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12月19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如今高校心理辅导也存在着校级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以及二级学院心理辅导两大体系,这两者之间也有着一定相同的原则,也有一些不同的特点,文章就是对两者进行研究分析,文章中指出: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辅导更多地体现医疗倾向,咨询师与来访者生活中互不熟悉,来访者主动求助,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帮助。而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偏向于教育倾向,体现了中国人委婉艺术的思维习惯,教师主动介入、激发积极心理能量,两者共同结合,优势互补。
关键词:高校,心理辅导,医疗倾向,教育倾向
高校心理辅导存在着明显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学生中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高校不仅存在很多神经衰弱、焦虑、抑郁、强迫等障碍性心理问题,还存在着更大量的如专业学习、生涯规划、恋爱情感、人际交往等发展性心理问题。每年新生入学心理问题筛查,大约20%的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在另一方面,主动心理咨询的人数远远低于这个比例。笔者作为高校二级学院专职辅导员,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兼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教师,结合校院两级心理辅导的实际工作体会阐述对高校心理辅导的理解。
1.两种心理辅导的内涵
1.1医疗倾向心理辅导
现代科学心理学来源于西方,心理咨询理论体系是按照西方医疗模式构建的,我们习惯称呼心理咨询师为心理医生就是例证。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是严格按照医疗模式进行的。
医疗倾向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在意义上十分接近,来访者与咨询师尽可能地在生活中互不熟悉,来访者袒露内心世界较少心理顾忌,咨询师能够深入来访者内心深处进行疏导、支持和调整认知,可以为来访者提供更加专业的心理帮助。但是医疗倾向心理辅导需要来访者主动求助,由于标签效应、文化因素,很多学生缺少主动求助的勇气。北京大学心理系徐凯文博士认为,即使西方高校医疗倾向的心理辅导对心理干预的低效也饱受诟病。高校心理辅导过分医疗化倾向是心理干预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1.2教育倾向心理辅导
教育倾向心理辅导是主动性的心理辅导,主动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表现、人际关系、睡眠质量等表象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严重新问题尽早发现、早期干预、及时转介。将心理辅导融入个案访谈、学习帮扶、生活关心等日常工作中去。其优点是由于主动介入,所以更富有效率,并且契合了中国人委婉艺术的思维习惯。
如果将心理辅导比作治病的“药丸”,那么教育倾向就是将“药丸”裹上甜蜜的“糖衣”,美丽可爱、亲切动人。缺点是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的专业水平欠缺;辅导教师承担多种角色身份,存在一定的角色矛盾,心理辅导所需要的开放、平等、信任的关系建立相对困难;教师与学生相互熟悉,学生袒露内心世界具有一定压力,更深入、更专业化的心理帮助比较困难。
2.两种心理辅导的比较
2.1两种心理辅导的共同之处
两种心理辅导遵循的很多原则是相同的,都需要心理辅导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的尊重、真诚、接纳、信任可以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卫倾向,更有助于坦陈内心深处的困惑。教育倾向的心理辅导虽然不是在心理咨询室进行,但是同样需要隐私的空间,谈话场合尽量避开办公场所,选择地点要温馨自然。
医疗倾向的心理辅导,学生对心理老师的信任是出于对职业规定性的信任,来访学生与教师互不熟悉,学生对隐私的安全是有信心的。在教育倾向的心理辅导中,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长期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对教师人格品质的信任,心理辅导的案例用于教育宣传要十分审慎,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隐私的保护。
2.2两种心理辅导的不同之处
2.2.1被动还是主动
医疗倾向心理辅导奉行“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等待来访者主动求助,其优点是来访者有解决心理问题的迫切愿望,缺点是由于被动等待求助,很多心理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并干预。教育倾向的心理辅导教师在工作和学习中与学生有密切的接触,能够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教育倾向的心理辅导需要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教育,前者是教师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通过开放包容的倾听、同感共情的理解、成长潜能的信任和积极发现的欣赏来疏导情绪、调整认知、激发潜能,进而达到深层次的教育转化。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教育虽然也讲求情理交融,但是站的角度往往是教育者自身,“恨铁不成钢”的话语方式可能加重学生的罪错感,无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
2.2.2分离还是融合
医疗倾向的心理辅导严格规定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权力和义务,咨询师只帮助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很少涉及心理问题之外的生活、学习、家庭经济等问题。例如一位家庭贫困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课程挂科更加重了心理压力。对于这样一位来访者,医疗倾向的心理辅导通过倾听、理解、接纳来访者,给予情感上的支持,还可能对他进行一些指导,指导他对待心理压力不要逃避,积极面对,主动寻求身边的资源获得帮助等,教师一般不会直接帮助解决学习、生活问题。教育倾向的心理辅导不仅会通过主动约谈进行心理帮助,高校辅导员还会调动其他资源,如给予贫困资助、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学习帮扶,充分调动利用多种资源,协助解决心理问题。
2.2.3时间地点的限定还是非限定
医疗倾向的心理辅导地点限定于心理咨询室,时间限定于50分钟左右,咨询师与来访者在生活中很少产生交集。教育倾向的心理辅导融入于生活的关心、学习的帮助,是润物无声的,不限于固定的时间地点。心理辅导可以是单独的谈心谈话,也可能是对取得的进步的赞许和鼓励,或者是融洽集体氛围的素质拓展、郊游娱乐等。教育倾向的心理辅导渗透于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心理能量不断得到激发,逐渐展示出良好的发展状态。
2.2.4消极心理学取向还是积极心理学取向
医疗倾向的心理辅导主要是消极心理学取向,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教育倾向的心理辅导虽然也会对障碍性心理问题进行初步的疏导,但更多地在发展性心理问题的干预中体现积极心理学取向,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能量,通过正向能量来融化、消解心理问题。就好比中医的治病思路,通过调动人体正气,以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来战胜疾病。
3.高校两级心理辅导体系的职责功能
大学生心理辅导一般存在两级机构,一个是校级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辅导,另一个是二级学院的心理辅导,两者的职责功能有不同的侧重(如图)。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有经验丰富的专兼职老师,有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和团体辅导室。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由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辅导员和经过朋辈辅导训练的学生骨干担任,在日常的谈心谈话、学习帮扶、贫困资助、集体活动中融入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这种心理辅导具有教育倾向。
3.1心理咨询中心医疗倾向心理辅导
3.1.1医疗倾向心理辅导开展形式
校级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辅导偏向于医疗倾向,等待来访者的主动求助,对求助者提供专业化的心理辅导,主要形式有:①心理咨询老师接待个别来访咨询。②指导校级朋辈辅导员(可以是经过训练的心协成员,也可以是心理学专业的实习生等)开展网络咨询。网络可以很好地保护隐私,学生较少心理压力。咨询中心专兼职教师人手不足,校级朋辈辅导员可以起着助手的作用。经过网络初步咨询,少数问题严重的学生经过鼓励,可能从网络转向现实,前往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③开展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类型(人际交往、网瘾等)组成团体治疗小组,小组人数在15-30人,运用群体动力学原理,在专业心理咨询老师指导下进行开展系列活动,在经验分享、情绪宣泄、群体支持、认知调整等方面改善心理问题的症状。
3.1.2需要注意的问题
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这在中国文化环境下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基础课不仅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健康生活理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宣传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消除误解,鼓励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勇敢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理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利用“3.20”(咱爱您)、“5.25”(我爱我)等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心理咨询,减少学生的心理误解。
3.2二级学院教育倾向心理辅导
3.2.1教育倾向心理辅导开展形式
根据二级学院教育倾向心理辅导的特点,专职辅导员都需要具备心理辅导的技能,因而很多高校要求辅导员必须考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以上职业资格,对辅导员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教育倾向心理辅导主要形式有:
①辅导员个别谈心。发现问题,主动约谈,倾听学习、生活以及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对他们宽容、耐心、尊重、理解、信任,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热情鼓励。
②指导学生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学生骨干(如主要班委、高年级学长)肩负朋辈辅导的职责,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在朋辈帮助中融入心理辅导元素。③开展具有团体心理辅导价值的素质拓展、主题班会、郊游娱乐等活动,通过营造温暖、关怀、进取的团体氛围,利用团体的动力来影响和塑造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3.2.2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倾向心理辅导需要协调好教育管理与心理辅导两种角色的关系,教育管理需要教师与学生拉开角色距离,而心理辅导则需要融洽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因而两者的角色容易产生冲突。教师需要加强人格修养,让学生产生信赖感。教育管理入情入理,要时时处处让学生感受到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的和谐,避免宣泄个人情绪。
学生的教育问题(如挂科、网瘾、旷课)只是表面现象,内心深处的困扰才是根本原因,要避免简单化的批评,相信每位学生都有成长的渴望。一旦深层的心理困惑消除了,人生的目标明晰了,内心深处就会涌现动力,教育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这样教育管理和心理辅导两种角色就获得了很好地协调。
3.3两种心理辅导的相互联系
3.3.1心理辅导由教育倾向转向医疗倾向
二级学院教育倾向心理辅导主动发现心理问题,通过艺术化的介入方式,给予温暖的关怀、信任,耐心倾听心声,让他们得到情绪的宣泄,对错误认知进行一定的调整,通过这些心理辅导技术一般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但是少数严重心理问题由于咨询水平、场所条件的限制,加上辅导员与当事人相互熟悉,深入的心理辅导可能产生阻抗、移情、依赖等副作用,需要让他们接受更加专业化的咨询甚至治疗。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打消顾虑,主动寻求心理咨询中心或者专业医疗机构更加专业的咨询和治疗,及时将心理辅导由教育倾向转向医疗倾向,提高心理帮助效果。
3.3.2心理辅导由医疗倾向转向教育倾向
少数严重心理问题虽然经过校心理咨询中心或者校外医疗机构咨询和治疗,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入群体,就会出现心理问题的反复、甚至恶化。二级学院教育倾向心理辅导要及时跟进,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为他们营造温暖的群体氛围,对取得的进步及时鼓励,向他们内心注入力量,帮助巩固咨询效果。
心理辅导的本土化是一个艰辛的历程,需要我们在吸纳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经验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国的文化元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缺少文化自信,将会犹豫彷徨、举步不前。高校心理辅导需要充分发挥医疗倾向心理辅导与教育倾向心理辅导各自的优势,相互结合,优势互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牟柳,廖文路.叙事理论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91-95.
[2]臧凯,李英.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02):81-82.
[3]郑丹丹.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现状调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1):81-83.
[4]文杰.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187-188.
[5]马珺.高校院系心理辅导站工作体系初探[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06):192-193.
教育期刊推荐:《中国教育学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着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