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09月13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盐田现代产业服务中心项目位于盐田区的核心区域,背山面海,视野开阔,风景优美。由于紧邻对外主干道深盐路及区域主干道沙盐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对外交通便利。目所在的盐田区被规划为深圳市中部旅游区,周边具有丰富的旅游、自然及人文资源,用地北望梧桐山景区,东眺明斯克航母,南观中英街与沙头角湾滨海景观,并且是通向大、小梅沙,东部华侨城等旅游景区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关键词:方案设计 说明 总体 规划
Abstract: the modern industry yantian service center project is located in the core region yantian, face the sea back mountain, vision and beautiful scenery. Due to the main road next to foreign deep salt road and regional main road salt sand road, it is an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hub position, foreign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Where the eye was planning for shenzhen yantian district central tourist area, peripheral abundant tourism,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land north at mountain scenic area there, most east Minsk aircraft carrier, south ZhongYingJie view and sha tau kok bay coastal landscape, and are the way to big, xiaomeisha beach, scenic spots such as east oct the necessary land, its unique geographic position.
Keywords: design explain the total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方案总体构思
与山海景观相呼应,体现滨海休闲特色,同时营造具有商业氛围的室内外空间及具有具有标志性和科技气息的办公空间,外立面契合珠宝购物中心的主题。同时,体现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紧凑布局建筑,留出大面积公共开敞空间,既可吸引商业人流,又可作为公共活动空间服务周边,改造现有绿地,使之形成片区标志性开放空间。通过设计提升商业价值,发掘项目的商业潜力,而周边的广场与与内部庭院被宽敞的内街联系起来,互成对景.,相互呼应.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我们给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商业空间,更是舒适的,具有滨海特色的休闲场所。如下图。
2.交通组织
2.1外部交通组织
商业中心的首层是开放的形式,通过我们设计的开放空间人流可以在首层穿越或汇聚在中心庭院,同时,充分利用现有两条城市干道上的巴士站,引导巴士站人流进入商业。这样做除了方便人们的穿行,也给商业中心带来了丰富的客流和极大的商机。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看,两条干道割裂了用地于周边的格局,因此,我们通过3 个天桥完善城市脉络,增强地块周边各部分的联系,并方便人流直接进入商业的2 层。在车流组织上,我们为了实现办公、商业互不干扰,在沙盐路开辟一条辅道经过办公楼入口并就近设置独立的办公地库入口;官上路为城市支路,非主要的城市界面,商业氛围相对薄弱,因此在此设置商业中心专用的地库出、入口和后勤地下通道,缓解主干道的交通压力,这样做也可以保留主干道商业价值较大的临街商铺的连续性。
2.2内部交通组织
在商业内部交通组织上,我们在首层通过地块3 个端部的开放空间形成的3 个入口空间把人们引入属于半室外空间的中央庭院,整个一层形成一种活跃的半开放式的商业格局。而3 个入口空间附近也有便捷的垂直交通把人引导至楼上各层,楼上各层采用回形交通把3 栋不同功能的商业裙楼串联在一起,形成连续的、流动的空间,被引导进来的人可以“流动”到裙楼的每个角落,另外,我们在每个商业建筑体内都设置了一组后勤服务电梯和后勤通道用于货物快速运输。在办公塔楼的内部交通组织上,我们把12 个客梯分成三组分别服务高中低三个办公区,可保证高峰人流期间的上、下快速通行。
3.总体设计特点
3.1商业氛围的营造
为了突出中部旅游区的特点,同时区别关内其他区域的商业中心,本项目的商业体以黄金珠宝相关产业为主体,辅以餐饮、影院等休闲设施;集珠宝研发、展销、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主题性商业购物中心,发挥盐田区黄金珠宝产业的既有优势。
我们的商业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制定科学的街道尺度与布局,合理的分散和引导人流,维持商场的整体租赁价值,不至于使商场内产生局部的经营死角。人的行动如流水一样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与流水一样是可以被引导和汇集的,我们在首层通过地块3 个端部的开放空间形成的3 个入口空间把人们引入属于半室外空间的中央庭院,整个一层形成一种活跃的半开放式的商业格局。而3 个入口空间附近也有便捷的垂直交通把人引导至楼上各层,楼上各层采用回形交通把3 栋不同功能的商业裙楼串联在一起,形成连续的、流动的空间,被引导进来的人可以“流动”到裙楼的每个角落。
(2)体现人性化的思路,人对于空间的变化最为敏感,缺乏变化的空间容易使人疲劳。我们通过对动区、静区、中庭、景点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娱乐配套的协调分布,使面积较大的商业场所中拥有舒适而理想的环境,使顾客在消费时拥有清晰的方向感,并且在较长时间的停留中始终拥有舒适的心情,不容易导致疲累和压抑。
(3)实现商业各层价值的均好与共赢。通常来说,处于首层的商业价值是最高的,而最高的楼层则人流密度越少,商业价值也会减少。为了规避这种现象,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我们对地块东西两端的现有人行天桥进行改造使天桥直接通向商业中心内,并在南广场增设一条连接商业中心和东边城市绿地的天桥,把人流直接引入二层商业,提高二层商业的价值,达到一、二层“双首层”的效果。另外,把具有生活吸引力,能吸引大量人流的商业形式和娱乐设施放在顶层,如电影院,高档餐饮等,使顶层与首层形成两个强力的磁石,把人往上层吸引,同时带动其他各层的商业人流,达到各层共赢的局面。
(4)商业业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市场和消费的变化而变化。而能满足这种灵活性的需求,才是一个成功商业中心所应具备的。因此,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了将来业态改变的可能性,3 栋主要的商业裙楼的尺度适中,拥有独立的后勤系统,可随时根据将来经营的需要将局部改造成百货、超市、精品旗舰店、餐饮等不同业态,增加商业中心的生命力。
3.2城市开放空间
建筑依托于城市存在。我们在提升项目本身价值的同时,也本着服务社会,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针对片区内缺乏共享和公共空间的现状,营造热闹、休闲的广场与绿地,从而改善片区环境,带动整个片区的活力。
项目周边的开放空间较少,仅有沙盐路东部一处现有绿地。所以,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留出大面广场、绿地等开放空间,既可以聚集人气,带来可观的商业人流,又可以体现片区主要公共建筑社会公共服务的特点。地块南端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同时呼应用地右侧的城市绿地,我们设置较大尺度的南广场。商业内部的首层空间是开敞的,与周围的城市公共空间交融在一起,人流可以通过在各个公共空间之间相互穿越,人们行走在其中可以体验多样的空间形式,既有利于商业又可服务大众,体现出公共空间的开放、包容、趣味和公共性。
3.3与环境相适应,体现滨海特色
当城市变成钢筋水泥的森林,当居民习惯以逛街作为室外休闲的一种方式,我们给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商业空间,更是舒适的,具有滨海特色的休闲场所。在基地外部,我们通过步行天桥把周边的城市绿地延伸到场地内部,同时,场地内开敞的内部庭院,开放的外部广场也为周边的城市居民提供美好的视觉享受。在基地内部,周边的广场与与内部庭院被宽敞的内街联系起来,互成对景,相互呼应.景观设计方面,我们运用不同的水景,热带植物,着重体现滨海风情。
4.立面造型设计
在形体与立面设计上,我们除了契合项目中的商业主题,还要符合蓝色盐田、体现滨海城市特色,并与山海景观相协调。流线型的裙楼体量仿佛一块块宝石的原石,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与提炼,散发出惊人的光彩。而最高的办公塔楼形体流畅,旋转式上升的立面开窗形式赋予了楼梯一种螺旋向上的动感,夜幕降临的时分,在星光的映衬下,办公塔楼闪烁着珠宝般的璀璨光芒。
5.建筑消防设计
5.1本项目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一级。
5.2总平面消防设计:借用地块周边道路组织环形消防通道。超高层主楼沿沙盐路留出满足规范要求的消防登高扑救面。建筑与周边已有建筑的距离大于13 米,满足规范要求。
5.3裙房商业中庭区上下贯通,为半开敞的外廊空间,作为独立的消防分区。其余两个商业单元,每层分别划分为独立的防火分区,每个区均设两组或以上的防烟楼梯间,部分楼梯
间按双出口的剪刀式楼梯放置,以节省交通面积,保证疏散宽度。
6结语
方案设计的总说明,是项目开始的象征,是与工程有着密切联系。必须把设计做到最好,清楚设计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年版)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