式,建筑物表面存在过多的凹凸角,产生的凹角应力集中导致出现裂缝。此外,因设计的承重板件厚度太小,刚度减弱,板中受拉钢筋和受压混凝土应力增大,致使板件出现穿透性裂缝,即设计不当产生的裂缝。
1.2、混凝土裂缝分类
按裂缝的方向、形状分类有水平裂缝、垂直裂缝、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以及放射状裂缝等;按成因分类主要有塑性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及不均匀沉降裂缝;按深度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
2、控制裂缝的产生
裂缝是混凝土建筑物主要由干缩、砼自身质量、水泥水化热、温度、钢筋锈蚀、地基变形、荷载、碱骨料反应、地基冻胀等原因引起。即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脱水,引起收缩,或者受温度高低的温差影响,引起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裂缝。
  2.1、干缩裂缝的控制
混凝土浇注后应该及早养护。混凝土初凝时,要在混凝土表面浇水进行养护,浇水量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长而逐步加大;在混凝土终凝的时候,混凝土表面应该蓄水养护,养护时间约需3天左右,浇水养护仍然需要14天。要及时搓毛抹压,第一遍时普遍抹压消除裂纹,抹压应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第二遍抹压则重点寻找裂缝,用木抹子拍打,使混凝土愈合裂纹。混凝土毛细管孔隙在干燥过程中失水,产生毛细管张力,混凝土体积收缩,因为混凝土周围存在约束,内部又有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材料抗拉强度时,便产生了干缩裂缝。
控制方法:从确保混凝土耐久性出发,应降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按收缩值大小排序:矿渣水泥>普通水泥>粉煤灰水泥;降低混凝土周围约束,应减少混凝土的分仓长度,充分释放混凝土内部拉应力;适量添加膨胀剂后可以使混凝土体积膨胀,产生压应力,部分抵消了混凝土因毛细孔隙干燥而产生的拉应力,起到控制干缩裂缝的作用。[]  
2.2、混凝土质量控制
(1)降低混凝土用水量,严格控制水灰比,满足其流动性、保水性,便于操作,避免分层收缩裂缝的产生;
(2)粗骨料碎石、卵石均可,应采取连续级配。大体积混凝土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管直径为150毫米)。碎石最大粒径为40毫米,卵石最大粒径为50毫米。增大了粗骨粒粒径,可减少水泥用量,水泥的水化热减少,且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随之减少;
(3)宜在混凝土掺入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8小时,终凝时间在12小时为宜。
  2. 3、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水泥水化后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内外形成较大的温差,从而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形成裂缝。特别是在夏季施工,中午气温一般在摄氏370C,露天存放的石子表面温度可达摄氏500C,砼出机口温度在摄氏300C左右,混凝土水化后内部温度更高。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化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主要控制措施:
一是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二是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三是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三是控制骨料的温度,主要通过搭盖凉棚和洒水降温来进行。搭凉棚避免太阳光直射,减少骨料吸热,浇筑前2~3小时再用井水(约170C)对粗骨料洒水降温。白天气温较高,夜间浇筑,气温相对较低,采取温控措施后,比较容易控制砼的入仓温度。因此,工作中多把其他工序的施工安排在白天进行,而把混凝土浇筑安排在夜间进行。
2.4、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控制
要防止钢筋锈蚀,设计时应根据规范要求控制裂缝宽度、采用足够的保护层厚度。钢筋锈蚀后体积膨胀2~4倍,对周边混凝土产生压力,可能产生顺筋裂缝,甚至脱落,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而钢筋锈蚀多为气蚀、电离引起。因此,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氧气侵入,同时严格控制含氯盐的外加剂用量,沿海地区或其它存在腐蚀性强的空气、地下水地区尤其应慎重。[胡艳红.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 山西科技, 2010, (02): 126-127]   
3、混凝土裂缝处理
3.1、表面处理
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不伸缩的裂缝,进行表面涂抹。
3.2、填充处理
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裂缝中有充填物,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
3.3、结构补强处理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
总之,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规程施工,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将各种情况考虑周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把裂缝的数量和危害压缩到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杨百灵, 李崤伟.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与预防[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7) :308
[2] 胡艳红.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 山西科技, 2010, (02): 126-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